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洒平津: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凤凰山居士 2022-05-16 发布于江西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国共内战系列》

声名显赫的“杨罗耿”三人组

如果让第三十五军从我们手里逃过新保安,那我们第二兵团是交不了帐的,是要铸成历史大错的。——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政委罗瑞卿

1948年12月7日晚,大洋河附近。

一大队的解放军战士们正在以矫健的步伐快速行军,茫茫黑夜中只能听见他们急促的呼吸声和杂乱无章的脚步声。这些战士们脸上眉头紧锁,脸上没有太多表情,额头上都渗着汗珠,并且他们相互之间也不做任何交流,因为说话会浪费体力,从而影响整支队伍的行军速度。

这支解放军队伍,就是受中央军委之命,从涿鹿一带北上增援新保安的华北军区第二兵团。

他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就在华北第二兵团四纵12旅于新保安东面构筑防御工事的时候,第二兵团主力部队正在快马加鞭地向北急行军,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12旅阻击三十五军一昼夜的时间内及时赶到新保安,因为新保安地区负责阻击敌军的部队只有一个旅,要是让郭景云发现对面的解放军兵力很少,那么他的胆子就会大起来,如果三十五军趁势全面反扑,到时候的战局就很难说了。

这就意味着,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必须以每天两百公里的速度向前行进。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华北野战军

第二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参谋长耿飚——在共产党的军队中,他们三人应该也可以算比较有名的三人组了。虽然相比“林罗刘”、“刘陈邓”这样的经典将领组合,“杨罗耿”的威名要稍微逊色一些,但凭借着这一场逆天的长途奔袭,就足以让他们载入史册。

杨得志出身铁匠家庭,这使得他本人的性格也如同钢铁一样坚强不屈。杨得志在年少时期怀着革命理想参加湘南暴动,一场战斗之后,他背着自己班长用生命换来的“汉阳造”步枪踏上了井冈山。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成立后,杨得志以红军师长的身份进入抗大学习。对于一名从小没读过什么书的他来说,能进入大学学习是一件既感到新鲜而又令人激动的事情。

杨得志对延安时期的毛泽东有着这样一番评价:“毛主席那时才四十几岁,他来抗大讲课的时候,总穿一身灰布军装,不戴帽子;乌黑浓密的头发显得有些长,也有点乱,大概是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打理;宽大的前额好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毛主席讲话的语言特别生动诙谐,通俗易懂,又让人觉得非常深刻,很值得思考揣摩一番。”从那时起,杨得志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就已经扎根在心里了,同时也做了一辈子追随其左右的决定。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抗大师生在上课

共产党军队将领的年龄都偏年轻,杨得志则很好地彰显了这一特点,他21岁当团长,25岁当师长,不到三十岁就成了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在杨得志担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之前,他的职务是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当时的他仅仅36岁。

这样的年龄配上这样的职务,要是放在今天那简直不敢想象。虽然杨得志身居高位,但他为人诚恳,在部队人缘颇佳,不仅和上下级相处融洽,还在军中有着不错的口碑。

在执行这次奔袭新保安的任务之前,杨得志和他的第二兵团最辉煌的战绩就是1947年9月在清风店全歼国民党第三军了。第二兵团在那场战役中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机动能力,仅一昼夜就急行军90公里,直接把国民党第三军17000多人包了饺子。战斗结束后,连军长罗历戎和副军长杨光钰也被俘虏了。

虽然杨得志参加过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但他总是觉得自己是个大老粗。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杨得志(左二)、罗瑞卿(右一)和聂荣臻(右二)的合影

和杨得志这个铁匠出身的“泥腿子”不一样,政委罗瑞卿年轻时是读到了中学的,他走上革命道路的理由和中共其他领导人大体相同——在接受进步思想后和自己的传统家庭发生严重冲突。罗瑞卿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反对教师体罚学生,毅然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甚至鼓动全校学生绝食罢课,校方对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刺头学生”没办法,终于在全校学生绝食七天之后无奈向被罚学生赔礼道歉。

罗瑞卿年少时期的这种出格行为,倒是和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赶走校长的“大逆不道”如出一辙。

毛泽东很欣赏罗瑞卿,因为他们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两人都反对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而且革命理想都很高远;第二个嘛,他们两个的个头都很高,毛泽东身高有一米八三,罗瑞卿呢?据说他有一米九。在当时那个中国人普遍身高很矮的情况下,一米九的大个子绝对会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在一次战斗中,罗瑞卿不幸头部中弹,他被卫生员抬到医院后,连医生都说手术的风险很大,为此已经有人开始着手为罗瑞卿准备后事了。但是吉人自有天相,罗瑞卿在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耳边有人在说:“要做个大点的棺材,没看到这人长那么高!”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罗瑞卿(左一)和朱德(中间)在一起

最后这副棺材当然也就没用上,罗瑞卿昏迷了一段时间后,居然渐渐苏醒了。

不管是在建国前还是建国后,罗瑞卿的行事风格都是相当有原则的,尤其憎恨贪污腐败。可以这么说,罗瑞卿是一个嫉腐如仇的人。

有人曾拿他和周恩来、邓小平作比较,说如果有人给周恩来送礼求他办事,周恩来是会收下礼物的,但他同时也会吩咐秘书要把钱付给人家,这样就不用办事了;如果有人给邓小平送礼,邓小平则会表现得极其“豪横”,礼物他照收,不过事情就是不办;而罗瑞卿就不一样了,他要是遇到下属给自己送礼,脸色瞬间就会变得很难看,不仅把礼物直接退回,而且会让这个送礼的人挨个处分或者记个过。

所以,像罗瑞卿这样的人,以身作则到如此程度,与其说适合在军队里当政委,倒不如说更适合当一名执法者。别看罗瑞卿现在的级别是兵团政委,但毛泽东当时就敢料定,他的能力绝对不只是如此。

“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嘛!”——这是毛泽东对罗瑞卿的评价。说老实话,这评价可着实不低。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罗瑞卿(中)

第二兵团参谋长耿飚和杨得志都是湖南省醴陵县的老乡,红军时期两人就认识,而且私交甚笃。但相比杨得志的铁匠出身和罗瑞卿的学生背景,耿飚的童年时代是比较悲惨的。

耿飚七岁的时候陪着父母逃荒到了湘南,为了生活所迫,他十几岁就去湖南水口山的一家铅锌矿当童工,从小就受尽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耿飚遇到了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并在他们的引导下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耿飚那时年纪还很小,但他对于共产主义理论可不是读读就完了,他在十三岁那年居然参加了水口山工人大罢工,还带领和他年纪相仿的童工取得了“12.21童工大捷”。1927年,耿飚走出水口山,雄心勃勃地加入到全国革命的浪潮中。

小小年纪就敢领导童工举行罢工,足以说明耿飚天生就胆识过人,而他还有另一个让人称奇的地方,那就是学习能力超强。

1933年春天,耿飚以红一军团第二师4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在第二次反“围剿”后,师长徐彦刚指示部队利用战斗间隙抓紧战术技术训练,让耿飚带领手下在河流上练习架桥,以便在未来的战斗中能用桥梁把进军路线起来,提高部队的机动性。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抗战时期的耿飚(右一)

可那时架桥完全是一门技术活,耿飚是没有经验的,不过好在徐彦刚上过军校,直接扔给耿飚一本《工程学》让他自己啃。结果耿飚用自己极强的学习能力硬是地啃下了一整本《工程学》。耿飚经过废寝忘食的学习,自己先把架桥搞懂,然后又去教战士,练习架桥的时候,往往是一座桥架好又拆,拆了又架,反复重复多次,使得红军工兵们的架桥技术越来越高。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东路军进攻漳州,他们一路过关斩将,突破国民党军的层层防线,顺利打进了漳州城。在漳州,部队缴获了几台照相机,耿飚出于好奇领了一台。照相机在当时还属于新鲜玩意儿,耿飚再次爆发了他那惊人的学习能力,他很快就掌握了摄影技术。从此以后,他用这台照相机记录了长征的过程。

在“杨罗耿”三人组中,耿飚作为第二兵团参谋长,年纪比杨得志还要小两岁。

此时的杨罗耿三人带着第二兵团从涿州北进增援新保安战场,并快速突破了大洋河,过河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下饺子趟过去的,耿飚甚至没时间发挥他红军时代辛辛苦苦自学成才的搭桥技术,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新保安门楼牌坊

终于,在12月8日拂晓,第二兵团终于按时赶到了新保安外围阻击阵地。

“主力上来了!主力上来了!”第二兵团主力在杨罗耿三人的率领下,终于按时到达了新保安地区。

“司令员!政委!参谋长!”第二兵团四纵12旅的官兵们看到杨罗耿三人,眼泪几乎要落下来,过去的这一昼夜是他们这辈子度过得最漫长的一昼夜了。

华北第二兵团在平津战役中创造了一个奇迹,同时也揪住了傅作义的命门。要知道,此时的郭景云和三十五军大部分官兵还在梦乡中和周公幽会,也许正在做着回北平的美梦,但是,这一切也就终究是个梦。这一夜的时间,对共产党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当国民党却把它挥霍掉了。

杨罗耿他们三人后来的仕途都不错,杨得志官至国防部副部长,而且此人老当益壮,精力旺盛,指挥了七十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罗瑞卿建国后担任公安部长,最高的职务做到了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而耿飚则在建国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军队,转而服从中央安排投身外交事业,他先是当了中国驻瑞典大使,然后成为了外交部副部长。八十年代耿飚回到军队,就任国防部部长。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老年的耿飚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耿飚将军没有参加1955年的授衔仪式,他一生都没有军衔,成了是新中国唯一一位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堪称“无冕将军”。

四,第三十五军和杨罗耿兵团的拉锯战

1948年12月8日拂晓,河北新保安。

此时的郭景云绝对没有想到,就在昨晚之前,他错过了一个非常好的扭转战局的机会,但是现在的他已经没有机会改变了,因为解放军的大部队上来了。

在新保安东面的东八里,解放军早就构筑好了三层防御阵地,这样一来,他们的目的就不仅仅是阻击三十五军,而是要彻底消灭他们了。

八号这一天,战斗变得比前一天还要激烈。天刚刚蒙蒙亮,第三十五军的炮火就开始强势洗地,一阵山崩地裂之后,三十五军军长郭景云和第101师师长冯梓带着该师的两个主力团,亲自压着他们朝着东八里就是一顿猛冲猛打,他们把101师两个团在解放军东八里防线的公路上完全展开,向着解放军的阵地就是一阵凶猛的攻击,霎时间火力炽烈,弹雨密布,国民党士兵们以排山倒海一般的攻势一波又一波地冲杀过去,誓要打通东八里这个返回北平城的必经之路。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解放军机枪阵地

经过一晚上的加紧修筑和第二兵团主力已经进入防御阵位,现在的东八里防御阵地不知道比前一天要牢固多少倍。在无数次的疯狂冲击下,三十五军面对解放军已经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几乎没有办法,不仅所有的进攻无一例外全部被打退,而且解放军的作战风格和前一天完全不一样,简直摆出了一副要跟你拼命的样子......郭景云的部队前一天晚上的养精蓄锐完全没有用,三十五军的猛烈进攻整整持续了一天,全军居然没有前进一步。

12月8日晚上,第三十五军就灰溜溜地撤退回新保安了,阵地上留下了无数鲜血淋漓的死尸。

这一天的战斗让郭景云意识到,现在解放军的作战意志明显比前一天要高出很多,而且从正面防线部署的兵力来看,他们后面的大部队很有可能已经到了。

郭景云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此时的他心里绝对是有些后悔的,后悔没听王雷震的话,后悔昨晚没有突出重围,后悔自己太自信,但是这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士兵在挖掘战壕

12月9日,仍不肯罢休的郭景云重整旗鼓,继续朝新保安东部猛扑过去。这一天郭景云改变了进攻战术和突击方向,他把负责进攻的主力部队摆在了解放军防御阵线的左翼,想要实施一次侧翼突袭。这样的做法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解放军的防线曾一度被突破,但是杨罗耿兵团却发挥出了超常的连续作战的能力,郭景云带着三十五军好不容易攻下的阵地,在怀里还没捂热乎,就又被解放军给夺走了。

在东八里进行的第二天的战斗,解放军华北第二兵团才展现出自己真实的实力,杨罗耿三人一到位,整个兵团的战斗力和士气完全上升了好几个层次。面对国民党的凶悍攻击,杨罗耿兵团一边硬顶一边硬冲,将整个战场变成了声势浩大的拉锯攻防战,景象惨烈至极,誓死寸土不让。

与此同时,东八里附近,国民党第三十五军临时指挥部。

郭景云现在的心情极其烦躁不安,他没想到自己的精锐部队面对装备水平远不如自己的解放军,打了整整两天竟然寸步未动,再这样下去,那三十五军岂不是要被人家一锅端,这可如何向傅总司令交代?这下,即便是性格嚣张的郭景云也开始慌了。

血洒平津(十一):后来居上的杨罗耿兵团

国民党军机枪阵地

正想着,一名通讯员走了过来,将一个电话听筒递给他:“军长,您的无线电话。”

“妈的,这又是谁?”郭景云不耐烦地说。

通讯员有些支支吾吾:“是......是第一零四军的安春山军长。”

郭景云一听,整个人都愣住了,脸上的肌肉时不时地抽搐着,看样子他绝对想骂人,不过还是控制住了,嘴里没有骂出来,随后有些无奈地接过了听筒。

“郭军长,”听筒里传来安春山的声音,“你那边情况怎么样,共军有多少人?”

郭景云表情烦躁,看样子他在尝试着按压自己的怒火:“大概两个纵队吧,把我们包围了,我带人打了整整两天,他妈的打不动!”

安春山继续说:“郭军长,我在六号下达的命令,你接到了吗?”

“接到了,”郭景云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我是没有办法了,看你的吧!”

说罢,郭景云直接就把电话给挂掉了。

“妈的安小个子,想让老子服从你的命令,做梦呐!”郭景云心里开始骂骂咧咧。

这通电话过后,郭景云的眼神变得就好像要杀人一样,眼前战场的浓密硝烟渐渐地幻化成一个人形——安春山。

除了眼下的恶战,唯一能让郭景云如此大动肝火的,那就只有安春山这小子了......

(未完待续)

《血洒平津》系列为连载战史纪实文学,除历史史实论述外,均为作者原创,请勿抄袭。本文除历史事实外还有文学渲染,不喜勿喷。

请读者点赞关注,或打赏~,也可点开小编头像阅读其他已发布的章节,小编将在2月17日左右发布下一章节,敬请读者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