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00元起家,他创造了餐饮品牌第一的“逆袭”神话

 王冠亚 2022-05-17 发布于湖北

第141篇,全文3476字

1

2018年5月17日,川式火锅品牌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

海底捞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了这样一组数据:

中式餐饮是中国整体餐饮服务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2017年市场份额为80.5%;

火锅是中式餐饮市场的第一大品类,2017年市场份额为13.7%;

川式火锅是火锅市场的主力,2017年市场份额为64.2%。

仅凭简单的乘法计算就可以得出结论——川式火锅在全国餐饮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高达7.08%。也就是说,全国餐饮业每100元的收入,有7.08元是川式火锅贡献的,川式火锅堪称餐饮界的“流量担当”。

而海底捞,又占据着川式火锅的最大市场份额。截至2017年,海底捞在全国及海外的洛杉矶、东京共开设了273家分店,当年实现营业收入97亿元,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全国餐饮市场第一品牌。

又有多少人知道,24年前,海底捞的创始基金只有区区8000元。而它的创始人张勇,仅仅是一名技校毕业的中专生。

2

生于1971年的张勇,是个典型的“小镇青年”。他的家乡是四川简阳,一个农业大县——在“工业时代”,农业发达就是经济落后的代名词。

18岁的张勇从技校电焊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国营拖拉机厂,成为一名工人。

有一次,张勇偶然从报纸的接缝处看到扑克机的广告。辗转找到卖家后,双方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决定以5000元成交。

张勇东挪西凑了整整5000元,一边梦想着开创简阳第一家赌场的“伟业”,一边坐上了前往成都的长途汽车。

汽车一路走走停停,中途上来了一个手腕戴着金表的中年人。身边的旅客看到金表,都凑上来啧啧称赞,讨论开了:“这表要值2000元吧!”“怎么会,肯定值3000元!”

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中年人终于开口了:“这块表是2400元买的,我太太在成都住院急用钱。谁愿意出1200元,我就卖掉。”

张勇做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项商业决策——花1200元拿下了那块“金表”。

毫无疑问,“金表”事件和上世纪90年代盛行的伪造“健力宝拉环”中奖一样,都是不折不扣的骗局。

对于张勇来讲,“金表”骗局给他上了一堂重要的风险课。好就好在,创业就如同投资一样,失败要趁早。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原地复活的资本。

3

没能成功进入博彩业的张勇,很快发现了新的门路。

张勇在成都转悠的时候,发现有一种小火锅很受欢迎。这是一种介于火锅和麻辣烫之间的吃法,餐馆把麻辣烫串好,顾客自己动手下在小火锅里,边煮边吃。

张勇回到简阳,马上如法炮制了一家小火锅店,取名“小辣椒”。

“小辣椒”开张仅仅半年多,张勇就净赚了一万多元。这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尝到甜头的张勇决定扩大规模。1994年,张勇以技术入股,其他三个“死党”凑了8000元,每人各占1/4的股份,决定成立一家正规的火锅店,店名就叫“海底捞”。

多年后,张勇回忆起自己“第一桶金”的时候,不无感慨地说道:

“一个年轻人捡一万元,或者父母给一万元,同卖20万串麻辣烫挣的一万元,是不同的钱。前面的一万元是洪水,会一下子把小树苗冲走;后面的一万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

4

出身电焊专业的张勇,在闯荡餐饮业的创业初期,几乎就是从零干起。

张勇不会熬汤,不会炒料,连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张勇也不会选店址,别人都是把火锅店开到临街,他为了节约成本,把火锅店开到了二楼。

年轻的张勇明白,像他这样没有背景、没有上过大学、还不认命的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不怕辛苦,不怕伺候人,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卖了20万串麻辣烫的张勇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做餐饮,首先就得服务好。客人要什么,快一点;客人有什么不满意,多赔点笑脸......总之,要想生存,态度一定要好。

张勇笑称:“刚开的时候,不知道窍门,经常做错。为了让人家满意,送的比卖的还多。结果,客人虽然说我的东西不好吃,但又愿意来。”

海底捞的服务好到什么程度呢?海底捞在简阳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竞争对手的朋友都要悄悄溜进海底捞就餐,还要选个不让竞争对手看见的位置坐下。连竞争对手的朋友都被海底捞“俘虏”了,他们又还有什么能力跟海底捞竞争呢?

最高领导人说,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放在商业领域,又何尝不是呢?

5

有一次,上海顾客邬阿姨带着家人来海底捞就餐。邬阿姨的女儿问服务员:“撒尿牛肉丸一份有几个呀?”

服务员小姚马上意识到,顾客是怕数量少,不够按人头分。

当得知顾客一行10位以后,服务员小姚马上告诉顾客:“本来一份牛肉丸是8个,我去跟厨房说一下,给您做10个。”

顾客惊讶地问道:“小姑娘,你们领导不会说你的吧?”

服务员小姚笑着说道:“这个呀,您放心!只要说明原因,领导都会理解的。”

放在其他的火锅店,给顾客加菜是只有经理才有的权限。然而在海底捞,张勇充分授权,将打折、送菜、免单的权利交到了每一名基层员工手上。

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张勇,深深明白孟子说的一个道理: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人心都是肉长的。被人充分信任,实际上是一种莫大的压力。换做是你,你愿意辜负这样的老板吗?张勇对员工的信任,员工又毫不保留地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了每一名顾客。

6

有了老板的信任和充分授权,这些出身农村、学历不高的年轻人干劲十足,每个人都是海底捞的主人。

西安员工小马因为工作失误,把客人点的大份猪蹄配成了小份,客人非常不满意。小马发现后,马上给客人配了一份大的猪蹄,并主动跟客人承认错误。等客人就餐完毕,他又特意送了客人一份香蕉酥。

上海员工小李刚上班,就被客人发现火锅里有两根头发丝。小李赶紧给客人换了新火锅,并送上了两份拉面。客人原本不好看的脸色终于“阴转晴”,终究没有发脾气。

北京员工小王发现客人点了很多菜,恐怕吃不完,于是悄悄跟厨房说,把其中的一些肉菜换成了半份。等菜上齐的时候,小王问客人够不够,客人说够了。这时,小王才跟客人解释,刚才的菜品有些换成了半份。客人听后非常高兴。

对于连锁餐厅而言,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是惯常的手法。然而张勇却说:“严格遵守制度流程,实际上把员工变成了机器人,只雇用了一个人的双手,却没有雇用他的大脑。”

被海底捞雇用了大脑的这一群小姑娘、小伙子和阿姨,虽然大多来自社会底层,但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豆花架、万能架、小酒精炉、隔热碗......这些“创造发明”并不是张勇和高管团队的杰作,而是源于全体员工“自下而上”的群众智慧。

7

张勇对员工的信任,张勇对顾客的信任,员工对顾客的信任,形成了微妙的“化学反应”,来海底捞就餐的人越来越多了。

然而,对员工和顾客的信任,有没有成本呢?有的。

有一次,有一名优秀员工被人举报“吃单”。

所谓“吃单”,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有些客人不会仔细核对账单,有的服务员就会把客人没有吃的菜加上,然后再退给厨房。本来菜退回去了,钱应该退给客人才对,但有些服务员就把这笔钱偷偷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海底捞启动了对这名员工的“举证调查”程序——安排两个“客人”试了这名员工两次。结果,真的发现他把这名客人退的“肥牛”40元给“吃掉”了!

还有一次,一名顾客就餐之后没有付款,而是挂账。这一挂,就是半年多。张勇的太太跑去找对方要账,没想到对方生气地说:“就200块钱,也值得你上门讨账?”

张勇得知后,不但没有恼怒,反而劝太太给顾客道歉。张勇不是软弱无能,而是心里另有一本“大账”:

“我们在简阳做了这么多年,一共才有不到2万元的坏账。你就为了这2万块钱,把顾客都当成跑单的,这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吗?”

张勇的逻辑,深得《菜根谭》的智慧精髓: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我选择相信你,尽管也有成本。但是,宁愿人负我,愿我不负人。

冠亚说

8000元起家,创业24年,年收入近百亿,年服务上亿人次......在餐饮业这个高度分散的市场里,海底捞占据了0.3%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张勇创造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海底捞“神话”。

海底捞为什么会这么火?当然,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理由。比如,火锅是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对厨师的依赖性小,易复制,易实现扩张。再比如,火锅属于半成品,大家要自己DIY,顾不得玩手机,因而具备了很强的社交属性。

但是,这些都只解释了火锅为什么是受欢迎的第一大品类。换句话说,这只能说明,火锅是餐饮业里一条很好的赛道。

赛道之外,赛车和赛手也甚为关键。海底捞这辆赛车的赛手,就是它的创始人张勇。张勇对人的信任、对“屈辱”的钝感力、顾大义舍小利的性格,都让海底捞打上了他鲜明个人风格的烙印。

一家企业的精神内核,很大程度上是创始人和掌舵人价值取向的折射。好奇的外人扒在门窗上看了半天热闹,可能也难以内化其中的门道。也正因为如此,在北大教了多年MBA和EMBA的黄铁鹰老师不无感慨地说,海底捞你学不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