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双减”措施落地后 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变化 有人叫好,也有人焦虑 众多学科类培训机构关停、转型 但与此同时 有些培训从业人员摇身一变 换了个马甲出现在网络上 ![]() 变相“家教”广告遍布社交网络 部分月薪甚至高达3万元 在社交网络上,不少家政公司开始大力推销“高端家政”、“高级保姆”、“高级管家”…… 而细看之下可以发现,这些工作实质上就是家教、住家教师。 ![]() “985毕业、”“硕士”、“英语八级”、“海归”、“教师资格证”…… 一个个漂亮的标签贴在住家教师身上。 ![]() 在一些招聘网站上 住家教师正在被包装成“高大上”的新兴职业 部分月薪甚至高达3-5万元! 真是令人咋舌! ![]() ![]() ![]() 面试过程套路满满 中介玩起了心理战术 上海的李女士被广告吸引 联系到一家家政公司 她看中的一份履历是 “女性,211硕士,英语专八,两年中英家庭教师” 但客服随即回复她 此人已被别的客户签掉了 可以再推荐别的家教候选人 ![]() 李女士请家教的预算是1.5万元 她筛选了十多个候选人 竟然选不出一个口语过关的老师 不是发音不标准 就是简单语法都说错 随后客服推荐了开价3万元的小林 小林的自我介绍里 “不经意”流露出此前为“有钱人”服务 “我带过的一户,宝宝从六个月就开始学英文。” “前两个雇主是星河湾和碧云的。” “可以兼职司机,但只服务孩子。” 不仅小林的月薪开价是3万元 中介针对“家教”的佣金也和买房不同 中介费为家教一个月工资 意味着中介费也要3万元! 小侬惊呆…… 家教费用令人咋舌 套路更是防不胜防 到了小林来李女士家面试的那天,熟悉的套路轮番上阵。 先是客服告知李女士,已经有其他雇主看中小林,李女士当天面试完,必须马上确定是否录用。面试时,客服带着合同一起跟来了……李女士请过家政阿姨,明白这是对方施压催单的伎俩。 但是小林和李女士的孩子现场互动之后,李女士发现小林的综合能力与她的预期存在差异,就表示再考虑一下。 没想到客服刚走就发来信息,说小林被外地雇主加价聘请了,让李女士再重新选人。 ![]() 经历过这一次,李女士反倒心里产生了诸多疑问,也打算重新考虑,是否需要请家教。 记者在暗访时看到一则广告,女孩履历格外出众:复旦大学硕士毕业,英文专业八级,口语流利地道,更夸张的是,文案竟写着她是市重点中学在职教师。 然而客服表示,“这位老师已经被签走,再给您推荐其他老师。” 广告贴里的老师永远约不到,但是永远挂在中介网上显眼位置。 ![]() 面对教育部的“禁令” 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 中介公司一心赚钱 从业人员看中高薪 部分孩子雇主则只想“抢跑”! 就在9月8日,教育《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对“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7类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形态表示“一经发现,坚决查处”。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提出将加大对此类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然而面对“禁令”,中介公司疯狂打擦边球,给家教换上各种马甲“上岗”,紧盯着高额佣金的利益。 而从业人员则一心追求高薪,并希望接触高层次的雇主。 正在从事家教的小周心存侥幸:“未来怎么样说不清楚,眼下只要待遇开得好就继续做。” 小林也表示,准备去考相关的技能证书,为进一步提升收入做准备。 网络上对英语老师转型的建议 反映了部分相关群体的心态↓ ![]() 而这个隐秘市场的火热,也反映出部分家长执着于“抢跑”的心态。 小周透露,“愿意请住家的,一般都是高收入家庭,花钱买的服务,这里不让学了就从那里学。” 小林透露,她之前服务过的某户家庭,女主人剑桥大学毕业,家中两个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已经完全没有玩的时间。“我的任务,就是负责带他们完成父母规定的练习作业”。 那么,住家家教是否违规? 隐蔽分散能否治理? 专家表态来了! “高端家政”“高级保姆”这样较为隐蔽的形式,对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将形成新挑战。 对于这一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中高考政策研究专家熊丙奇表示,教育部针对相关行为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违规家教的情形,包括在职教师家教、没有合法教师资格的人员家教、以住家保姆名义请家教等都是违规的。 对于学科类培训换个马甲转入“地下” 大家对此怎么看? “双减”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欢迎留言区交流~ 【小主综合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