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塔塔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5-16 发布于北京


Carmina Burana, Cours D'amour: Si Puer Cum PuellulaLéopold Stokowski;Houston Symphony Orchestra - FDS - Carl Orff Carmina Burana / Loeffler
康塔塔(Cantata)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原意指声乐说唱的乐曲。后演变成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各乐章具有一定的连贯性。1620年意大利作曲家A.格兰迪在其独唱用的《康塔塔与咏叹调》 中,首先运用此名称呼他所作的文艺复兴时期单音音乐一脉相承的独唱曲。17世纪40年代起,在格兰迪的基础上迅速形成了独唱康塔塔的体裁,成为由于朗诵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构成的4个乐章的叙事性世俗独唱套曲,由哈普西科德或再加一件弦乐器伴奏。后来这一体裁从抒情性的独唱曲逐渐演变为接近于小型室内歌剧或相当于歌剧中一场的规模,并从室内类型向合唱类型过渡。德国的J.S.巴赫的大量世俗康塔塔和教堂康塔塔,对康塔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形式与主题
  一首典型的康塔塔往往以序曲或者合唱开头,以合唱结尾,中间交错有伴奏的宣叙调,独唱或者重唱的咏叹调以及不同规模的合唱。可以看出,清唱套曲旧译作大合唱或是康塔塔不准确的,因为在清唱套曲中不只是合唱,独唱和重唱往往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音译为康塔塔对于如此常用的曲种亦不恰当。
  宗教清唱套曲一般比叙事性的神剧(oratorio)规模小,内容偏重抒情或论述。世俗清唱套曲则包罗万象。
  十六世纪末意大利,一群自称渴望者的佛罗伦萨贵族青年常在一块聚会,主张恢复古希腊悲剧中的抒情歌曲、合唱曲和宣叙调,并以此种形式作曲,写成用琉特伴奏的单声部歌曲、合唱和宣叙调,将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表演。这种表演形式很受欢迎,成为新兴歌剧的表现形式,宣叙调在这时的新兴歌剧中占有主要地位。1600年,演出的《欧律狄克》——音乐史上曲谱完整的第一部歌剧——音乐便是以宣叙调为主,中间穿插合唱和舞蹈。它所唱的也多是韵文,是一种半说半唱、服从于语言的音调和节奏,力图表达歌词的旋律,因而又被称为“表现体式”。
  新兴歌剧风行的同时,威尼斯歌剧乐派的蒙特威尔第经过不断的实践,创作出了简单的咏叹调,从谱例上看出它基本具备现代咏叹调的a-b-a曲式。从此时,意大利歌剧摒弃了渴望者们朴素的“古希腊悲剧式”思想,逐渐走向规模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舞台堂皇、以歌唱技巧华丽取胜的畸形发展道路上。说到这,得提到另一位意大利歌剧大师——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斯卡拉蒂,他为宣叙调创作了伴奏,从他开始歌剧中宣叙调有了乐队伴奏音乐。他的另一贡献是确立了快-慢-快形式的意大利歌剧序曲,和a-b-a曲式的咏叹调。歌剧中的咏叹调此时正式与宣叙调分开,各行其是,那个时代的歌唱家将咏叹调发展推向顶峰,使咏叹调成为歌剧中的主角,而歌唱家便以炫耀自己美丽的音色和技巧为荣,最终使听众不胜其烦,将意大利歌剧推入程式化的末路。观众们在等待,等待格鲁克的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