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任何事,都要避免落入极端

 王冠亚 2022-05-17 发布于湖北

文/王冠亚

全文3073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

1

最近写的一系列文章,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

我在《既然都要做,为何不趁早》这篇文章里提到,要克服拖延症,凡事趁早做。

我在《我们是如何沦为乌合之众的?》这篇文章里提到,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盲从。

我在《通往贫穷的五条捷径》这篇文章里提到,没有野心、挥霍无度、不敢冒险的人,往往难以致富。

既然拖延、盲从、挥霍、贪图安逸不好,那反过来是否一定就好呢?其实也未必。在很多时候,过犹不及。从一个极端走出来,如果走向对立面,就落入了另外一个极端。下面,我们就谈谈五组极端的情况,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第一,没有野心与欲望膨胀。

福勒出生于美国一个贫困家庭,他小时候就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我们家没钱呢?

福勒的母亲是这样对他说的:

“我们的贫穷不是由上帝安排的,而是因为我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

连想都没有想过,这真是印证了当下一句很流行的话:“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美国还有一名叫埃德温·巴恩斯的人,他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当他去奥兰治找爱迪生的时候,他并没有想:“我要说服爱迪生给我一份工作。”他想的是:“我要见到爱迪生,让他知道,我想成为他的事业伙伴。”

一开始,爱迪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巴恩斯。巴恩斯等了足足5年,爱迪生终于同意了。可见,一个明确清晰的欲望和野心,能最大限度激发我们的潜能。

但野心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被释放出来,如果没有加以小心翼翼地控制,很可能会膨胀成无穷的欲望,把人带往毁灭之境。

英国作家麦基曾经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三大欲望:对死亡的恐惧;对一夜暴富的幻想;窥探未来的强烈欲望。

这三大欲望,分别对应三种原因:人类不可避免的死亡;繁重难忍的工作;变幻莫测的未来。

千百年来,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无数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最后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千百年来,出于对一夜暴富的幻想,无数人投身“庞氏骗局”,最后都人财两空,负债累累;

千百年来,出于对追求未来确定性的预期,无数人梦想一劳永逸,最后都两手空空,无功而返。

叔本华说,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我们必须紧紧勒住欲望的缰绳,使之与我们的能力相匹配,才能收获人生的幸福。

2

第二,挥霍无度与一毛不拔。

我们身边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看上去非常像有钱人,因为他们拥有豪车、珠宝钻石、高档皮包等奢侈品。但实际上,他们可能都是工薪阶层。表面上富有的背后,可能已经深深陷入了债务和贷款的泥潭。

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拥有豪车、钻石、高档皮包等奢侈品,而在于富人通常都是最后才买奢侈品,而穷人则是先买奢侈品。

富人在创业阶段,往往都会先构筑起自己的资产项,然后用资产项产生的收入来购买奢侈品。穷人则用自己的血汗钱去购买奢侈品,而这些钱本来是应该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

与挥霍无度、及时行乐相对立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是:斤斤计较,一毛不拔。

我在《为什么你很节俭,却并不富有?》这篇文章里提到过,局限于即时的成本考量,会让我们失去规划未来的远见。节约本不该节约的钱,不但不能致富,反而会导致更多的财富消耗。

比如说有的人,不愿意为知识付费。平时炒股赔掉几十万不心疼,为了一个200元的付费课程却斤斤计较。平时吃一顿饭花上千元不心疼,对参加付费的培训班却一毛不拔。结果是省下了很多小钱,却交了更多的智商税。

如果一本书的价格,是以它传递的知识为标价的,我想我一本也买不起。知识是无价的,人脉、信誉、时间也都是无价的。对于能买来知识、买来时间、买来健康的机会,我们要舍得下注,它们会在未来以超额的利息回报给你。

第三,重度拖延与急于求成。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分析过几百位财富超过百万美元的人,结果发现了一个事实:

所有的百万富翁都习惯于果断决策,然后根据需要再慢慢修改。而那些没有发财致富的人,则毫无例外地保持着犹豫不决、朝令夕改的习惯。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重度拖延是一个足以致命的缺陷。eBay和雅虎在争夺日本市场时,雅虎进入日本市场比eBay仅仅早5个月。但就是这短短的5个月,很快让雅虎为自己找到了众多买家和卖家。等到eBay登陆日本市场的时候,雅虎已经确立了胜局。eBay在抵抗了几年以后,承认败局已定,彻底退出了日本市场。

日新月异的社会,快速高效的执行力,将让你和竞争对手迅速拉开差距。

执行力强,说干就干,这是好事。但是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就拿写公众号来说,很多人写了三天,看到没人关注,就坚持不下去了。

要知道,对于一名专业写手来说,十万字只是一个最基础的门槛。你写了三天就想成名,未免也太急于求成了。这不是强大的执行力,这只是浮躁的三分钟热情。你现在能看到的一切荣耀,并不是什么“一夜走红”,而都只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3

第四,不敢冒险与重注豪赌。

受过金融学高等教育的同学都知道一句话:高风险,高收益。超额收益是对承担的风险溢价的补偿。不敢冒险的人往往追求稳定,当然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稳定,只有稳定地穷着。

在我们身边,往往也会发现这样有趣的现象:

穷人即使有一定本钱,也舍不得拿出来;即使下决心投资,也不愿意冒风险。最终犹犹豫豫,错失了大好机会。富人呢,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果断出击。

但是,一辈子不愿意冒险的人,却承担了一生最大的风险——贫穷。敢于冒险,是塑造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内核之一。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也很有冒险精神啊,我赌一只股票重组,几乎押上了我全部的身家。但我不但没有富有,反而沦落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冒险并不等于赌博。关于两者的区别,美国成功学家、《人性的弱点》作者戴尔·卡耐基是这样解释的:

“对于有着失去一切可能性的事业,投注一生的积蓄,那就是有勇无谋。虽然没有经验,心生不安,但向有新的可能性的工作挑战,那才是有勇气的行为。”

赌博只是一种有勇无谋,而冒险才是真正的勇气。事实上,沃伦·巴菲特、赛斯·卡拉曼等投资大师,非常注重安全边际,他们往往在审慎研判基本面的情况下,集中力量下重注,以极小的风险获得高额的回报,这才是应对风险的正确姿势。

第五,盲目跟从与固执己见。

盲目跟从,会让我们沦为乌合之众。在股票市场上,迷信“内幕消息”就是一种盲从。你要想想,即使真的有所谓的“内幕消息”,传到你耳朵里都不知道是几手信息了。你进去建仓的时候,主力可能都已经到出货阶段了。

沃伦·巴菲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出色的投资者。他最喜欢的“消息”就是公司年报,这些信息不但不是“内幕消息”,反而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公开途径获取的。

用巴菲特的话讲:

“如果你有100万美元和足够多的内部消息,那你很可能在一年内破产。”

在拒绝盲从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落入“固执己见”的思想陷阱。有的人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意见,总是一意孤行,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很有主见。其实,一意孤行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盲从。凡事都不听别人的意见,和凡事都听别人的意见,一样有害。

众所周知,巴菲特的投资真谛,概括起来就是十四个字:

“众人恐惧我贪婪,众人贪婪我恐惧。”

这句话当然是真理。但是很多人理解的时候,出现了偏差。试想,2015年6月股市见顶,连续出现“千股停牌”的局面,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恐惧的,你应该一意孤行地贪婪吗?你应该冲进“火场”去接盘吗?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

只有在市场低位的时候,众人恐惧继续下跌,你贪婪地疯狂扫货,这才是正确的理解。

以上五组极端,看似互为极端,却又似乎相同。有一句拉丁谚语说,真理走到极端便成谬误。信仰得太偏执,就是愚妄。世界上大多数事,并不是非黑即白。愿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落入极端。

王冠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历史文章:

没有护城河的你,拿什么跟农民工比收入?

27岁那年,我离开了体制

随手转发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