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上海高三二模松江区奉贤区作文“导演和土著”审题构思详解

 魔都作文课堂 2022-05-16 发布于上海
原题如下: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审视自己是如何认识事物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篇

好久没有看到过如此具体的材料了,亮亮老师认为具体的生活事件虽然造成了观点过于多元化,甚至会产生溢出的观点,从而加大阅卷难度,但是这样的材料才能让考生们的思考贴近生活,不至于让他们感觉自己在考政治而不是在写语文的作文。

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陈述导演拍摄了城市风光的短片,并说明观众是非洲土著,而他们只关注自己认识的鸡。第二段的导语最为关键,“让我们审视自己是如何认识事物的”,意味着考生在写作时只能限定于认识事物这个范围内。

不难看出,故事里认知事物有两个不同的角度:

一是从导演入手,看待导演对开拓土著人眼界这件事情的认知,导演认为新奇而未知的城市景观,可以让土著了解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

二是从土著入手,看待土著对电影短片的认知,在面对一个几乎全新的事物时,土著只关注自己熟知的鸡。这是一种以已知为中心的认知。

亮亮老师提醒各位同学,这两个角度是没有太多联系的,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去完成作文,不要想着两个角度都写,那样会造成中心不突出的偏题现象。

本题信息
话题:①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事物;
②以已知为中心认识事物。
审题难度:★★★★☆
构思难度:★★★★☆
素材难度:★★★☆☆

构思篇

对于如何认识事物,材料中已经分别给出了导演和土著两种不同的角度,亮亮老师即从这两个角度去分别构思观点。

构思一

从导演角度入手。导演拍摄了城市风光的短片,但非常遗憾的是土著人看完之后并没有产生出对城市的直观感受。这让亮亮老师想到了十年前的一道材料作文题:

2011年北京海淀一模,材料作文“中国国家宣传片”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这里广告林立,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2011年1月17号到2月14号期间,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中国各行各业的59位杰出代表,如袁隆平、杨利伟、马云、郎朗、姚明、邰丽华等人在片中展现了他们微笑、自信的形象。10月1日,时报广场户外显示屏上又出现了中国先哲孔子的形象,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

拍摄这部国家宣传片的导演,与本题中拍摄城市风光片的导演如出一辙,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观众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忽视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位思考。

与之类似的还有一道真题:

2012年安徽卷,材料作文“梯子横放”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点明了忽视换位思考,只是浅层的观点,深层观点则需要我们利用素材推进思考。

“国家宣传片”的事例中,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和先哲孔子的亮相,能换来美国人对中国更为直观的感受吗?恐怕不能,因为普通美国人并不知道这些名人背后的故事,这些名人与自己的生活也毫无交集。那么国家宣传片为何这么拍?多半是因为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过于基本和简单,大导演不屑考虑,甚至从未意识到此方式,被动地忽视了换位思考。

“梯子横放”的事例中,工作人员写下了“注意安全”的条幅,在方便自己放置梯子时,也免除了一部分梯子砸到人之后应该承担的责任。客户则用条幅提醒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路人的安全,也没有顾及工作人员使用梯子的便捷。双方都只是站在了自己的利益立场,罔顾了他人的利益,主动放弃了换位思考。

如此一分析,深层观点就被提炼出来了。

总之,导演拍摄的城市风光短片,不能给土著带来对城市更加直观的感受,是因为导演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换位思考,所以在认识如何拓宽土著人视野的事情上误入歧途。这当中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的基本和简单,从而被动忽视;也可能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主动放弃。

构思二

从土著角度入手。土著人在看待城市风光的时候,只关注了一只角落里的鸡,因为他们只认识这只鸡。这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时是何其相像,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已知来探索未知,但这种方式一定正确吗?

我们在已知世界里,用已知的手段探索未知,而未知的事物是如此众多。据统计,目前人类能看到的东西,能感受到的能量或能量存在形式,加在一起,只不过是我们这个宇宙空间的4%而已。也就是说, 96%的宇宙,你既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但的确客观存在,比如说占据宇宙23%的暗物质。

说到底,人类认识事物,认知世界的方式,无外乎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和视觉。这里亮亮老师引用施一公院士的一段分析:

“嗅觉凭的是 ofactory receptor (嗅觉受体),不过区区400 种方式的 ofactory receptor(嗅觉受体),很简单,400种蛋白;触觉很简单,100多种 rm channel 和 gpcr (聚合酶链反应);味觉更是如此,离子通道蛋白和受体不过是几十种,这三种感官加在一起区区600种蛋白就 take care 了,就把它给都照顾过来了;听觉需要声波,也就是需要空气,需要有气体的地方,而宇宙的平均质量,你知道是什么吗?平均密度,是每4立方米一个氢原子,宇宙中的存在形式,你是听不到的,我们只是在地球上可以有声波,靠中耳的一个小型的、小的结构 (耳蜗),你可以听到声音,其实是微不足道,对我们感知世界(来说);我们感知世界靠的是什么呢?最主要的,靠的是视觉,叫眼见为实。什么叫视觉呢?视觉很简单,是视网膜细胞对电磁波的感受,而且是很窄的一个波段,多窄?390纳米~700纳米,窄得不能再窄了!”

因此,以已知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一种受制于人类感官的方式,所认识的世界,全部是主观的世界,毫无客观可言。如此看来,我们都是那个非洲土著,看着一部宏大的城市风光电影,但我们只认出了那只鸡。

亮亮老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