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在家就能提高表达能力,干货分享

 阳光语言 2022-05-16 发布于吉林

有位家长问:

孩子语言发育严重迟缓,很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开口讲话,过了四五岁之后,还有希望吗?

虽然家长只有一句话,但关系到好多问题。

1、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属于什么类型,是否已查明原因。

2、在家训练,父母能否保证每天的训练强度,能否高质量地完成训练内容。

3、孩子是否具有一定的语言理解基础?

4、孩子的学习能力如何,是否接受干预?

5、孩子有没有自闭症倾向或“发育商”不达标情况(低于75分)

年龄大了,孩子康复没希望?

不要过早放弃对孩子口语能力的开发,4-5岁还未开口讲话的孩子,只要不放弃语言训练,都有改善语言的机会,甚至有一半的孩子,可以达到字正腔圆,表达流利。他们中的70%的孩子,至少能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沟通。

智力落后,语言无法弥补?

有些人认为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年龄大了,智力发育落后无法弥补,即使学会说话,也比正常儿童差很多,其实这是个误区,有些孩子因为无法用语言沟通,很多评估测试显示智商较低,这是因为非语言智商很难量化,并不代表他们完全没有理解和认知能力。相反,大量的案例证明,恰恰是因为语言训练的进步,带动了孩子的全面的康复。

只要撬动语言这扇门,让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能力得到发展,不断融入社会。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看到孩子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发育迟缓宝宝康复手册(删减版)

1、你为宝宝定下的目标,合适吗?

如何制定训练目标?要根据每个不同儿童的发展基础、语言现有水平、语言评估结果定下不同的康复目标。对于自闭症、智力落后的儿童而言,康复目标不要过高。

如针对只会重复模仿,没有主动语言的孩子,可以定下这样的目标:利用重复训练命名、提升要求技能

如何提升要求技能,激发说话的动机?比如:父母发出指令,利用孩子喜欢的玩具、食物等做强化物,发出指令,孩子做了相应的回复,即可得到奖励,根据这个模式,不断延长训练链条,建立语言与行为的关系,让孩子逐渐理解,并接纳。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只要使用语言提出需求,就能得到高度满足。

2、找出语言康复的切入点

父母根据对语言迟缓的了解,加上语言评估的结果,对孩子“因材施教”,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或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设计不同的训练切入点。例如,孩子喜欢某个玩具,喜欢某种游戏等,那么父母应该从这一兴趣着手,围绕这些设计训练方法。

一些中度,轻度的孩子,应当提升训练难度。利用孩子喜欢的物品,做自主学习泛化性的训练,让孩子在原有的语言基础上,积累语言经验,接受大量的语言刺激,甚至可以直接营造一个属于孩子的语言沟通环境,通过大量的对话和游戏,迅速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比如利用孩子喜欢的玩具,进行交流演示,引导孩子参与角色扮演,用玩具完成故事情节,一个捉迷藏游戏,或者一个过家家游戏,只要切入得当,都可以让孩子学会用语言复述,参与问答。

3、抽象概念如何引导

找到孩子语言康复的切入点以后,要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和活动,用具体的人、具体的物品来引导孩子,逐步发展出抽象的语言概念,这些不但有利于认知理解进步,还有助于日后社交互动能力的发展。

引导抽象概念,要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有些孩子发育落后较多,认知理解能力差距较大,在抽象概念方面学习要循序渐进,逐渐引导。

对于重度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要从基本的逻辑方面进行学习,比如:数字认知,需要以实物来让孩子明白1、2、3、4、5,数字多少的比较。用手指学会数数,学会基本的增加、减少概念。

另外,抽象概念的另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向,是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这些学习要从短时记忆开始设计,逐渐增加记忆时长,家长可以通过3分钟的记忆图像,引导孩子记忆复述,情景还原等。逐渐增加时长。

4、辅助提示,不能滥用

对于重度发育迟缓的孩子来说,辅助提示是必要的,但要掌握好度。不能一味地成为孩子的依赖。语言康复中的提示辅助一般包括身体提示、手势提示、常规言语提示、言语示范提示、选择提示、问答提示等。在语言康复过程中,父母需要慢慢地撤退辅助,以帮助孩子尽快自主地掌握相应的技能。

比如进行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时,父母可以用手式提示,用眼神提示,但绝不可以一帮到底,一定要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哪怕是犯错,也是积累经验的需要。

5、多样化技能训练

对于一些智力落后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动作行为与语言都比较刻板、记忆比较机械,在训练中遇到的门槛较多,经常止步不前。所以在康复过程中,父母为了避免出现以上情况,需要运用丰富、多样化的语言引导。比如,教孩子打招呼,应该引导他们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去打招呼。教孩子“请求”的概念,需要渐进,慢慢让孩子掌握语言配合手势,然后再进一步配合表情和眼神等等。

最后,对这类孩子的学习,一定要适当奖励,奖励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的需求,更是为了强化学习目标。一旦孩子做出正确的回应的时候,父母保证奖励是孩子最想要得到的强化物。它可以是语言的鼓励,也可以是爱的抱抱,也可以是食物,玩具等等。

我们需要认清一点,所有技能的训练最终是用于社交、互动的。干预的最终结果,就是能够使儿童能够在交流中,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

所以,居家康复训练,切忌为了完成任务而训练,一定要多寻找机会,让孩子在真实发生的状态下,多做实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