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达国家的人更喜欢住在乡村或小城镇吗?

 投沙斋 2022-05-16 发布于北京

文转载自“Schuyler Wong”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

文 | 王士海

“人口移动是有规律的,人口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就在那里放着,不要觉得自己闭上眼睛就认为事实不存在。我们应该分清“应然世界”和“实然世界”,不要让自己的“应然”蒙住了眼睛,而对事实和历史数据视而不见甚至根本不去看。”

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应该发展小城镇,大城市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其论证依据是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人口生活在中小城市甚至乡村小城镇。事实是这样吗?

1

三组数据

需要强调的是,城市就是城市,乡村就是乡村,不存在乡村小城镇这一说法。由于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国家的城市标准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要至少包括一个大的中心城市(自治市)和人口密度超过1000/英亩的周边地区,而且一个城市化地区的总人口至少要达到5万。英国规定人口75万以上为特大城市,人口25万~75万为大城市,1万~3万为大型市镇,1万以下为小市镇。德国则规定人口5000以上的城镇(town)就为城市,2万以下为小型城市,2万到10万为中型城市,而10万以上的城市就是大城市。本人曾经生活过的城市哥廷根只有13万人口,但在德国它属于大城市。

发达国家人口到底居住在哪里呢?我们先看三组数据,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不再做标注。

图片

1:代表国家城市人口占比

1呈现是过去60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7国城镇人口占比。虽然有的国家在这段时期出现了波动,但总体上都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图片

2:代表国家人口100万以上城市所居人口占总人口之比

2呈现的是上述7个国家中生活在人口在100万以上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总的来看,最近20年,新大陆国家出现了提高,旧大陆国家保持稳定。

图片

3:代表国家最大城市人口占比

3呈现的是各个国家最大的城市人口占比变化情况。从过去20年的趋势看,纽约和巴黎的人口占比明显降低,伦敦和多伦多人口占比有所提高,柏林、罗马和悉尼的人口占比基本稳定。

2

两个代表性国家

以上三组数据也只能反映出城市人口的变化特点,但还无法回答本文提出的问题。由于语言的原因,本人找到了美国和英国的普查数据来仔细看看这些国家的人到底住在哪里。

美国和中国一样属于典型的地大物博的国家,咱们就先看看美国的数据。简单地说,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的标准,美国有83.02%的人口生活在20万以上的大都市统计区。

1 美国城镇人口分布

图片

数据来源:周文.我国现阶段的城市数量与城市规模——与美国比较[J].经济体制改革,2017(01):174-178.该数据通过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核心统计区是指包含一个至少1万人口的城市中心以及与之有经济和社会联系的相邻地区,其中小都市统计区 ( mic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包含一个 1 万~5 万人口的核心城市区,大都市统计区 (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 包含一个 5 万人口及以上的核心城市区。

不少朋友看美剧,认为大部分美国人都生活在剧中安静的小镇。可能还有一些人到了几所美国大学转了转,发现很多大学在小镇上,就觉得美国人就喜欢住在小镇上。后一类朋友应该了解下赠地学院运动。实际上,最近几十年发展最快的大学是那些在大城市的学校,例如纽约大学,在村里的大学面临着人才流失挑战。

再说英国。

英国2011年人口普查一共统计了7724个有人居住的“city and town”,总人口5975万,占到英国总人口6310万的95%左右。这些城镇中人口最多的是伦敦,有8174941人,人口最小的是一个叫Aghorytown,只有50人。

2上半部分参照表1做了城市和人口分布统计,发现英国只有1个超过400万的超大城市,1040万到200万的城市。0.5万以下的城镇有5999个,占到城镇总数量的78%

2下半部分数据显示,英国有55.42%的城镇人口居住在人口在5万以上的城镇,81.6%的城镇人口居住在人口1万以上的城镇,居住在0.5万以下的城镇人口为12.32%

1 英国城镇人口分布

图片

数据来源:根据英国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测算

通过以上分析,大致可以回答本文提出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新大陆国家,人们更喜欢生活在大城市。

欧洲城市大小的概念与新大陆和亚洲完全不同,做判断要依据当地标准。在英国住在一万人以下小城镇的人口比例为18.4%。就如下面要提到的,整个欧洲来看,46%的人居住在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里。

3

为什么西欧城市偏小

欧洲国家与新大陆国家相比中小城市更多,除了巴黎和伦敦,西欧少有可以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和中国上海相匹敌的超大城市。

在欧洲转一转就会发现,那里的城市普遍都不大,乘坐电车很快就能穿越一座城市。85%的欧洲城市人口低于50万,56%的人口生活在人口小于50万的小城市里。

图片

为什么欧洲中小城市多呢?

下面就以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为例,说一说这些国家的城市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集中地,说到城市形成就不能不提欧洲的社会历史和制度。

英国现在虽然是单一制国家,但实际上她是一个邦联,各个地方具有很大的自治权。在玫瑰战争之前,分布各地的贵族是其封地的实际控制人,大多会在自己领地内经营自己的城邦和商业城市。尽管玫瑰战争削弱了贵族势力,但王权并没有发展到实质上的极权,官僚系统十分薄弱,地方自治依然是传统。玫瑰战争后,新贵族和以工商业为主的资产阶级力量推动的自治市在英国各地纷纷出现。无论是老贵族还是新贵族都是地方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导者,这种事实上的割据有利于各地城镇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城镇就构成了今日英国城镇格局的基础。大航海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四面环海的地理条件使得各地都能开展对外贸易,以贸易为动力的产业组合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导致新城镇的进一步形成。

图片

在路易十一1477年统一法国之前,法国到处小城堡林立,贵族们占堡称霸,不受节制,国王实际的控制区域只有名义国土的十五分之一。即使法国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国王实际控制的区域也只是法兰西岛一片区域,四分之三的国土还是由各地贵族控制。路易十六想增税,第三等级已经榨不出油水了,打算薅点贵族的羊毛,结果根本调不动他们。国王迫不得已召开三级会议,指望利用第三等级的力量强迫贵族就范,没想到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和英国一样,地方割据自然会促进各地城镇的发展,法国大部分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基本都是在大革命之前建立起来的。大革命后的法国虽然也在加强中央集权,但地方自治传统很顽强,无论是拿破仑时期还是后来的共和国时期,中央权利一直都没有撼动地方的自治权。

图片

德国就更不用讲了,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之前,德语区分布着300多个政治实体,他们要么是贵族领地,要么是自治城市,要么是教会领地,名义上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管理,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小邦国。每个小邦国都有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由此形成了数以千计的城镇。现在德国很多城市还叫某某堡,例如汉堡、纽伦堡、海德堡、罗滕堡、维尔兹堡、弗赖堡、奥格斯堡、雷根斯堡、狼堡等等。这些堡绝大部分都是原邦国的首都或核心城市。目前德国实施联邦制,各地城市由各州经营和建设,因此不会出现集全国之力建设某个核心城市的现象。

图片

意大利深入地中海,天然良港众多,从罗马帝国时期就形成了大量商业贸易城市。东罗马帝国建立后,地缘优势使得意大利的商贸城市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1850年统一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亚平宁半岛是由诸多贸易城邦构成的,例如威尼斯、热那亚、罗马、费拉拉、那不勒斯、弗洛伦萨等,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个城邦又联系着诸多大小城镇,构成了一张以贸易为纽带的城市网络。而这些就是目前意大利城镇构成的基础。意大利历史上形成的城市格局在现代又因为其产业结构得到了延续。意大利重工业很少,工业以轻工业和手工业为主,工业企业的集中度不高,规模普遍较小,例如在艾米尼亚-罗马涅地区平均每个企业仅雇佣4.4个人。这种产业格局可以在原有的中小城镇格局下得到发展。

图片

了解了英法德意四个欧洲国家的城镇化历史就会发现,欧洲的中小城镇的发展都有着封建割据的历史。这种封建割据形成的城市体系、自治传统和区域文化认同是保障各地区均衡发展的基础。此外,这些国家现有的地方自治制度也是避免资源集中的一个保障,其中德国表现的最为明显。

当然波旁王朝下的巴黎是一个例外,但是无论是路易十四还是亨利四世,他们也只能搜刮法兰西岛地区的老百姓。

这四个国家领土内的自然条件优渥,而且比较均匀,几乎是全境宜居,这为各地农业与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此外,这些国家绝大部分地区都有经济发展的特殊优势,要么有港口,要么是便于边境贸易,要么是运河,都便于经济活动的延伸。简单地比较一下西欧和我国的卫星地图就能得出一些直观的认识。

图片

图片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往往对封建贵族多持负面评价,认识不到封建贵族对区域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封建之下,贵族虽然不公平地拥有的统治权,但在多元竞争的格局下,封建主更有动力去经营领地而不是一味地掠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在这种体制下得以出现和成长的。而在君王大一统的体制下,流官制度使得官僚追求短期利益,所谓“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苏轼就指挥当地老百姓整修了下西湖边的堤岸就被人们怀念了一千多年。其实,西欧那些领主们年年都在干这样的事情。

图片

历史传统和政治制度为城镇布局提供了基础,但也阻挡不了人口分布的积聚趋势,伦敦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即使在区域发展最均衡的德国,像柏林、慕尼黑、莱比锡、汉堡、法兰克福等核心城市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哥廷根这样的“大”城市。

此外,西欧大部分人住在中小城市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喜欢中小城市,产业布局已成,只是没有办法而已。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大多也羡慕大城市的丰富、便捷、活力和机遇,《2019年全球城市生活品质》报告很能说明问题。生活品质最高的10个城市中有8个是欧洲城市,而且都是相应国家的大城市。此外,对德国大学生就业意向城市的调查也显示,他们更喜欢的地方还是汉堡、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慕尼黑、柏林、斯图加特等大城市。

图片

4

城镇发展问题上的

“应然”与“实然”

上文提到,城镇的分布是经济活动分布的体现。当经济结构改变后,城镇结构的改变是必然的。

在传统社会,城市既是行政中心,也是社会财富集中与扩散的地方。既使是在上世纪90年代,在诸侯经济和自给性产业结构的作用下,再差的县,其县城都可以发挥组织区域内产业合作的功能。

但是,随着国内市场一体化,经济活动的积聚性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嵌套在新的全国产业体系中,要么作为生产地,要么作为消费地,大部分两者兼具。

最近二十多年,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大部分中西部和部分东部地区的县城已经慢慢地转变成了“消费性城镇”,生产性功能越来越弱。特别是2015年以来电子商务深入县城和乡镇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大部分县域除了提供农产品和地域特色产品外,工业品主要都靠外部(东部和东南地区)供给。

工业生产活动的最主要特性就是规模经济。产业集聚和成本节约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劳动力跟着产业集聚也是普遍规律。

在人口自由迁移的国家,区域人口结构应该与产业结构相匹配。例如下面两个图,上图反应的是美国的经济产出分布,下图是人口分布,产出高地也是人口集聚最多的地区。美国国土宜居率80%,但中部地区人烟十分稀少。

图片

图片

可能会有人说,美国东北海岸和西海岸正因为人多所以经济才更强。那我们再看下面的表,它反应的是10大都会区人口变化情况。

2010-2017年,美国10大都会区人口一共增加了548万人,人口占比也有26.3%提高到26.6%。此外,美国排名1120名的都会区人口占比也从2010年的11.4%提高到201711.7%

在这个阶段,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纽约州、密歇根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等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这些州均位于原来以钢铁、汽车产业为主导的东北工业区。随着经济转型,这些老工业基地人口正在外流,东北部和中部的人口较多的向东南部和西部搬迁。

图片

法国人口也主要跟着产业走,主要分布于巴黎盆地和塞纳河下游综合性工业区,阿尔萨斯-洛林工业区,福斯-马赛工业区,里昂工业区和图卢兹工业区等。

图片

过去几十年,中国也呈现出明显的人口与产业匹配流动的特点。关于这个问题,本人已在《乡村产业兴旺的着力点是县城,而不是村里》做了粗浅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强调一点:人口移动是有规律的,人口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就在那里放着。我们应该分清“应然世界”和“实然世界”,不要让自己的“应然”蒙住了眼睛,而对事实和历史数据视而不见甚至根本不去看。

人口跟着产业走,那么政府的公共服务就应该跟着人走。人口流入地的政府应该尽快打破公共服务限制,为外来务工经商农民真正留下来提供基本的条件。

还有人认为户口不影响人口流动,我不知道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否真的做过调查,是否真的了解农民。现在大部分地区不限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落户,但目前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村人有多大比例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当一个广西农村人到南京打工,他的孩子不能在南京升学,他和他的家人割个阑尾还要回到三千多里外的玉林老家否则在南京无法住院或者住了院无法报销或者能报销但报销比例畸低,没户口买不了房,买不了房又上不了户口。别说南京市,南京市北边的金湖县能解决广西孩子的高考问题吗?

这些问题不解决,你说户籍制度影响不影响他们迁移?


编辑:程果  熊雪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