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随感(上海篇)

 霞言侠语 2022-05-16 发布于湖南

最近一直憋得慌,总感觉有话要说却又担心言多必失,如果被封号可怎么办?但,还是将所观所思借助这个平台表达吧!国事城市事身边事都是自己的事!疫情肆意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思考,或者能够在行动上有所参考,此文就有价值了。

————————————

刚刚刷到关于上海某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对着镜头一段发自肺腑言论的视频。大意是志愿者的早餐和午餐没能得到妥善安排,以及志愿者身上的防护严重超时需要得到支援。

事情的原委我没办法核实,但就事论事说这个现象。这个事情假设属实,个人认为是沟通出现了问题,统筹出现了问题,同时心态也存有问题。而所有的问题深究原因,为什么会这样?

————————————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管理出现了问题,系统出现了问题,流程出现了问题。当遇到重大事件时,如果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危机应对能力欠缺,如果拍脑袋病急乱投医,其结果一定会适得其反。越是大事越要稳重,越要沉住气。特别是事关参与人员极多的情况之下。想清楚了权衡好了,对内对外充分沟通好了、上下一心落地执行,结果就会事半功倍。

————————————

就疫情而言,有听过外地朋友告诉过我一个故事。说他小区晚上有人来敲门,需要登记是否做了核酸检测。朋友表示很恐慌问志愿者发生什么事了,是不是有确诊。志愿者回复说只是按要求登记而已。朋友回头和我分享这件事,并且谈到了他觉得这个安排不妥的看法:

1、如果敲开门,那人是漏网之鱼是密接者,上门人员没有穿防护服受感染怎么办?

​2、只是登记是否有做核酸检测,但并不是直接现场补做,那人第二天还是不做怎么办?

​3、但凡做了核酸检测的都登记过,有大数据可以共享,为什么要人工再登记一次,加重志愿者的工作量是要什么结果,结果如何运用?

————————————

朋友的灵魂三问,我没有直接回答,因为我也认同他关于这一件事情安排不一定合理的观点。如果动员大家做一件事,却没有将想要的结果想明白,且可能出现的问题想清楚,就直接安排。是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呢?

如同另一位朋友说的,疫情成了一面考验城市治理能力的镜子,精细化管理靠的是平时的功夫,而疫情防控成效也取决于决策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力。

————————————

其实对身处舆论风口浪尖的上海和上海人民,我们不应该跟风去责怪,也不合适可劲的挤兑。相信这样的结果一定不是他们所愿,只是,我的内心还是有点担心。来自外界的负面舆论和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上海群众的负面情绪,会不会让那些在现场执行疫情防控工作的人更加慌乱,而让疫情防控工作雪上加霜。

————————————

说起疫情,不得不提深圳。从今年疫情突发到最后成功解封,深圳的包容度和温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包括深圳卫健委的公众号,那些关于疫情防控的宣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幽默又接地气。直到现在,只要想起那个画面,就忍不住会心一笑。当时的深圳全城一盘棋,大家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此轮疫情防控之战且取得成功。

————————————

反观上海,一座对我们国家而言毋庸置疑很重要的城市,如今遇到的困难,如何突围?希望其他城市的人们对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人们多一份包容、理解、支持和爱。也希望我们的大上海疫情阴霾散尽,早日迎来春暖花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