分享

六镇起义的同年,北魏朝廷做了哪些动作?有解决方案却不被采纳

 炫叶楓雪 2022-05-16 发布于广东

学者沈走《六镇释》称,北魏六镇自西向东依次是∶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关于破六韩拔陵起义的确切时间,史书的记载有一定的出入。《魏书·肃宗纪》里记载是正光五年(公元524年)三月,《魏书·天象一之四》里记载是正光五年正月。但《资治通鉴》将此事记载在正光四年四月,《资治通鉴考异》认为,《周书·贺拔胜传》记载,卫可孤包围了怀朔一年,贺拔胜才向临淮王元彧告急,据此,破六韩拔陵起义当在正光四年。

正光五年三月,北魏朝廷下诏任命临淮王元彧为镇军将军,代理征北将军,都督北征诸军事,发兵北上讨伐。四月,高平镇人赫连恩等也发动叛乱,他们推举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以响应破六韩拔陵。叛军向高平镇发起进攻,魏将卢祖迁将敌人击败,胡琛等人率众北逃。

破六韩拔陵起义后,派遣大将卫可孤率军包围了武川镇,又向怀朔镇发起了进攻。尖山(山西省神池县)人贺拔度拔及其三个儿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均武艺绝伦,他们与乡中豪强一起北上救援怀朔镇。破六韩拔陵的大将卫可孤在城西二百多步的地方指挥战斗,贺拔胜登上城墙,一箭射去,正中卫可孤的手臂,变民军大惊失色。怀朔镇将杨钧晋升贺拔度拔为统军,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均为军主,领军抵御叛军。

怀朔镇被围一年,北魏援军却迟迟没有到来。不久,怀朔镇也被攻陷,贺拔胜父子兄弟均被卫可孤俘获。

临淮王元彧没有及时救援武川、怀朔二镇,等到二镇被攻陷后,破六韩拔陵的军队士气高涨,五月,元或率领魏军与破六韩拔陵在五原交战,魏军大败,元彧因之被削去官爵。不久,安北将军李叔仁又在白道战败,叛军气势更盛。

魏军连连战败的消息传来,时年十五岁的孝明帝元诩有些坐不住了,任命李崇以本官(侍中、尚书令)加使持节、开府、北讨大都督,抚军将军崔暹,镇军将军、广阳王元渊皆受李崇的调遣。又诏李崇之子光禄大夫李神轨,假平北将军,随李崇一起北讨。

破六韩拔陵起义就像一个火种一般不仅迅速在六镇点燃一场熊熊烈火,而且,北魏国内各地各族人民也都纷纷响应,夏州、东夏州、豳州、凉州、秦州、南秦州相继发生民变。

正光五年七月魏军大都督李崇率军进抵五原。初十,魏军东道都督崔暹不服从大都督李崇的调度,在白道以北被叛军击破,崔暹单人匹马落荒而逃。战败后的崔暹被打入大牢,崔暹命家人给元叉送上伎女、庄园,在元叉的斡旋下,最终被从轻发落。

崔暹大败后,破六韩拔陵遂并军全力南下进攻李崇,李崇不能抵挡,遂率部撤至云中(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双方陷于僵持。

广阳王元渊上书朝廷说∶“边镇镇民发动叛乱,闹得狼烟四起,究其原因,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道武帝时期,以边防为重,选拔亲近重臣担任六镇边将,并以高门贵族子弟配给他们作为辅佐,让其誓死捍卫边疆,不仅不会耽误他们的晋升,而且还免除了这些人家的赋税、差役,在当时,去边疆服役深受人们的羡慕。

太和年间,尚书仆射李冲当权,凉州的人士都被免除了在边疆服役,可是,那些鲜卑贵族后裔依然驻守在边疆。除非犯了重罪被流放到那里,普通人谁愿意与他们为伍?在六镇里服役,就是个虞候(下级军官)、白直(义工),一生至多能当个军主,而留在京师的他们的同族个个是高官显贵,留在六镇的却无法进入文官系统。有的逃亡到柔然那里,朝廷又严格对镇民的管理,凡是在本镇以外游荡的,各地巡逻兵均有权将其捉拿。这样一来,六镇镇民的子弟不能出外求学,年长以后又无法入仕,每当他们言及所受的非人待遇,都会禁不住泪流满面。

自从迁都洛阳以后,边将的地位更加下降了,只有那些地位很低、长久得不到升迁的人才会被委任为镇将,这些人到任以后,相互效仿,一门心思聚敛钱财。还有各地被流放到边地的奸吏们,给他们出谋划策,糊弄官府,致使六镇地方十分黑暗,无法从内部改变,六镇百姓个个对奸吏切齿痛恨。等到阿那忘恩负义,大肆劫掠边境之后,朝廷调发十五万大军穿过沙漠,不几天后又无功而返,边境军民见此情景,更加轻视朝廷。

尚书令李崇当时就上书朝廷,请求将镇改为州,既是顺从了六镇军民的意愿,也是先知先觉,但朝廷没有同意。紧接着,高阙戍主对下严厉,破六韩拔陵遂犯上作乱,攻城略地,到处杀人放火,官军屡战屡败,叛军越来越强。朝廷派我等北讨,指望能够削平逆党,可是,崔暹之军全军覆没,李崇与我只得南撤下来。现在,我等已经相继撤回云中,现在的情况是∶我军士气低落,不便继续西进。我担心的是,不只西北的情况如此,其余各镇的情况恐怕也会出现意外,届时,天下之事,岂可逆料!”

元渊的这篇奏表主要是重复了李崇不久前请求改镇为州时对六镇社会矛盾原因的分析,委婉地暗示北魏朝廷采纳李崇原来的建议,并对二人撤军云中进行了解释说明。在朝廷不认可改镇为州的前提下,李崇不便老调重弹,也许元渊的这篇奏表正是在李崇的授意下写出的吧。但是,元渊的这篇奏表上呈后,如石沉大海,朝廷并没有答复。

很快地,到了八月,帝国北部边境的东部和西部敕勒(高车)也纷背叛,投靠破六韩拔陵,北魏高层这才开始认真对待李崇、元渊提过的建议。八月十八日,北魏孝明帝下诏∶“各个州镇只要不是因犯罪而被流放的,其余镇民(府户)全部免为平民。”并下令将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等镇全部改为州,以怀朔镇为朔州,以原来的朔州(治所为盛乐,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为云州。北魏朝廷以河南尹郦道元为兼黄门侍郎,持节北上安抚六镇百姓。然而,为时已晚,此时六镇镇民已全部反叛,郦道元一行抵达边境后,无法继续前行。郦道元在边地与都督李崇一起筹划战备,囤军粮,不久,他又被升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此时,北方的局势更为复杂,魏军撤至云中、云州一线后,与破六韩拔陵之军多次交战,也多次击退叛军的进攻,两军一直相持到了冬季,但随着敕勒两部的加入,叛军力量更加强大,魏军一时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

广阳王元渊认为魏军疲惫,应该挑选精兵守住恒州(治所平城,山西省大同市)的各个要塞,然后从长计议。李崇与众将商议后,决定让费穆去镇守朔州。朔州是扼守白道的交通要冲,是敌人南下的咽喉,如果这里失守,那么肆州、并州将非常危险。留下费穆后,李崇、元渊即率领主力魏军转移至平城,费穆在盛乐招集流民,深得民心,当时,北境各个边镇都落入破六韩拔陵之手,只有费穆坚守一座城池,像汪洋中的一座孤岛,四面抗拒着敌人。

沦陷后的怀朔镇里,贺拔度拔及其三子与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率领当地豪杰舆珍、念贤、乙弗库根、尉迟真檀等人,又召集一群义士,袭杀了破六韩拔陵的大将卫可孤,怀朔镇又回到了北魏朝廷之手。但是,还未等朝廷封赏,破六韩拔陵已命令高车部众发起了反扑,贺拔度拔战死。

李崇以国子博士祖莹为长史,祖莹曾任冀州镇东府长史,因贪贿而被除名,后被崔光举荐为国子博士。此次随李崇北征,元渊又弹劾祖莹谎报战功、截留军用物资,祖莹又被除名,主帅李崇也因之被免官削爵,召回京师。

北讨军主帅为元渊一人独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