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人生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王冠亚 2022-05-17 发布于湖北

文/王冠亚

第107篇推文,全文2583字,阅读时长约7分钟

1

节后上班两周以来,最大的感受是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虽然领导并没有给我们施加压力,还总是安慰我们不要急,但从我内心来讲,还是想把工作进度尽量往前赶,希望更快一点,更好一点。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思考得最多的三件事就是:

承担的整合管理职能如何推进?公司的业务如何发展?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如何提升?

我始终认为,企业雇用的不仅仅是人的双手,更是人的大脑。特别是在金融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强调的不仅仅是执行力,更是每个岗位上的创造力。我们每个人,最好都能清楚自己的竞争力在哪里,人生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从商业的角度出发,看看公司是如何赚钱的。长期来看,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决定公司股价上涨的最重要因素。有财务基础的朋友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我们对这个公式做进一步分解,这就是著名的“杜邦分析法”: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净资产)

即:净资产收益率(ROE)=销售净利率(NPM)×资产周转率(AU)×权益乘数(EM)

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企业要实现快速成长,有且只有三种途径:一是高利润率,二是高周转率,三是高杠杆率。

2

ROE增长的三要素,代表了三种商业模式不同的企业,即:茅台模式、沃尔玛模式、银行模式。

贵州茅台的毛利率高达92%,净利率也有40%,足以碾压一切行业。决定茅台高利润率的因素非常多,这里列举一部分原因:

生命周期足够长。早在1915年,茅台就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是真正穿越周期的伟大企业。一家公司,如果在过去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经营,接下来继续表现良好的概率就比较大。

经营壁垒足够高。茅台酒的原料,基本上就是当地的高粱加上赤水河的水,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但外界无法再造一个茅台,连茅台自己都无法脱离自然条件的限制,大规模扩大生产。液体黄金的定位,形成了一种自然垄断。

抗通胀能力足够强。茅台一般每隔两年就会提一次价,上世纪70年代大约是6元钱一瓶,到2007年上涨到600元左右,30年的涨幅在100倍左右。茅台的股票也是一样,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30%。

沃尔玛的毛利率只有25%左右,不但跟茅台相去悬殊,跟美国零售业平均40%-50%的毛利率也有非常大的差距。沃尔玛的口号是“天天平价”,也就意味着它不可能像茅台那样赚钱,而是通过强大的管理能力,缩短自身的存货周转周期,保持运营的高效率。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先生,开创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价格性差异、扁平化管理、标准模式、精准营销、供应商战略......到目前为止,沃尔玛依然是全球运营效率最高的零售企业。

银行是高杠杆的典型代表企业。在上行周期,通过杠杆能够成倍放大收益。但碰上经济下行周期,或者政策调整时,抗风险能力往往比较弱。比如前一段时间,被监管部门接管的安邦,2010年资产总计5亿元人民币,2016年末总资产达1.45万亿元人民币。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来得快,往往去得也快。

用一句粗放的话概括,茅台胜在品牌,沃尔玛胜在效率,银行胜在杠杆。

3

我们人生的成长,也离不开这三种ROE的增长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能力带来的高附加值。

我们知道,不同行业、不同工种,收入差距非常大,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越是门槛高,越是不可替代的工作,回报自然就越丰厚。即使在同一行业,“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也并不鲜见。

比如日本东京银座有一家名叫“数寄屋桥次郎”的寿司店,只有10个座位,没有洗手间。在这里吃饭要提前1个月预约,3万日元(人民币1700块左右)起,顾客不能点餐,完全按当天的安排。一顿饭30分钟内吃完,顾客要马上走,因为后面还有预约。

就是这样一间奇葩的小店,获得了米其林3星的荣誉,代表了寿司的最高水平。所有的奥秘,都在下面这句话里:

“现在的人只想要轻松的工作,然后要有很多空闲时间,还要很有钱,但他们都没想到要培养自己的技能。你在二郎寿司这样的地方工作,就是一辈子投入这一行。”

社会就像万花筒,色彩斑斓,丰富多姿。灯红酒绿的世界,你能不能沉下心来,以匠人精神专心干好一件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成功对你而言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种,效率带来的快速自我进化。

在人类进化史上,99%以上的时间都生活在狩猎采集的原始阶段。如果把人类400万年的历史压缩到24小时,我们的文明史开始于午夜,农业大概出现在23时55分后。工业和信息化的历史长度加到一起,可能也只有短短的30秒。

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二百余年间,创造的物质财富却远远大于过去漫长的人类社会财富总和。原因在于,知识累计和爆发的复利,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

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联结更加紧密,商业竞争呈现出“黑暗森林”般的残酷局面,促进自我更新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海尔的张瑞敏有一句很形象的话:

他杀淘汰,自杀重生。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个人。我们不但要追求进步,而且进步的步伐和节奏还必须快于社会整体(或平均)水平。如果哪一天我们止步了,或者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了,风险和危机也就随时会光临。

所以,我一直觉得,要让自己始终处于不怎么舒服的那种状态。什么意思呢?就是任何时候,心里要有一件还没有解决的事儿,放在心里琢磨。等这件事儿解决了,就再放一件事儿进来,始终让自己保持未完成的状态,给自己一点挑战。

第三种,平台带来的自身能力放大。

国内很多发展比较快的民营企业,都是一种高度自治、高度开放的平台化管理。你有知识、有能力、有梦想,我给你平台。你依托平台的品牌、实力和知名度,你做成了很好的事业,既实现了自身的增值,同时又带动了平台实力的增强,最终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我经历过体制内外不同的生活状态。比较而言,体制的选拔机制是一流的,通过公务员考试这一套非常严密完整的流程,把优秀的青年人招进来了。但是平台给人施展的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论资排辈的观点和做法依然占据主流。体制外的“放养”和“赛马”机制,往往更能撕裂一个人,从而迸发出强大的能量。

总之,2018年对我而言,是挑战非常大的一年。经营发展的挑战、沟通整合的挑战、自身进化的挑战,都一一地摆在了面前。我当然没有退缩的理由和借口,经历了2017年的磨合,眼前的路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我一直告诫自己,拼命往前冲,面向未来不要怕,回首过去不要悔。就算现实与理想还有距离,但只要一直一直往前走,回头再看刚出发时的路,已经很远很远了。

王冠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历史文章: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思维的自动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