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飞在天上的无人机,民用为何做不了军用

 冯仙森 2022-05-17 发布于重庆
图片

普通的民用产品,正在被用于军事冲突。最近的俄乌冲突中,双方都广泛用无人机侦察对手。仔细看发现,日本佳能的普通单反相机,成了俄军“海鹰-10”无人机的侦察设备;普通的航拍无人机,甚至直接变成乌军的“无人侦察机”。

那么,这是否能说明民用无人机也能当军用无人机使用了呢?民用无人机生产商大疆曾多次表示,其产品“均为民用用途设计,不符合军用规格的要求。”业内也认为,军用与民用的区别仍然是天壤之别,有些方面的设计目标甚至完全相反。

图片

这可以类比下“皮卡战争”。在中东战场,丰田皮卡以及后来的长城皮卡、中兴皮卡,装上武器后也能充当战车,甚至击败过强大的装甲部队。1987年利比亚与乍得的冲突更因此被戏称为“丰田战争”。那么,民用皮卡就能跟装甲车相提并论了吗?显然不能,它们在设计上就不会考虑反侦察、防弹、防地雷等问题,上了战场自然显得太脆弱。

无人机的情况与之类似,只是说起来要复杂得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显然,从这方面看,用民用无人机执行某些军事任务是不够方便的。

图片

图片

大可不必!我国的军用无人机产业同样非常给力,从小型手抛无人机,到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都能国产。“彩虹”、“翼龙”等明星产品也获海外用户好评。与国外同类机型对比,中国军用无人机也性能优秀、简单易用、性价比极高。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世界领先,除了民用无人机产业整体引领全球发展外,中国的军用无人机也在设计理念、应用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

还有业内人士提到,就军用无人机而言,比性能更重要的,是装备是否适用于体系。现代战争是体系作战,各作战单位一体化联合,无人机也只是庞大体系中的一环。弱国才会为了能买到的装备调整体系,而军事强国,会针对性地研发装备,让装备去适应自己的体系与国防需求。而中国的军用无人机产业,正是在为我们的国防需要而针对性地设计产品。

因此,保卫国防安全的任务,最好还是交由专业的军用无人机去完成。而在它们的庇护下,民用无人机则能更好地专注于它们本身的专长,即用“接地气”的价格、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拯救和保护生命、提高人们工作效率。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