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文庙(学宫)位于汝州市区望嵩中路东侧,坐北面南,是汝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初建于明洪武三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文庙(学宫)南北长325米,主体部东西宽50余米,总面积20870平方米,占地约22亩。东西各附一跨院,其特点为:建筑排列有序,中轴线明显。现有大成坊、文明坊、大成殿、启圣宫、名宦祠、乡贤祠等大小殿堂116间,系明、清建筑,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整,于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殿前后布有几通石碑

这样的香炉见的比多



大成殿系学宫内最大建筑,单檐殿式,面阔5间,进深2间,进深8米,开间面宽4.38米,东西次间面宽3.35米,东西梢间面宽3.1米,绿瓦兽吻,飞檐斗拱,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颇具权力象征








《汝帖》是汝州'三宝’之一,也是汝州文庙的一大亮点。宋大观三年(1109年)的八月,汝州郡守王采集《淳化阁帖》、《绛州帖》及“三代而下迄于五季字书百家”刻成,共12块汝帖碑,汇帖12卷,每卷首均刊目录,卷末刻帖的数目,共77家又23种,宋刻汇帖有目录者并不多见。因刻于汝州,故名《汝帖》。

社会动荡之中,碑刻屡有散失。从第一块找起,花了四五年时间,找到了10块。在多人帮助下,到1983年总共找到18块。又从开封博物馆复制了两块(据说不是原拓)。上世纪80年代,汝州文化局提出一个大胆设想——续帖。筛选宋以来千年杰出书家68人的代表作品,再刻制80块碑帖,使《汝帖》总数达到100块。



《汝帖》问世近九百载,几经波折,流传至今,实属难能可贵,她是历代书法家给我们留下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永远值得我们自豪。
——原文发表于2011.5.9.微卫星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