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逊大厦解放后的产权是如何转移的

 hyd129 2022-05-16 发布于上海

1872年,英籍犹太人伊利亚斯·沙逊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1877年,于上海设立分行,

1929年在南京东路外滩建成沙逊大厦。

图片

沙逊大厦2至4层为写字间;5至7层为华懋饭店的客房;8层设大酒吧、舞厅、中式餐厅;9层有夜总汇、小餐厅;10层是维克多·沙逊英国式的住宅。

华懋饭店只占用沙逊大厦一部分,华懋饭店就是后来的和平饭店。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沙逊在上海的不动产作为敌产全部被日伪没收。日军战败后,维克多·沙逊虽然逐渐收回了财产,但生意的黄金时期已过去,遂萌退意,陆续将资金抽往海外。

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高消费的萎缩,华懋饭店入不敷出,沙逊拖欠的高额地价税、营业税、水电费及员工薪水已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饭店不得不申请歇业。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大厦,以抵所欠债务。华懋饭店改为中共华东局财政委员会办公处,市领导陈毅、潘汉年等都曾在此办公。

1956年春,有一支苏联舰队访问上海,为接待访沪的苏联海军官兵,市政府决定恢复华懋饭店业务。当时,刚好有一个世界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就把华懋饭店改名为和平饭店,隶属于上海市府机关事务管理局。饭店于1956年3月8日开业,“和平饭店”四个字是潘汉年所题写。

解放后,沙逊大厦由外国人私产变为国有资产是因为抵债的原因,债务主要由:高额地价税、营业税、水电费及员工薪水等。其中大头部分就是“高额地价税”。说得直白一点,沙逊大厦是抵债物交给新中国的。

那么,沙逊大厦当时到底欠了多少地价税导致不得不以楼抵债,这个查不到,但是压死沙逊大厦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地价税。为了搞清楚解放前后上海地价税变化的情况,查阅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第二节 地价税)》三、上海解放后地价税、地产税,以及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第三节 土地估价)》五、解放后土地估价。

从时间节点看,位于上海最高地价区域的南京路外滩的沙逊大厦的地价税确实涨得很厉害,即使经营正常的话,可能也难以承受,况且,刚刚战后,高消费人群离去,高消费的华懋饭店难以为继也能够想象。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第二节 地价税》 三、上海解放后地价税、地产税

图片

1.地价税

上海解放后,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7月23日公布《1949年下期征收地价税暂行办法》,规定黄浦、法华、沪南、闸北、引翔、漕泾和塘桥7个区的土地,征收1949年下期地价税。地价税由土地所有人负担,所有权不明者由土地实际占有人负担,业主不在的土地由代管人或承租人代为缴纳。这期地价税的计价,按1948年11月估定的1949年标准地价的100倍为临时标准地价,税率为7.5‰。

征收期限,按地政局送达缴款书的次日起25日内缴库,逾限不缴者,每逾期一天按税额加征1.5%滞纳金,逾期40天以上者,除加征滞纳金外,另处以税额30%的罚金。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第三节 土地估价》 五、解放后土地估价

图片

上海解放后,1949年8月开征下期地价税,地价系按1948年的估价以100倍计算。1950年起改用地价基数方法全面估价。即以上海地价最高的南京东路外滩土地定为基数1000,其余依次降低,最低基数只有2.5。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1949年8月开征下期地价税,地价以1948年11月估定的标准地价100倍为临时标准地价。

这个一下子乘以100倍,无论怎么讲提升的幅度还是相当大的。这里不是仅仅对南京路外滩地块提升100倍,而是整个上海市区。

1950年起改用地价基数方法全面估价。即以上海地价最高的南京东路外滩土地定为基数1000,最低基数只有2.5。

1950年的地价基数变了,不是上一次(1949年下半年)笼统提升100倍计价,而是分地段区域了,以南京东路外滩为基数1000,其余地段最低的只有2.5。最高最低相差400倍。

无论提升100倍,而是以最高基数1000来征收地价税,对沙逊大厦而言都不是一笔轻易承受得起的成本。并且,逾期的滞纳金和罚金也是相当厉害的。所以外面有传言,沙逊大厦是被逼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