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 | 饮水方式错误也会有危害,快收下这份《饮水指南》

 风吟楼 2022-05-17 发布于广东

大妈辟谣

本栏目由谣言过滤器 × 北京大妈有话说联合推出,每周六准时放送,专为中老年人查证辟谣。

不能等口渴了才喝水?

今天,咱们来聊聊喝水的话题。大家一天喝多少水?一般什么时候喝?专家建议,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为什么不能等口渴了才喝水?

众所周知,水是我们人体中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通常,健康成人在失去了250-500ml的体液之后,身体就会尽其所能地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水平衡。当大脑中枢收到血液变浓、细胞内液体容量减少、细胞轻度塌陷的信息后,启动“补水”神经冲动,从而产生口渴的感觉。

人在口渴状态时,大脑还会根据体内水需求的增加,发送信号给脑垂体,令其通过释放激素来命令肾脏从尿液中收回一些水分重新回到血液。与此同时,肾脏本身也会根据流经肾的血液中的钠浓度作出尿液浓缩、减少排出的反应。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这种情况若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增加肾功能受损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由此可知,等口渴再喝水,极易造成身体脱水。因脱水而失去1%体重的液体时,就会出现工作效率严重下降、头疼、烦躁不安等情况。如果长期水的摄入量低,还会增加心脏问题、卒中、便秘、眼压升高、高血压、肾结石、胆结石、尿路感染和妊娠分娩等疾病的可能性

口渴虽然是身体缺水的信号,但口渴感觉的产生比身体缺水滞后,尤其是老年人反应比较慢,所以不管是否口渴都应该定时喝水。

你可能不知道的饮水误区

1

边吃饭边喝水

如果从小养成边吃饭边喝水的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少年的营养健康水平。这是因为当我们的胃在“运作”时,多喝水无法起到助消化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口腔唾液、淀粉消化酶的分泌和胃液的稀释,导致食欲、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2

多喝水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绝大部分血液黏稠度高是多种风险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对普通人来说,降低血液黏稠度最正确有效的方法还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科学合理饮食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一味地坚持“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很容易因饮水过量而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喝碱性水更健康?

此前,一些商家在大肆宣传碱性水,声称“长期喝碱性水能治病”、“酸碱体质论”等内容。

目前,央视已辟谣,宣扬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这一伪科学理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被推翻。对血液尿酸水平高的人群和痛风病人来说,所谓有治疗作用的弱碱性水里含有的极少的碳酸氢钠,没有碱化尿液或者是缓解胃酸发挥的作用,对调节体质更是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喝水应尽量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不要偏信“碱性水”等各种概念水。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如何正确饮水?

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通过排泄、呼吸、皮肤蒸发的水排出量约为2500ml,从一日三餐的食物中可以摄入约1000ml水,所以我们每天还需通过饮水补充1500-1700ml(7-8杯)水,方可保证水的摄入和排出平衡,满足维持生命和工作生活等日常活动生理所需和保持健康状态。

而且,要给自己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最起码:早上洗漱前喝一杯,饭前饭后30分钟到2个小时喝一杯,睡前一个小时喝一杯,运动后更要主动增加饮水量。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如果是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每天要喝够2000ml。至于喝水的温度,根据每个人的适应习惯,可选择温水或冰水,但不能经常喝温度超过65度的烫水,否则会提高罹患食管癌的风险。

“防低头神器”能拯救颈椎?

近期,一款“防低头神器”在各大购物平台上走红。它像一个颈托,直接戴在脖子上来支撑头部,号称能够改善、预防各种颈椎问题。这款“神器”真的有用吗,下面就来说说~

图片

图片来源:截图

“防低头神器”有用吗?

从设计理念看,这种“神器”是可行的,但对于颈椎的保护作用却微乎其微。它可以托起脑袋、支起脖子,但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反而会让脖子僵硬。而且它的角度不能调节,无法适应所有人的身体状况,最好不要长期佩戴。医生提醒,尤其是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需要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佩戴正规的颈托。

颈椎减压的方法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4件事,就可以帮助颈椎减压。

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的时候把手机举高点,看电脑的时候把显示器垫高一些。

● 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每隔30-40分钟就要放松颈部,让脖子动起来。

● 选择软硬适中、适当高度的枕头,成人枕头高度在8~15厘米,仰卧时一拳高,侧卧时一拳半高。睡觉的时候最好平躺或侧躺,不要蜷缩身体或者趴着睡。

● 睡觉前,用热毛巾敷在后颈部及肩背部,热敷30分钟左右,可改善颈背部血液循环。

肚子肉越多的人,脑子越“笨”?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肚子肉越多的人,不仅看着不美观,脑子也可能越来越“笨”。这是真的吗?

腹部肥胖会降低认知能力

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校正心血管风险因素、受教育程度及脑血管损伤等混杂因素后,体脂含量(尤其是内脏脂肪含量)仍与认知障碍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内脏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如肝、胰、胃、肠道等器官的周围和内部,它的明显表现是腹部肥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男人“将军肚”或女人“游泳圈”。

据研究发现,每增加9.2%的体脂肪率或36毫升内脏脂肪,相应的认知功能加速衰老1年

此外,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及神经学专家和拉夫堡大学经过研究均发现,腹部脂肪增加会影响老人头脑灵活性

腹型肥胖,全身都是病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只要体重不超标,腰粗点没啥大事。事实上,与全身很均匀的肥胖相比,腹型肥胖对健康的伤害更大

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腹部是人体重要的连接区,其脂肪越多,越容易患上腰椎间突出、中风、心梗、血压升高、左心室肥厚等疾病

此外,据研究表示,腰围每增加2.5厘米,患癌风险就会增加8倍。腰围越粗,患上乳腺癌、子宫癌、肠癌的风险就越大

参考资料:

1.科普中国:等口渴了才喝水?专家:晚了!这些喝水误区不懂危害很大…

2.生命时报:骨科专家:“防低头神器”火了,它真能拯救颈椎吗?

3.生命时报:双倍扎心:肚子肉越多的人,脑子可能越“笨”

图片

梅梅的话

图片

参考:《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表明,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腰围超标的界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