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故事类作文材料怎样审题

 海天心心 2014-11-28

故事类作文材料怎样审题

安徽合肥八中  刘从良

          

中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方面,常有不知作文材料在说什么的迷茫,写作时常有“撞大运”式的悲壮。究其原因是没有正确、专业的审题方法,尤其是没有很好的区分材料作文的类型。比如故事类材料作文,什么是故事类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简单说就是既符合材料主旨又符合命题人意图的立意。怎么看出材料的主旨呢,一般是看材料里故事的结局;怎么看出命题人的意图呢,主要是看材料里有感情倾向的词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我们可以把故事类材料作文题按难度分为三类。

一、        有结局且有倾向的

也就是说材料里既有故事结局,又有感情倾向的词句,这是故事类材料作文中审题较为容易的一种。因为通过这两个方面就能既看出材料的主旨,又看明白命题人意图,立意较为简单。例如:

2013全国1卷)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这个材料里的故事是有结局的,“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结合第一段中的“风险太大”,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材料的主旨是不怕风险,才能取得成功。而老切割师的话,带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更要有勇气”,体现了命题人鲜明的意图。两方面结合起来就很容易看出这个材料的最佳立意,可以写“拥有勇气,方能成功”,也可以“成事需放下顾虑”。再例如:

2012年全国大纲卷)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这个作文材料也是有结局的,“一下子就觉得脚底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很容易由此看出材料的主旨。妈妈的话也带有明确的感情倾向,或者说是对这个故事结局做了分析,而“甩掉多余的顾虑”可以算是“直接点题”,道出了最佳立意。

二、有结局或有倾向的

这一类的作文材料只有故事结局没有感情倾向,或者只有感情倾向没有故事结局,在审题上较之第一种,难度稍大一些。例如:

2014重庆卷)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 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这则材料是有结局的,老人不愿意把房子租给游客了,并把玻璃碎片捡出来放在另一个垃圾袋上,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虽然没有有感情倾向的词句,但我们通过用“以果溯因”的办法,即问“老人为什么不愿意把房子租给游客了”,或者问“老人为什么将玻璃碎片装入另外一个垃圾袋,并写上'玻璃碎片,危险’”。答案就是立意角度,可以从“责任”“关爱”“善良”“细节”等角度入手来写。 

这不是重庆卷第一次出这一类的作文材料,再如2012年重庆卷的作文材料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这是一个有因有果的完整故事,我们只要从故事的结局入手,问“果”即“为什么保安能找到工人并救了他”?就可以得出“因”:从保安角度看,是关注细节;从工人角度看,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而这种因果关系正是作文的立意角度,如“尊重他人方能赢得尊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细节关乎大事”等。

也有的作文材料只有感情倾向,没有故事结局,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武汉大学里面有一个樱花园,很多大学生穿着和服在树下照相。一个韩国留学生很不解地问她的导师,为什么他们要穿着和服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是从没人穿着和服照相。导师苦笑一声,没有回答。

导师“没有回答”,看似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但命题人的意图却通过导师“苦笑”的感情倾向表现出来了。我们在审题时就可以“以情溯因”,导师为什么“苦笑”呢?从而得出立意角度,如“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缺少民族文化自信”等。

三、无结局且无倾向的

这一种材料作文是三种中最难的,每年高考出现了此类的作文题,往往引发激烈的争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类材料表面上看没有故事结局和感情倾向,在审题上,就增加了推测材料主旨和命题人意图的难度。例如:

2012安徽卷)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这类题该怎么审题呢?关键在于经验暗示。什么是“经验暗示”?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或情感经验会给我们一些暗示:这样做的结局可能是什么。从而推测出命题人用这个材料想表达什么倾向。我们的生活经验会暗示我们,“梯子横放”比竖着放更能“防止倒下伤着人”,竖着放写个条幅,仍有安全隐患。“梯子横放”才真正做到了安全,才关注到了细节,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我们的情感经验会暗示我们,所谓“注意安全”不过是搞形式,不过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自我保全,而将“梯子横放”才是务实的做法,才真正将关怀落到了实处。

这样分析之后,我们就会看出这则材料实际上有三个立意角度:1.从源头(根本)上解决问题”,2.做事要落到实处,3.关注事情的细节。

其实,我们发现前面两种类型的材料,只要稍作调整,去除了故事结局和材料中的有情感倾向的词句,就变成这一类的作文题了,比如前面我们举的2012年全国大纲卷的材料,只要我们删去后两段,也是一个完整的作文材料: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如果只有这两段材料,能不能得出立意呢?也是可以的。这里也有生活的经验暗示:妈妈田间劳动的经验肯定是比“我”丰富的,她能很快看出我“窘”的原因,并给我提出了建议。也有情感的经验暗示:“我”之所以会“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因为我还有顾虑。这样思考之后,也就同样能得出材料的立意角度了。

 

明确了故事类材料的这三种类型,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合适、正确的方法审题立意了。这样,我们的审题立意方法不是“凭感觉”,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才不会“不见泰山”或“雾里看花”,而是胸有成竹,一箭中的。

                                                     《语文知识》2014.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