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快乐老年435 2022-05-16 发布于北京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晚年的沈从文和张兆和

引言

1988年,沈从文病危。其实早在1883年,他便出现了两次轻微中风。4月20日,他出现了脑出血,最终因为脑血栓导致左侧偏瘫。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在会见庐隐女儿之际,心脏病突然发作。下午5时左右,他的病情加重。也许他早就预感这一天的到来,所以一直不让张兆和离开。

下午6时左右,沈从文的心绞痛和气闷逐渐加重。他躺在床上,对妻子张兆和和守护在身边的人说:“心脏疼,我好冷……”

张兆和听到丈夫说冷,想起了有人曾说:人在临死前会感到冷。她意识到情况不妙。果然,沈从文缓缓说了四个字:“我不行了。”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全家福,左一为沈从文

听到沈从文这四个字,张兆和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她希望奇迹能够出现,能多陪伴她几天。可令人遗憾的是,奇迹并没有出现。

随即,沈从文的意识逐渐模糊。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很快不能说话,他在弥留之际,紧紧握住着妻子张兆和的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说完这句话,两行泪水缓缓流下。晚上8时30分,83岁的沈从文终因心脏病复发离开人世。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沈从文为何要对妻子道歉呢?两人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爱恨纠葛呢?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和张兆和晚年

惊鸿一瞥,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钟情

1928年,上海的中国公学中。大学部一年级现代文学课上,一个年轻的老师站在学生面前。在窘迫的气氛下,他转过身,提笔在黑板上写道:第一次上课,见得你们人多,怕了,等我十分钟。

看到这几个字,台下学生的脸上流露出善意的笑容,宽容了他的紧张。过了十分钟,沈从文还没有调整过来,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再等我五分钟”。

最终,沈从文硬着头皮上完了这节课。原来很充分地备好了课,但十多分钟便草草讲完了。而这个第一次上课便紧张的老师,便是后来的著名作家沈从文。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旧照

沈从文之所以来到中国公学,是在徐志摩的推荐下来的,时任校长的胡适接纳了他。

这个刚刚从湖南湘西大山中走出来的年轻人,身上只有一张小学毕业文凭,却能成为大学讲师,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

之所以能成为大学讲师,沈从文唯一靠的便是自己的才华。

在台下的众多学生中,坐着一个18岁的少女,面庞清秀美丽,是公认的学校校花。这个女子,便是张兆和。

1910年,张兆和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大户人家中。曾祖父是晚清名臣张树生,曾经担任两广总督。

父亲张吉友不仅坐拥万顷良田,仅是凭借收租就能赚取数十万。此外,张吉友还热心教育事业,热心结交蔡元培这样的教育名流,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中,提倡新式教育。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张树生

张吉友担心长期居住在合肥,家中的子女会沾染世家子弟的恶习,便举家搬到上海居住。之后,他又搬到苏州。

张兆和姐妹四人,可以说是才貌双全,谁人不知“张家四姐妹”,名气甚至能和“宋家三姐妹”相媲美。

张家的四朵姐妹花,个个都是大家闺秀,精通昆曲。小说《秋海棠》作者秦瘦鹃曾言:“张氏四兰,名闻兰苑”。甚至文学家叶圣陶也这么说:“谁要是娶了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都会幸福一辈子!”

后来,张兆和的三姐妹,姐姐张元和嫁给了戏曲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嫁给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四妹张充和则嫁给了著名汉学家傅汉思。

而四姐妹中的老三张兆和,嫁给了诺贝尔提名奖作家沈从文。虽说是才子佳人,理应让人羡慕,可这段婚姻,并没有让他们幸福一辈子,反而渐行渐远。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张家四姐妹

命运是奇妙的,一个从小在富贵温柔乡长大的名门闺秀,一个生长在富饶美丽湘西古城的清贫男子。原本身处两个世界的人,可奇妙的缘分让两人走在了一起。

1927年,张兆和来到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就这样,她和在这里任教的沈从文相遇了。

一次,沈从文来到操场上,见到一个女孩一边走一边吹口琴。等她走到操场尽头,潇洒地将头发一甩,转身往回走,动作利索,依旧是一边走一边吹口琴,眉目间神采飞扬。

就这样,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倾情了,而这一幕也成为他心中最美的一瞬间定格住。

张兆和饱受舆论困扰,向胡适求救

当时,张兆和虽然容貌出众,但因为皮肤黝黑,有个外号“黑牡丹”。从张兆和的照片上看,她相貌并没有非常惊艳,身材有些粗粗胖胖的。可就是这惊鸿一瞥,让张兆和成为了沈从文的梦中女神。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和张兆和,摄于1934年

从沈从文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沈从文喜欢像“小鹿”一般有活力的女子。而张兆和身上自带的青春气息,神采飞扬,自然会让他一见倾心。

由于沈从文的湘西口音浓重,两人第一次说话,沈从文夸张兆和是校花,却说成了“笑话”因此,张兆和对沈从文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更谈不上会爱上他。

一天,张兆和收到一封情书,开口便写道:“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爱上了你。”

在沈从文之前,也有很多男生追求张兆和。可从小理性的张兆和并不理会,只是将那一封封求爱的情书编成“青蛙一号”“青蛙二号”……

对于这封情书,张兆和自然不屑一顾,还将其编为青蛙13号。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和张兆和在苏州

可沈从文并没有放弃,反而写了一封又一封的情书。发起了热烈而又迅猛的攻势。这些情书文笔之好,都能当成美文来读,沈从文甚至还口口声声要当她的奴隶:

“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地”“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我念诵着雅歌来希望你。我的好人”“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栩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张兆和依旧保持沉默,她不爱他,所以没法回应。

即便如此,张兆和对沈从文的态度依旧冷漠。他写的信,几乎一封都没有回。她并不爱他,没办法回应。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

为了试探张兆对自己的态度,沈从文甚至放下身段,找到她的闺蜜王华莲,希望她能帮自己促成这段姻缘。

可王华莲不仅没有给沈从文这个老师面子,还直言:“成千上百个像你这样的优秀男生在追求张兆和,她有时甚至接连能收到几十封的求爱信。如果她每封信都要回,她就没时间读书了。还有,她很烦有人总是给她写信。”

这些伤人的话,对沈从文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甚至像孩子般哭了。到后来,沈从文甚至扬言:“要是张兆和一直拒绝自己,接下来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杀,二是刻苦向上。”

不仅是自尊,他如今连骨气都没了。

很快,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的事传遍了整个学校,甚至都传到了校长胡适的耳中。当沈从文扬言自杀的消息传开后。忍受不了风言风语的她,带着沈从文的一摞情书找到了校长胡适。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胡适

张兆和对胡适说:“你看,老师对我这样子。”没想到胡适没有替她说话,反而夸沈从文是天才,还说他在众多小说家中是最有希望的。

胡适还笑呵呵说:“沈从文对你的感情我知道,他是非常顽固地爱着你的。”张兆和骄傲而又倔强地回应:“我顽固地不爱他。”

之后,胡适虽然没有帮张兆和制止沈从文,最终还是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你千万要坚强,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此人太年轻,生活经验太少……故能拒人自喜。”

张兆和确实不了解沈从文,不仅是年轻时,一直到两人结婚,张兆和都没能理解沈从文的浪漫和爱。因此,胡适的眼光确实毒辣!

三年苦追,沈从文抱得美人归

可沈从文并没有放弃,反而写了一封又一封的求爱信。即便是他1930年离开上海来到青岛大学时,依旧没有放弃。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张兆和与沈从文

一晃四年过去了。1933年,张兆和毕业后回到苏州。此时沈从文便从青岛来到苏州的九如巷张家前去探访。

来苏州之前,沈从文卖掉自己一本书的版权,用获取的稿酬买了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抱着这一堆书,他敲开了张家的大门。

张兆和当天恰好去图书馆看书,闻声开门的人不是张兆和,是二姐允和。问清楚来人后,她才知道对方是那个给妹妹写了很多情书的沈从文。

由于张家的弄堂很窄,允和便请沈从文进来。沈从文得知张兆和不在家,转身便离开了。等张兆和回家后,二姐把她数落了一番。

在二姐允和的坚持下,张兆和还是去旅馆找了沈从文,并将其请回家。在张家,沈从文受到了热情招待。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张家四姐妹

尤其是张兆和的五弟喜欢沈从文,甚至还用自己零用钱给他买了汽水。沈从文大为感动,后来还写了《月下小景》。每篇都有'给张小五’的字样。

从这之后,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关系有了飞跃般地发展。回到青岛后,沈从文加紧攻势。他先是给张家二姐写信,希望她能帮忙询问张父对此事的态度,并表示:“如果爸爸同意,就让我这个乡下人喝一杯甜酒吧!”

开明的张父给了一个让沈从文激动的答案: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二姐允和想到沈从文是个大作家,便发了一封一语双关的电报:“山东大学沈从文允。”一个允字,不仅是落款,也是“父亲允许”的意思。张兆和担心沈从文看不懂,还亲自打了几个字:“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就这样,沈从文苦追沈从文四年,终于抱得美人归。两人订婚后,张兆和只身来到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两人的小日子很是甜蜜。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中间为沈从文

1933年9月9日,两人正式在北平中央公园结为夫妇。由于当时国内政局混乱,民众民不聊生。他们二人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是在北平西城达子营租了一个院子住下来,从此便成为了一家人。

从《湘行书简》上能看出,两人婚后几年的时间里非常甜蜜,如胶似漆。婚后不久,沈从文的母亲病重,沈从文不得不赶回老家。

路上,沈从文因思念张兆和写了一封又一封信。写信时,两人以互称对方的小名“三三”“二哥”,让人羡慕。

但是无论多美的爱情,都没办法逃离现实中的柴米油盐。张兆和务实又理性,沈从文浪漫而文艺。张兆和不明白沈从文为什么非要侵家荡产也要收藏古董,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打肿脸充胖子。

两人结婚后,沈从文骨子里的清高,直接拒绝了张家的嫁妆,这些都让张兆和受了很多苦头。务实的她真正无法理解的是,他无时无刻的浪漫。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1935年,沈从文、张兆和与长子沈龙朱,旁边为沈从文的九妹岳萌

婚姻中的现实像是一把利剑,一下子将沈从文生命中含糊不清的虚幻和现实撕裂开来。当张兆和在为柴米油盐指责沈从文时,对方依旧沉迷在感情生活中。

到后来,沈从文质问张兆和是不是出轨了。张兆和这才不得不带着孩子搬到昆明。不过,张兆和并没有搬到沈从文居住的呈贡。

从如胶似漆到形同陌路

终其一生,沈从文都不明白应该焐热张兆和的心。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沈从文出轨了。西南联大图书馆的高青子,就这样走进了沈从文的生命中。

当时,高青子是熊希龄的家庭教师。一次,沈从文来到熊希龄在北京香山的别墅。由于熊希龄不在家,高青子前来迎接。交谈中,两人越聊越投机,此惺惺相惜。

只不过,沈从文和高青子的这段感情比较隐秘,他只和林徽因一人讲过。不过,他们之间的这段感情,也让人知道了他写的《看虹录》为什么如此晦涩难懂。或许,其中带有自传性质。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和高青子

当张兆和得知两人的这段关系时,心情可想而知。哪个深爱丈夫的女人能允许丈夫出轨!以至于1997年有人问起这件事时,她依旧耿耿于怀。

不过,张兆和承认了一件事:高青子确实长得很美。但沈从文和高青子,一直是精神出轨。在沈从文心中,对高青子的着迷和对张兆和的爱,有着很大区别。

沈从文和高青子的这段感情,终究还是对两人的这段婚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一气之下,张兆和回到娘家宁化。

后来,沈从文每天给张兆和写信,求她回到自己和孩子们身边。最后,张兆和虽然回家了,但还是没能原谅沈从文和高青子的事。

而两人之间的这段感情,也因为时局的动荡推着两人走向陌路。1948年,沈从文因为得罪了左翼文化知识分子遭到批评。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沈从文在创作上陷入瓶颈,后来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一家

张兆和呢,她积极参加新中国的改造,身穿列宁服,向新时代靠拢。由于沈从文停滞不前,她直接带着儿子搬到别处居住。

文学上的打击,沈从文能一笑而过。但妻子也不理解,甚至和他分居,给沈从文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

不久,沈从文患了抑郁症。而此时的张兆和,却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黄金期,成为了《人民文学》的编辑。

之后,沈从文和家人分居两地。每到晚上,沈从文去张兆和这里吃晚饭,顺便带着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去住处吃。

也是在这几年里,沈从文开始将个人精力转向学术研究上。即便是在他生命最黑暗的时期,他依旧坚持给张兆和写信。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从文抱着长子

期间,张兆和有时候会回信。但由于工作繁忙,她有时顾不上关心沈从文。也是在这时,沈从文喝下煤油,试图割腕自杀。幸运的是,死神,没有接受他。从鬼门关走过一遭后,沈从文不再搞创作,而是一心进行学术研究。

都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1969年,沈从文从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信,又哭又笑地说:“这是三姐给我写的第一封信。”

说完,沈从文将这封信举起来,面色温柔而又羞涩。接着,他便像孩子一般哭泣起来。此时,沈从文已经将近70岁了。他落泪的这一刻,怀念的或许不是相伴多年的妻子,而是那个温柔而又调皮的三三。

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83岁的沈从文去世前,因何拉着妻子张兆和手说:三姐,我对不起你

张兆和照顾病重的沈从文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在《从文家书》后记中写道: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沈从文去世了,张兆和反而会爱了。只可惜,两人已经阴阳相隔,他们之间的婚姻早已经无法挽回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