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侧卫演义:苏-27研发史上的真实历程:(六)苏霍伊的荣耀

 友里 2022-05-17 发布于江苏

(六)苏霍伊的荣耀

苏-27在1984年开始交付部队,此时由于国家测试[1]还没有完全结束,因此在1985年之前的苏-27只有小批量产,而且首批列装的也是在远东的防空军部队,原因是那里靠近生产厂家以方便维护。一直到1986年后,苏-27才正式增大产量并在之后逐步形成战斗力。而同样是PFI项目之一的轻型战斗机米格-29因为技术难度低,早在1983年就开始列装部队了,但由于设计之初的定位要求让二者的列装范围天壤之别

文章图片1

▲量产型苏-27三视图

最初的计划当中,苏-27和米格-29应该实现类似美国F-15和F-16那样的“高低搭配”功能。但实际上由于苏-27能够同时胜任空军对前线战斗机的要求,又有着比防空军米格-25/米格-31更好的截击性能,因此,原先为空军立项的苏-27反倒是更多装备在了防空军战斗序列当中。根据统计,在1990年底苏联解体前夕,共有367架苏-27战斗机部署在苏联欧洲部分,这其中128架属于是属于空军的苏-27,而剩下的229架则是隶属于防空军的苏-27P(数据出自1990年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统计)。而根据另外的一份数据,苏联空军在1991年共有735架米格-29和190架苏-27,而航空军当中,米格-29数字不到15架,而苏-27P则高达330架。

文章图片2

▲苏联空军的苏-27

而即便在欧洲,空军体系内的米格-29和苏-27列装情况也不一样。以1990年为例,在最接近冷战欧洲前沿的东德来说,苏联空军在此部署了249架米格-29和36架米格-23,一架苏-27都没有, 而地处南部战线的匈牙利同样只部署了66架米格-29和20架米格-23,一样没有苏-27;实际上,苏-27装备在战线的相对后方,苏联在波兰部署了2个苏-27团,共计74架苏-27,在乌克兰的米格尔罗德基地部署了1个苏-27团,数量达到了40架。

文章图片3

▲相比而言,米格-29更靠近前线,而苏-27则位于后方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空军基于地面系统的体系化作战理论更倾向米高扬设计局提倡的“高低搭配”理论,即以航程更远,作战能力更强的苏-27来与敌军空优战斗机夺取制空权,而米格-29则专注消灭敌军剩余的空中和防空力量,配合地面部队。但在这种体系之下,苏-27是优势战斗机,而米格-29则是主力战斗机,苏联空军反倒是更依赖于米格-29这种在全面战争之下扛得住冲击,又廉价易生产的大路货。

文章图片4

▲1989年,苏联空军的米格-29战斗机

但如果把这个结论拿到80年代苏联整体空中作战体系之下,防空部队远比空军更仰仗苏-27一些。防空军主要的作战任务就是防御、拦截敌军空中目标,因此根本不需要与地面配合,所以更倾向于这种航电性能强、机动性好的重型战斗机。因此在80年代中后期,在防空军实现了从米格-25到米格-31的截击机换代之后,就必须用更强的苏-27P来替换防空军内老掉牙的米格-23P和苏-15。

文章图片5

▲防空军用于替换米格-25和图-128的米格-31,此时苏-27也需要替换苏-15和米格-23P

讲完了装备规模,我们来说一下性能。毫无疑问,苏-27在性能上碾压自己的表兄弟米格-29, 但对于苏-27来说,他真正的对手是来自美国的同行F-15战斗机。冷战时期,尽管美苏双方明争暗斗,但都不可能拿出自己现役最先进的战斗机进行实战化对比,因此那个年代里,除了来源于情报部门的讯息分析,让战斗机刷记录比数据就成了对比优劣程度最好的方式。

文章图片6

▲美国用来刷记录的F-15条纹鹰,为了飞的更快它专门在气温低、空气密度高的冬季进行飞行

早在苏-27列装之前,为了刷新世界纪录,在1974年美国开启了“条纹鹰”项目:对一架F-15A战斗机进行改装,拆掉对飞行不必要的航电设备,甚至为了尽可能降低战机重量还刮掉了所有的油漆,最终成功减重907公斤。在后续的测试当中,条纹鹰刷新了大量的爬升世界纪录: 27.57秒爬升到3000米;39.33秒爬升到6000米;48.86秒爬升到9000米;59.38秒爬升到12000米;77.02秒爬升到15000米,并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而苏霍伊设计局就计划用苏-27跟这个多年世界第一较量一下。

文章图片7

▲P-42的线图,腹鳍取消,垂尾和尾椎缩短,一切都为了减小阻力,减轻重量而修改

为了实现更快的爬升飞行记录,苏霍伊设计局专门拿出了一架名为P-42的苏-27来“刷记录”,这架苏-27是由一家刚完成测试的T-10-15原型机改装而来。为了减轻重量,P-42挂掉了全部油漆,拆掉了火控系统,缩短了尾椎,缩短了垂尾高度,拆除了减速伞和腹鳍,锁止了前襟翼,透波雷达罩换成了更轻的金属制成。同时将发动机从AL-31F换成了R-32,推力增加至13.6吨。经过一系列改造,P-42起飞重量只有14.1吨,甚至比苏-27空重还要轻2吨,而推重比甚至远高于“条纹鹰”的1.6,接近于2,最大程度轻量化处理的机身加上更强大的发动机使之在垂直爬升阶段就能持续加速突破音障。同时在每次起飞之前,设计师还会对起飞重量进行严格的计算,只保留足够起飞、刷新纪录、降落的燃油。

文章图片8

▲挂掉了所有油漆之后进行轻量化处理的P-42

这一系列努力没有白费,1986年10月之后,苏联功勋级飞行员维克托·普加乔夫驾驶P-42创下了一系列世界纪录:25.373秒爬升至3000米;37.05秒爬升至6000米;47.028秒爬升至9000米;58.102秒爬升至12000米。比“条纹鹰”的所有记录都要快1-2秒,甚至比苏联在研究的一些拥有升力发动机的短距起降战斗机更快。而后,另一位试飞员尼古拉·萨朵夫尼科夫又刷新了普加乔夫的记录,例如用44.176秒的时间爬升到9000米,90秒内攀升到19429米等等。最终P-42为苏-27创下了41向世界纪录,完成了对F-15的超越

文章图片9

▲正在垂直爬升的P-42

另一方面,苏-27在列装之后,也开始频繁出现在西方视野当中。其实早在70年代后期,西方就已经通过多种渠道获知了苏-27的存在。1977年8月,瑞士杂志《国际防务评论》就曾报道了一架名为米格-29的苏联新式战斗机正在莫斯科地区进行测试,但此时米格-29并未首飞,因此瑞士人报道的应该是1977年5月首飞的T-10-1原型机。同年晚些时候,美国侦察卫星在莫斯科地区拍摄到了米格-29和苏-27的原型机照片,分别以拍摄基地命名了“拉明-L”和“拉明-K”的临时代码。一直到1979年3月,美国国防部对外透露了苏联四代机的存在,而公布卫星照片则是拖到了1983年11月,此时苏-27和米格-29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了。直到此时,苏-27和米格-29才正式获得了北约代码:“侧卫(Flanker)”和“支点(Fulcrum)”

文章图片10

▲美国在1977年利用侦查卫星拍摄到的苏-27和米格-29原型机,此时苏-27原型机还是T-10-1

但在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自己也没有特别清晰的卫星照片,这也让苏-27早期在西方闹了些乌龙:例如在1982年,西方专家就认为苏-27是一架类似F-14的可变后掠翼战斗机。一直到1985年之前,苏联一直对外界保密苏-27的存在。一直到1985年夏天,苏联中央电视台放映了一部关于苏霍伊诞辰90周年的纪录片当中才公布了关于T-10-1部分镜头,尽管只有十几秒,但却是苏联官方首次默认苏-27存在的证据。

文章图片11

▲2014年俄罗斯《航空航天》杂志再次曝光了这段纪录片当中的几个镜头

到了1986年,由于苏-27已经在苏联防空军和空军大规模列装,并开始了在公海的巡逻飞行。而在同样在苏联附近公海执行巡逻的北约侦察机飞行员成了首批接触苏-27量产型的西方人员。最初挪威的一架P-3“猎户座”侦察机用相机拍摄到了一组详细照片,成为了关于苏-27最初量产型的照片,并发表在1987年4到6月的航空杂志上。而1987年9月13日的“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才令西方真正意识到苏-27那危险的存在。

文章图片12

▲这一事件因为太过惊险已经成了俄罗斯航空兵的代表事件,甚至还有厂家以此为原型做了航模

1987年9月13日,一架隶属挪威空军第333飞行中队的P-3B巡逻机,在位于挪威北部城市瓦多东南260公里,距苏联领土90公里的巴伦支海公海空域监视苏联海军演习。为了保证情报安全,当地时间上午10点39分,空军派出了第941歼击机团的瓦西里·辛巴尔大尉驾驶苏-27前去拦截驱逐。这架苏-27先是进行了标准的贴近警告,抵近到了距P-3B两米的危险距离,但P-3B不为所动继续照常飞行。为了驱逐P-3B,辛巴尔直接驾驶苏-27从对手机腹下方贴近掠过,由于距离过近,P-3B最右侧的发动机螺旋桨直接打在了苏-27左垂尾顶端。这一举动损坏了P-3B的最右侧螺旋桨,同时苏-27垂尾碎片还直接打穿了P-3B机身导致了机舱失压。

文章图片13

▲P-3B受损的最右侧螺旋桨

文章图片14

▲苏-27的左侧垂尾顶端也轻微受损

摩擦发生后,苏-27最终安全返航,修复垂尾后重新返回部队;而那架P-3B问题则严重得多,在丧失了部分动力、机舱失压之后,尽管它艰难的飞回了基地,但维修费用却也高达16万美元。事后,双方都扯皮指责对方问题导致了摩擦,这次事件令外界第一次领略到了苏-27强大的机动性和飞行可靠性,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有关于苏-27的传奇故事。但也因为这次摩擦,P-3B上的侦察设备近距离观察到了苏-27的细节特征,西方专家甚至因此重新精确了原先对苏-27的数据估算,例如翼展宽度就因此精确到厘米级。这些数据一直到1989年苏联官方正式公布苏-27之前,都是西方关于苏-27最详尽的估计。

文章图片15

▲由于驱离机动太过接近,P-3B甚至可以拍摄到苏-27的诸多细节,甚至连飞行员表情都能看清楚

文章图片16

▲当时苏-27是带弹飞行的,可以看见机腹挂架挂着R-27空空导弹,机翼挂架挂着R-73空空导弹

苏-27一直保密到解体前夕的1989年。在1989年[2],苏军正式派遣了一架单座的苏-27和一架双座的苏-27UB参加巴黎航展,而苏-27这种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神秘战斗机也在当年巴黎航展中大放异彩。首先这两架战斗机并没有携带副油箱,而是直接从莫斯科飞到了塞纳河畔的法国勒布尔热,期间用3个多小时飞行了2384公里,这展示了苏-27足以满足全面战争需求的大航程。而在航展之上,飞行员普加乔夫驾驶着苏-27单座版对观众表现了惊人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先是高速平飞,然后机鼻上扬以一个120度的大攻角减速机动并持续几秒钟,然后在飞机高度下降之前迅速拉平。这虽然本质是一种过失速的减速机动动作,但往常都是出现在一些强调机动的轻型战斗机上,例如瑞典的萨博-35等等,苏-27能做到这样的动作也足够说明了其机动性的优异。

文章图片17

▲苏-27进行眼镜蛇机动的动态图

文章图片18

▲苏-30进行眼镜蛇机动的分解图

而同时间的另一次时间则直接揭示了苏-27强大的生存能力。1989年6月18日,由飞行员弗洛洛夫驾驶的一架苏-27UB战斗机在巴黎航展进行飞行表演时,天降雷雨,随后闪电集中了这架苏-27UB,但最终战机依旧实现了紧急着陆。根据弗洛洛夫回忆:“收到雷击之后,整个航电系统全部失效了,只剩下飞控系统还能进行操作。”但就是遭到了这样的重创,苏-27UB依旧安全着陆,飞行员依旧安全,检查后却发现因为雷击产生的剧烈高温已经令部分零件融化。但就是这样,这架苏-27UB在进行了必要的设备维修之后,居然又回到了巴黎航展当中完成了全部飞行表演,足以令人感叹苏-27强大的可靠性。

文章图片19

▲巴黎航展上大放异彩的苏联功勋级飞行员维克多·普加乔夫,除此之外,他也曾驾驶苏-27创下过13项世界纪录

苏-27是苏联时期当之无愧的最强战斗机。在苏-27研发完成后,各种以苏-27为基础的战斗机也都提上了研发日程,例如海军航空兵的苏-27K(后世的苏-33舰载战斗机)、空军用于地面轰炸的苏-27IB(后世的苏-34前线轰炸机)等等。尽管苏联的大厦随着解体而轰然倒塌,但苏-27作为苏联的遗产也成了俄罗斯及其兄弟国家后世战斗机发展的重要基石,这其中也包括我国

文章图片20

▲不论苏-33还是苏-34乃至现在俄罗斯的苏-57,其直接技术来源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苏-27


[1]针对苏-27的国家项目测试在1984年进入收尾工作,到1985年才正式完成。

[2]其实早在1988年,苏联就已经英国的范保罗航空展对外展示了米格-29和米格-29UB战斗机,并对外推销性能相对较差、成本较低的米格-29战斗机。而苏-27则是苏联航空兵最先进的战斗机,最初在原则上是不对外销售的,但1989到1990年苏联内忧外患,不对外销售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