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一)

 金色年华554 2022-05-17 发布于江西

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四十几岁,尤其是女性,因为生育造成的身体损伤,寿命就更低了。而作为皇帝的后妃们,这些女人虽然平日里养尊处优,但是也并非就可以安枕无忧地长命百岁。历史更迭,朝代变迁,动荡的时局,或是不得宠爱忧愤焦愁,都造成了后妃们不能长寿的结果,因此,能够活到七十岁以上的后妃真的不是很多。今天,@大圣夫人镕铟姐姐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历史上那些高寿而终(七十岁以上)的后妃们。

* 汉文帝皇后—窦氏 *

窦氏,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生于前205年,清河观津(今河北省枣强县)人。她出身贫寒,父亲堕河而死,留下她和两个弟弟。后来,朝廷到清河招募宫女,年少的窦氏为了拿到赏金养活弟弟,便只身应召入宫,从此与弟弟失散。

吕后临朝称制,要将宫女们分赐给各藩王。窦氏请求到赵国,这样能够离家乡近一些,以便寻找两个弟弟。可是,太监在造册时,却粗心地将她分到了代国。就这样,窦氏离开了长安,前往代国。

因为是吕后所赐,代王刘恒亲自来接见这几个宫女。当看到窦氏的时候,刘恒不禁被吸引住目光。窦氏生得体态婀娜,容颜娇美,比代王宫中所有的宫女姬妾都要漂亮。刘恒当晚就传窦氏侍寝,此后更给予重宠。刘恒的嫡夫人早逝,所生的四个儿子也先后夭折。窦氏生了二子一女,分别是王子刘启、刘武,女儿刘嫖。刘恒对窦氏非常看重,几年后窦氏以宫女身份荐升为代王妃。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一)

窦皇后影视剧形象(林心如饰演)

前180年,刘恒即位为汉文帝,同年册立窦氏为皇后。窦氏所生的长子刘启立为太子,次子刘武封为淮阳王,很快升为梁王,女儿刘嫖则封为馆陶公主(即著名的陈阿娇的母亲)。及窦氏年长色衰,文帝对其宠爱日减。文帝有宠妃慎夫人,在宫中常与窦皇后并起并坐,甚至连游玩时文帝都要与慎夫人同乘一车。中郎将袁盎刚直不阿,进谏道尊卑应有序,皇帝已立皇后,慎夫人乃是妾,妾怎么能和正室平起平坐呢?文帝是一代贤君,接受了袁盎的进谏,此后约束了自己的行为,也要求慎夫人要谨记自己的侧妃身份。

窦皇后虽然宠幸不及从前,但是文帝对她还是非常尊重和重视的。窦皇后进宫前过过苦日子,所以很同情百姓生活的疾苦。她经常劝文帝节俭,文帝接纳了她的建议。文帝此后提倡俭朴,自己带头穿粗糙的丝绸,就连宠妃慎夫人的衣着都要求不许长到垂地。文帝当了二十年皇帝,宫里的车骑服御几乎就没有增加过,这与窦皇后的劝谏有一定的关系。

窦皇后年少时与弟弟失散,文帝一直将此事记在心上。即位后,他常命人四下寻找,多年后,竟然真的找到了。文帝对这两个国舅施以厚赏,赐田宅,令窦皇后非常感动。

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文帝死,刘启继立为景帝,尊窦氏为皇太后。窦太后年老后喜欢黄老之术,且双目失明。但她的身体却是十分硬朗,在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几岁的汉朝,窦氏能够活到七十岁,已是十分难得。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逝,终年70岁,与文帝合葬于“霸陵”。

* 汉宣帝皇后—王氏 *

王氏,邛成侯王奉光的女儿,出生于前88年,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汉宣帝刘询的皇后。

王氏的祖先曾是汉高祖刘邦的功臣,封过侯爵。可是到了王奉光时,家道中落。他喜欢斗鸡,宣帝刘询未即位前流落于民间,也喜欢斗鸡。二人就是在斗鸡场相识并结成好友的。王奉光有个女儿王氏,当时十几岁,定过几次婚,可是都是未过门丈夫就死了。坊间人都说王氏克夫,所以她此后便一直待字闺中。及刘询即位为宣帝,想起了好友王奉光女儿这件事,不想好朋友的女儿老死家中,便召其入宫,封为婕妤。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一)

王皇后影视剧形象(普超英饰演)

王氏长得并不算漂亮,宣帝对她也没什么感情,宠幸稀少,因此她一直没有生育。公元前53年,宣帝的霍皇后自杀死,皇后的位置空缺待补。当时后宫中有希望登上后位的,是最得宠的张婕妤和卫婕妤。张婕妤生子刘钦,封淮阳宪王;卫婕妤生子刘嚣,封楚孝王。张婕妤更是以出众的美貌艳夺汉宫,宣帝起先也是拟立张婕妤为后的。但是,宣帝经常想起霍皇后在世时谋害太子的事,很担心如果立了张婕妤为皇后,日后倘若她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势必会加害太子。太子是宣帝与结发妻子许平君的长子,宣帝极爱重这位患难之妻,可惜许平君后来被霍成君害死,因此宣帝对于许平君留下的这个孩子极为看重。

宣帝权衡再三,决定立一位没有生育过的妃子为后,让她一心一意地抚养太子,以确保太子的安全。这样一来,无宠无子的王婕妤由劣势变成了优势。前55年,宣帝册封王氏为皇后。时王氏33岁,宣帝对其也没有过多宠爱,更多的是将她当做了太子的一位可靠的养母来看待。王氏也如宣帝设想的那样,倾其所有,尽心抚育太子,也因此得到了宣帝的厚待。王氏的父亲王奉光进封为邛成侯,哥哥王舜封为安平侯,反倒比从前得到更多的重视。

16年后,宣帝死,太子刘奭继位为汉元帝,王氏以养母的身份被尊为皇太后。前33年,汉元帝死,汉成帝继位,尊王氏为太皇太后。由于汉成帝的母亲王政君也姓王,为了避免混淆,便称宣帝王皇后为“邛成太后”,即以王氏生父的侯位附在太皇太后的尊位上来称呼,这在历史上比较少见。

前16年,王氏死,时年72岁,葬于宣帝杜陵的东面,史称“东园”。

* 南北朝陈宣帝皇后—柳敬言 *

柳敬言,生于534年,河东解县(今河南省洛阳)人,鄱阳太守柳偃的女儿,陈宣帝陈顼的皇后。

柳敬言出身于南朝梁的世家大族,祖父是侍中中护军,父亲为太守,母亲是梁武帝的女儿长城公主。柳敬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性格端庄娴雅,宽厚温柔。据史料记载,柳敬言身材瘦高,身长七尺二寸(相当于今天的1.7米以上),垂手过膝。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一)

陈顼在江陵时,娶柳敬言为妻,553年生子陈叔宝(陈后主)。554年,陈顼与陈昌被西魏军掳至长安,留下柳敬言和儿子陈叔宝,此后数年没有相逢。561年,陈顼回朝,封柳敬言为安成王妃。568年,陈顼继位为陈宣帝,册立柳敬言为皇后。

宣帝陈顼后来宠爱钱贵妃,柳敬言从不争风吃醋。每有贡品入宫,柳皇后总是将最好的送给钱贵妃,自己留下次一等的。因此,宣帝的后宫一直保持着和谐,鲜少宫斗之事发生。

582年,宣帝陈顼病危,他的31个儿子都在觊觎帝位。待宣帝死,太子陈叔宝于宣福殿守灵,皇二子陈叔陵乘其不备,用刀砍向陈叔宝的颈部,陈叔宝受伤倒地。柳皇后闻讯来救,也被砍伤。幸亏乳母吴氏急中生智,紧紧抱住陈叔陵,陈叔宝乘机逃入后殿。陈叔陵仍不罢休,还要追杀,恰好皇四子陈叔坚及时赶到,扼住陈叔陵的咽部,方使其无力松了手。陈叔坚夺过凶刀,将陈叔陵绑在柱上,请陈叔宝发落。陈叔陵自知死罪临头,极力挣脱,逃回府中,将自己的王妃宠妾等七人,推下井中溺死,而后逃走。柳敬言令卫将军萧摩诃追捕,杀死了陈叔陵,平息了一场政变。

陈叔宝继位为后主,尊柳敬言为皇太后。后主因颈伤不能亲理朝政,全靠柳敬言临朝帮辅。583年,陈叔宝伤愈,柳敬言归政,居弘范宫。589年,陈朝灭亡。柳敬言和陈后主被送至长安。615年,柳敬言在洛阳去世,终年82岁。

柳敬言是陈朝一位比较端正,名声较好的皇后,《陈书-皇后传》称她“性谦谨,未尝以宗族为请,虽衣食亦无所分遣”。说她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族搞特殊化。这在后妃中,确实是比较难得的。

* 南北朝陈后主皇后—沈婺华 *

沈婺华,生于557年,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贞宪侯沈君理的女儿,母亲是陈武帝之女会稽公主,史书中说沈婺华“性端静,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是为品貌端正的才女。

陈叔宝宠爱贵妃张丽华,对沈皇后没什么感情。《平陈录》中曾经记载了一个故事:后主对沈皇后宠衰,几乎大半年没有招幸她。有一次,后主忽然想起来去看看皇后,可是进了屋很快就出来了。沈皇后保持沉默,后主便问她:“何不见留?”沈皇后就作了一首诗送给了后主,诗云:“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大意是说,明知留不住,倒不如让你离开,总比留在这里勉强相会更好。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一)

据说观音菩萨原为男相,后来性别逆转成女相,是因沈婺华出家后法号“观音”,且广济众生,百姓尊之为菩萨

沈婺华数次上书直言规劝陈叔宝,陈叔宝曾打算废黜她的皇后之位,改立贵妃张丽华为皇后。不过未予实现,陈国便灭亡了。祯明三年(589年),隋朝攻灭陈朝。当时,陈叔宝得知隋军已到,吓得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藏到井里,只有沈婺华仍像平常一样,毫不惊慌。随后,沈婺华与后主一同被押至长安。隋朝仁寿四年(604年),陈叔宝去世 ,沈婺华亲自为他写哀辞,“文甚酸切”。隋文帝死后,隋炀帝继位。他喜欢到处巡幸,每次出巡都要带着沈婺华同行。

沈婺华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隋亡后,沈婺华从广陵过江,返回家乡,不知所终。另一种说法是,她到毗陵天净寺出家为尼,法名“观音”,在青灯钟鼓中渡过残生。她大概死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左右,终年80岁,一生经历了南朝陈、隋、唐三个朝代。

* 南北朝北周孝闵帝皇后—元胡摩 *

元胡摩,生于542年,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女儿,封号为晋安公主。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的皇后。

556年,时为略阳公的宇文觉纳元胡摩为略阳公夫人,时年大约14岁。557年,宇文觉成帝,建立北周政权,立元胡摩为皇后。同年八月,宇文觉被宇文护杀死,元胡摩被废去后位,出家为尼。北周武帝中年,宇文邕恢复元胡摩的后位,称其为“孝闵皇后”,居崇义宫。

581年,杨坚代北周自立,建立隋朝,元胡摩被逼出宫。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元胡摩去世,终年74岁。

* 隋炀帝皇后—萧氏 *

萧氏,生于569年,梁明帝萧岿的女儿,隋炀帝杨广的皇后,史称其“性婉顺,能诗赋”。

萧氏出生于二月,当时江南风俗,二月出生的孩子不祥,于是梁明帝就将萧氏送给弟弟萧岌抚养。萧岌不久病死,萧氏又被送到母舅张轲家中抚养。张轲家贫,萧氏自幼过着贫苦的生活。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一)

萧皇后礼服金冠(复原品,传闻中的“凤冠霞帔”中的“凤冠”就是指的这个)

581年,杨广立为晋王,同年纳萧氏为晋王妃。夫妻二人婚后感情很好,十分恩爱。萧氏生有二子一女。604年,杨广继位为隋炀帝,立萧氏为皇后。隋炀帝即位后,多有失德,萧皇后婉谏无果。杨广曾数次下江南,萧皇后必随行。对于杨广的暴政,萧皇后因为惧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赋》委婉劝戒。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三游江都,劳民伤财,臣下异志。618年,宇文化及谋反,宫人向隋炀帝报讯,不仅无功,反而被杀。此后,又有宫人向萧皇后禀报情势危急,萧皇后很无奈地说道:“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已然,无可救也。”未几,隋炀帝被杀,萧后被俘。

隋炀帝的一个女儿信义公主,嫁与突厥处罗可汗为妻。听闻父亲被杀,嫡母被挟持,信义公主便请处罗可汗相救。处罗可汗请窦建德诛宇文化及,救出了萧皇后。萧皇后便前往突厥生活,在此度过了十余年,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才回到长安。

647年,萧氏去世,时年78岁。由于萧皇后经历坎坷,后来在诗词中常以其作为形容女子命运艰难的典故。

* 唐高宗皇后-- 武曌 *

武曌,(624-705年),四川广元人,工部尚书武士彟的次女。武曌是唐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史书称其“性巧慧,多权术”。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一)

武则天中年像

贞观十一年(637年),武氏以美貌应召入宫,封为才人。太宗李世民给她赐名“武媚”,武氏时年14岁。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才人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武氏按照唐例到感业寺出家为尼。李治即位为高宗皇帝,册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她得知高宗与出家为尼的前朝武才人有染,觉得可以利用武氏为其夺宠。于是,王皇后令武氏暗中蓄发,伺机召回宫中,献给高宗。武氏回宫后,起初对王皇后非常恭谨,极力逢迎,甘心被其利用与萧淑妃争宠。期间生下了皇子李弘,晋为昭仪。

萧淑妃果然很快失宠,武氏在宫中享有专宠。日久,王皇后觉出了不对,便想要打压她。武氏认为,现时宫中除了王皇后,已无一人是其对手,也开始准备还击皇后。654年,武氏产下一女,长得非常可爱。王皇后没有生育,很喜欢孩子,有一天去武氏宫中逗小孩子玩。武氏见状,心生一计,故意避开。待王皇后离开后,将自己的女儿掐死,然后嫁祸于王皇后。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一)

武则天影视剧形象(刘晓庆饰演)

高宗非常愤怒,想要废后。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655年,王皇后被诬杀死小公主,废去了后位。高宗本想先将武氏封为宸妃,结果又遭到了长孙无忌等老臣的反对。高宗后来在李义府等中层官员的支持下,干脆直接册封武氏为皇后。

武氏此后又生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成为皇后之后,武氏开始参与朝政。她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此外,武氏还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同时让自己的长子李弘做了太子。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武氏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后因武氏过多擅权,让高宗产生了危机感。高宗在麟德元年(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皇后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李弘监国。李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武后想总揽大权,不满于太子弘,刚好李弘见萧淑妃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宫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请出降,高宗许之。武后怒,不久太子死于合壁宫,时人都以为武后所毒杀。太子李弘猝死后,武氏次子李贤册立为皇太子, 期间三次监国,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自然也就引来了武后的猜忌。调露二年(680年),李贤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李贤被酷吏丘神绩逼令自尽,年仅二十九岁(唐睿宗后来追封其为“章怀太子“)。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为唐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然而李显登基还没有两个月,就因为得罪了武氏而被废为庐陵王。武氏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后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一)

武则天影视剧形象(潘迎紫饰演)

载初元年(690年),武氏废去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她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她自立为皇后开始摄政,掌权近半个世纪,时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的“天宝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武则天同时又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导致冤狱丛生,后又大封武氏外戚,造成了朝政的混乱,这也是被后人诟病之处。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病重,拥立李显复位为中宗。同年冬,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时年82岁。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有数次修改: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有文才,能诗,《全唐诗》收录了她58首诗。《新唐书-艺文志》收录她《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卷,可惜未有留传下来。今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 唐宪宗皇后—郭氏 *

郭氏,(778-848年),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孙女,驸马都尉郭暧的女儿,母亲是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

唐宪宗李纯是唐代宗的曾孙,而郭氏是唐代宗的外孙女,论辈分,郭氏比李纯大了一辈。李纯为广陵王时,纳郭氏为王妃。贞元十一年(795年)郭氏生子李恒(唐穆宗)。806年,李纯继位为宪宗,立郭氏为贵妃。813年,群臣奏请册立郭贵妃为皇后。郭贵妃长得美,脾气也好,又出身名门望族,立为皇后无可厚非。可是宪宗李纯当时有不少内宠,担心立了名将郭子仪的孙女为皇后,会约束他去临幸其他嫔妃,因此一直没有同意册立郭氏为皇后。郭氏以贵妃之位,实际统领后宫。

820年,宪宗去世。李恒继位为穆宗,尊生母郭氏为皇太后。郭氏长寿,先后经历了七朝,五居太后之尊。及唐武宗继位,他请教郭太后,如何才能做一个盛世的君主。郭太后说:“谏臣章疏,宜申览度可用用之,有不可以询宰相,毋拒直言,勿纳偏言,以忠良为腹心。此盛天子也。”(《新唐书-后妃传》)从这一回答中,可见郭太后不失为名臣郭子仪的孙女,对于治国还是很有见识的。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郭太后去世,时年70岁。

*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 *

述律平,(879-953年),姓述律氏,小名月理朵。契丹遥辇氏墩官述律月的女儿,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史称其“勇敢善断,谋略过人”,是辽朝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女军事家。

述律平的先祖是回鹘人,她的母亲是耶律阿保机的姑姑,所以她和耶律阿保机是姑表兄妹的关系。896年,述律平与阿保机结婚,婚后生有三子:长子耶律倍(东丹王)、次子耶律德光(辽太宗)、三子耶律李胡(皇太弟)。916年,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史称“辽国”。同年,册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述律平极具军事头脑,有一次阿保机率军攻打党项,室韦趁虚入侵。述律平率军迎战,痛击室韦。从此后,述律平的英名,威震四方。她也很有政治远见。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处境困难,遣韩延徽为使向契丹求援。进见时,韩延徽不肯跪拜,太祖阿保机大怒,罚他在郊外牧马。述律平知晓后,连忙劝谏:“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辽史-后妃传》)。太祖纳谏,召回韩延徽。韩延徽应对非凡,才能过人,被任命为参谋,后升迁为守政事令、棠文馆大学士,参与辽国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对加速契丹的封建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天赞元年(922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遣使贿赂契丹,求太祖出兵攻打李克用。来使以金帛美女为利诱,太祖受惑决定出兵。述律平力谏不可,太祖不听,仍然举兵南下。结果损兵折将而归,从此后太祖对述律平的谏言无不信任采纳。

历代后妃盘点系列之“高寿而终的后妃们”(一)

述律平影视剧形象

天显元年(926年),太祖阿保机死,耶律德光继位为辽太宗,尊述律平为“应天皇太后”。述律平临朝称制,权臣们都很不服。述律平将这些大臣的妻子们召集在一起,说:“我今为寡妇矣!尔等岂宜有夫?”(《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于是将这些权臣杀掉了百余人。当要杀到大将赵思温的时候,赵思温反问,太后也是先帝最亲近的人,太后为什么不去死?述律平回答说,本来自己是想去地下陪伴先帝的,但是儿子幼小,国中事情又多,所以不能死。她说完这番话,举起刀,丝毫没有犹豫地就切断了自己的右手腕,将断手投进太祖的棺中,以表心志。从此以后,述律平被称为“独腕皇后”。虽然因为赵思温的缘故,述律平自残手臂,但是她却非常欣赏赵思温敢于反抗的精神,免去了赵思温的死罪。述律平此番操作,大大震慑了朝中大臣们,巩固了辽政权。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死,述律平原想立自己的三儿子耶律李胡为皇帝,不想却被自己长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抢先登位,史称“辽世宗”。由于耶律阮掌握兵权,述律平忌惮他的实力,只好承认他的帝位。世宗皇帝即位后,恐怕述律平和耶律李胡兴起风浪,将他们母子迁到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述律平从此退出了辽国的政治舞台。

应历四年(953年),述律平去世,终年74岁,后来被追谥为“淳钦皇后”。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