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远安县/胡献国 ![]() 明矾,又名白矾,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含水硫酸铝钾。入药生用或煅用,煅后称枯矾。明矾是中医皮肤科临床常用的外用药,有“外科圣药”之称。 ✦ 中医认为,明矾味酸、涩,性寒,归肺、脾、肝、大肠经。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可止血、止泻、化痰。适用于湿疹瘙痒、疮疡疥癣、便血、吐衄、崩漏、久泻久痢、痰厥、癫狂、痫证、湿热黄疸等。本品性燥酸涩,而善收湿止痒,尤宜治疮面湿烂或瘙痒者。《本草蒙筌》言其“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本草纲目》言“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中蛊、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某些厌氧菌、皮肤癣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明显;在体外有明显抗阴道滴虫作用。现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 1 治蛇虫咬伤: 取白矾、雄黄各30克,甘草粉15克,苏打粉10克,共研细末,温开水调敷患处,每日数次,适用于蜈蚣咬伤、毒蛇咬伤,隐翅虫皮炎、水田皮炎引起的肿胀、瘙痒、烧灼样疼痛等。 2 治湿烂诸疮: 对于脚气湿痒引起的糜烂、湿痒、渗液等,可取枯矾、炉甘石各10克,阿司匹林30克,共研细末,洗净后干撒患处,每日1次,连续2~3天。对婴儿湿疹,可取枯矾5克,黄柏、炉甘石、黄连、密陀僧、海螵蛸各10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以麻油调后外敷患处,每日数次。 3 治胬肉增生: 枯矾10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外撒纱布上外敷患处,包扎固定,一般4~5次胬肉可平,伤口干燥结痂而愈,适用于慢性甲沟炎或由于慢性感染引起的胬肉增生。 4 治口疮: 对于小儿口腔舌上布满白屑,状如鹅口的鹅口疮或其他黏膜部位的炎性疾患或溃疡,可取枯矾10克,冰片1克,煅硼砂2克,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棉签蘸药粉适量外搽患处,每日3次。此方对慢性中耳炎也有收湿止痛之效。 5 治皲裂疮: 对于皲裂疮或慢性湿疹、脚癣引起肥厚增生者,可取明矾、地骨皮、白及、马勃、白鲜皮各等量水煎外洗患处,每日数次,待增生肥厚者软化,角质层脱落,再以油膏外敷即可取得明显疗效。 6 缓脚臭脚汗: 脚臭虽为小疾,却令人不安,取枯矾10克、苦杏仁30克、白萝卜100克,水煎取汁泡脚,每次约15分钟,每日2~3次,可燥湿敛汗,暂缓脚臭。若能坚持一段时间,有望根治。对于狐臭者,可将明矾研细后以绢袋布包,常衬腋下,亦可达到止汗除臭作用。 7 治脱出肿胀: 对于脱肛水肿或由于二、三期内痔脱出,嵌顿引起肿胀疼痛者,可以明矾、大黄各20克,五倍子15克,马齿苋30克,煎汤熏洗患处,稍冷则坐浴,可消肿止痛,有利于脱出物还纳。此外,对于大面积浅表水肿,肉芽性水肿,由于下肢溃疡或烧伤创面引起者,则以枯矾3克、冰片1克、红霉素粉1克,加入蒸馏水中,纱布包扎,湿敷,有一定疗效。 8 治出血刃伤: 明矾与枯矾均有止血作用,对衄血不止者,可用枯矾吹之;对齿龈出血不止者,可采用枯矾60克,白水3 000毫升,水煎取汁1 000毫升含漱;对于金刃创伤,则取生白矾、枯白矾各等量,马勃少许,共研细末混匀,撒于患处,可起到止血作用。 9 治痄腮: 对痄腮肿痛,可取生明矾、大黄粉各30克,冰片3克,加仙人掌糊适量混匀外敷患处,可消肿止痛,缩短病程。 10 治小儿滞颐: 对小儿滞颐(俗称流口水),可取生明矾15~20克,研为细末,加开水溶化,再加温水适量,使温度适宜,水量以浸没足背为宜,足浴(浸脚容器不宜过大,以恰好容下双足为佳),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续2~3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本文作者:胡献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