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县有两座天生桥,一座位于六屯镇,这次去的是位于谷堡乡哨上村的天生桥,也属于阳明遗迹之一。

有两种方式可通往谷堡天生桥,一种是从谷堡方向参观蜈蚣桥返程时,在蜈蚣坡半山腰上有一条2013年开通的公路可下到花桥河边,然后沿路徒步走到壮美的天生桥瀑布下,这是大多数驴友的选择,但耗时较多,从路口到桥下的徒步路线仅单程就得一小时。另一种方式是来到哨上村综合楼附近,直接沿着上游的小河沟徒步走到天生桥背面,还可以沿着古驿道从桥上走过,只需要一刻钟便可抵达。因为此次游览的时间非常紧凑,只好采用了第二种较为快捷的方式。虽然没有看到大瀑布,沿途却也有不错的美景。

哨上村西侧有一条漂亮的小河沟,在地图上标记为小桥河。直觉告诉我它就是天生桥上游的河段。

从哨上村综合楼附近的三岔路口进入岔路,前行不远过了一户人家之后,就能看到路左边出现一条石板古驿道。

古驿道是顺着河边修建的,抵达天生桥之前,需要通过小石桥和跳墩反复三次跨过小河沟。



在两条小河沟交汇的地方第三次过河,中间的跳墩可能背洪水冲走了,所以只能从河床的浅滩上走过,不想湿鞋的话需要小心一些。

过河之后,穿过一片狭长的草坪就能来到三十多米高的天生桥前了。

天生桥下是一片龙牙状的石滩难以下脚,而且长满了青苔比较湿滑,想要走进一些的话需要格外小心。


天然的桥洞右侧还有一个石缝,从远处看貌似是个洞穴,但我走进去看并没有多深。

天生桥下散落着许多岩石,应该都是从顶上崩落下来的。

这条看似温柔的小河沟,居然能在坚硬的岩石上慢慢冲刷出这么大一个门洞来,真是“水滴石穿”啊。

天生桥下有一座岩石小山,我仔细观察它的形状和尺寸,居然都跟桥洞的形状非常吻合,看来这块巨大的岩石也是从天生桥这面山岩上整体掉落下来的。




明朝时期的一段官道就从这座天生桥上面经过,王阳明当年就是经由此驿道往来于黔中和黔西之间。先生途经天生桥后,写下一首《过天生桥》:“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徒闻鹊驾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诗句看似在叹息这奇景深藏在群山之中鲜有人知晓,却也透出作者对自己人生际遇的叹息:空有满腹诗书和一腔抱负,却被贬谪到偏远的龙场驿来。
沿着桥边的古驿道上山,来到这座天生桥的“桥面”,没想到顶上原来居然是一片平整的田地,还有村民在这里放牛。

站在天生桥顶端,可以遥望到西北方层层叠叠的远山。虽然能听到下面哗哗地流水声,却无法窥见瀑布的真容

下面附上分别通往天生桥桥下和桥上的两条路径

最后是天生桥附近的卫星地图,瀑布在天生桥的西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