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当上末代皇帝的他,却留住了最后的文人画

 飞虎catzbc 2022-05-1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从显赫的皇族后代到以讲学卖画为生,从京城的恭王府到偏居台湾,溥心畲的一生,是时代造化的无奈。但他的画里,却有细腻的生命气息与文人的淡泊空灵。我们常常以为坚守就是要扛起大旗,要大声告诉全世界。但是溥心畲却告诉我们,退让有时也是一种坚守。

1908年,光绪帝病危,几个宗亲的男孩受命入宫甄选皇帝,其中包括恭亲王府13岁的二公子溥儒,字心畲。

这个被称为皇清神童的少年,4岁习书法读蒙经,5岁见慈禧作对联,被赞“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小小年纪便能作诗写文。

然而,他的聪明伶俐在这个日薄西山的皇朝似乎没什么用武之地,百年之后,人们记住的却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亦是他养家糊口的本事──画画



➊- 《积雪数峰寒》(局部)
➋-《疏木扁舟》(局部)


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自幼接受传统教育的溥心畲,直到20来岁才开始自学画画。

后来表侄启功回忆说,先生点拨他“画不用多学,诗作好了,画自然会好”。

其实溥心畲天资很高,而且从小出入宫廷,见过许多稀世珍品,眼高自然也手高。

他的画大多是临摹古迹,或根据史实故事来画。但他用笔极为精到,虽临摹却自成气相。

图片

➊-《秋色满河汾》(局部)
➋-《读经消闲图》(局部)
-《松溪高士图》(局部)

溥心畲学北宗,受马远、夏圭影响较深,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被誉为“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目前他拍卖价格最高的作品是他在1937年创作的《山水清晖卷》。这是北京郊外石经山云居寺一带的景色。

放眼望去,层峦叠嶂,飞瀑直下,长松挺立,间有亭台屋舍掩于深秀山林,点点白帆临于远方白水间。

溥心畲运用了斧劈皴法层层展现山的波折顿挫,苍劲浑厚。

画里的江山磅礴大气,可题诗却透露了这位旧王孙的惆怅,“哀哉东逝川,古人今不见。”

图片
➊-《 山水清晖卷》
➋➌-《 山水清晖卷》(局部)

溥心畲擅长青绿山水画,皇家的背景滋养出他画里的大气,但人世的浮沉让他多了几许文人的萧瑟寂寞。

比如他的山水田园画,多是有屋舍无人烟,淡泊孤寂。

他在设色方面颇有心得,他教学生要染十次以上,还根据不同材质在正反面染不同色彩。

而且用的是旧时宫中所藏的颜料,能长久不变色。

因此,溥心畲的画色“极其平静柔和”,有着细腻的生机。

图片

➊➋-《秋色满河汾》(局部)
➌-《山水四屏风》

旧王孙的气节


虽然溥心畲低调处事,但其实性格也很刚烈。

当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时,他写《臣篇》痛斥溥仪并明己志。

后来他到了台湾,宋美龄想拜他为师,被他婉拒了,据传是因为他觉得满清是被民国所灭,这样做觉得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他的刚正与倔强可在人物画里窥见端倪。
 
晚年溥心畲画了很多钟馗画,既有威严气势,也有慈眉善目。这张是几只小鬼在跳芭蕾和耍功夫,钟馗就倚在树上眯着眼看他们。

那张是小鬼在给钟馗画像,钟馗正襟危坐在石壁上,两眼浑圆有神,小鬼缓缓抬起手臂,姿态轻松地勾画着。

他的漫画诙谐犀利,如《不宜家人》里画着一个身着旗袍的女子,环抱双臂,眼角却往上翘,虽身姿婀娜,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冷意。

也许是他过早地看透了人情冷暖。

图片
图片➊➋-《钟馗训鬼图册》(局部)
-《不宜家人》(局部)

一生的纠结与坚守


看过一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溥心畲与张大千的合影,张一把长须,挺胸微笑,溥却微躬着身,眉头微蹙,嘴角下抿。

不同性格造就两人之后境遇的差异。溥心畲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不善推销自己,因此多年来他的画作成就要么被忽略,要么被质疑。

质疑的人常说他无新创见,总是固守着自己那套文人画的作风。

但其实他懂得变通,在坚持传统画法的严谨上也开创了自家风范。

皇室后裔的身份,让他看淡了荣华富贵,也让画里多了种“空灵超逸”的境界。

或许,溥心畲的画风就像他的一生,既有纠结,亦有坚守。

他一生以经学家自许,认为画家是耻辱的,却不得不靠卖画为生。

对他来说,这是在坚守着皇族的体面。既然在时代的浪潮中难续昨日的辉煌,不如选择黯然地居于一角做自己。因为有时候,适当的退让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底线。

图片
图片➊-《青松高士》(局部)
-溥心畬(1896年-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