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北美健一图书馆 2022-05-17 发布于上海

  【证治方药】

  (一)心脾两虚

  1,临床表现:患者不易入睡,多梦易醒,或乍寐乍醒。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舌淡嫩,脉沉细,虚弱。

  2、病因病机:脾气不足,气血无生化之源,心血失养,神气失归附之舍。心神不安,故而失眠。

  3,治法;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4,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炙黄芪10~15g,党参10~l5g,炒白术10g,龙眼肉10g。炒枣仁15g,当归10g,炙远志10g,木香6g,炙甘草6~10g。茯神15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龙眼肉,枣仁、当归养血安神,远志、茯棒宁心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使诸药不致呆腻。

  加减:食少纳果加陈皮、砂仁、蔻仁和胃醒脾,腹胀便溏加山药、苡仁、扁豆健脾利湿。失眠甚者加重枣仁剂量,或用15~30g研末装胶囊吞服,日2~3次。或加五味子、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龙齿、牡蛎,琥珀末镇静安神。兼见肾虚者加熟地、山药补肾,兼见痰湿者重用白术,加半夏、菖蒲、陈皮、苍术等化痰湿。

  5,变通法:亦可用养心汤(《证治准绳》)加减。药如黄芪、党参、肉桂、五味子、半夏、柏子仁、枣仁、远志、当归、川芎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若脾虚便溏者,可用寿脾煎(《景岳全书》)加减,药用党参、干姜、山药、白术、枣仁、远志,莲子肉、甘草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若气应虚亏,面色无华,大便溏者,亦可用茯神散(《证治准绳》),以四物汤养血和血,党参、茯苓、红枣健脾益气,茯神、远志安神,桔梗调和气机。

  (二)心阴亏虚

  1,临床表现:患者不易入睡,多梦易醒,或乍寐乍醒。心情急躁,心悸怔忡,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夜寐盗汗,五心烦热,小便黄。舌红少苫,脉细数。

  2,病因病机;心阴不足,心火上炎,心神失养,火热扰动,致成失眠。

  3,治法:养心清热,安神宁心,

  4,方刑: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加减。

  药物:生地10~15g,玄参10~15g,麦门冬10~15g。天冬10g,茯神15g,丹参10~15g,远志6g,党参10g,五味子10g,枣仁15g,柏子仁10~15g,桔梗6g,甘草6g。

  方义:生地、麦冬、玄参养阴清热,五味子、枣仁、远志、柏子仁、丹参、茯神宁心安神,党参、天冬、生地益气养阴,桔梗引药上行,甘草和中。

  加减:心火偏旺,五心烦热等,加黄连,竹叶清心除烦;若心烦懊恼不安,加山栀、豆豉清解虚烦。

  5,变通法:心火偏旺者可用二阴煎(《景岳垒书》)加减,药如生地、麦冬、玄参、枣仁、黄连、灯心、木通、甘草,亦清心降火之剂。

  (三)心肾不交

  1,临床表现:失眠不易入睡,寐而多梦,甚而彻夜不眠。心烦口苦,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健忘耳鸣,烘热盗汗,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肾水亏虚于下,心火亢炎于上,心肾不得交通,阴阳失调而致失眠。

  3,治法:滋肾清心,交通心肾。

  4,方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伤寒论》)合交泰丸(《韩氏医通》)加减。

  药物:黄连6~10g,黄芩10~15g,白芍10~15g,生地15g,肉桂3~5g(后下),阿胶10g(烊冲),鸡子黄l~2枚(冲)。

  方义:黄连、黄芩清心降火,生地、白芍、阿胶养阴补血,鸡子黄调和阴阳,黄连、肉桂交通心肾。

  加减:若心烦烘热盗汗,甚而彻夜不寐者,加朱砂0,6g(研末另吞),炒枣仁30g,加强安神镇静作用。

  5,变通法:若以肾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六味她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交泰丸,补肾阴为法。若以心火偏旺为主者,则可用上方。或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合方,养心阴,除心火,安心冲。如人心惊而夜不眠者,阳不人阴为心肾不交,惊恐为肾气不入于心,不眠为心气不归于肾,用陈士铎《石室秘录》治心方,补心益肾,药用人参、茯苓、茯神、远志、生枣仁、熟地、山萸肉、当归、菖蒲、黄连、肉桂、白芥子、麦冬、砂仁。如肾水虚寒、元阳上浮,烦躁失眠,畏寒休惕或盗汗,用二加龙牡汤(《外台秘要》),药用白芍、附子、龙骨、牡蛎、甘草等调整阴阳。

  (四)心胆虚怯

  1,临床表现:恐惧不安,不能独自睡眠,入睡困难,睡而不实,易于惊醒,醒后心悸怔忡。心中儋儋不安,如人将捕之,善叹息,心情抑郁,头重身倦,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舌淡,苔水滑或白腻,脉沉弦或沉滑。

  2、病因病机:心气不足,抻气失守;胆虚无主,决断不能。故神魂不安,致成失眠。

  3,治法:益气养心,温胆安神。

  4,方剂:十味温胆汤(经验方)加减。

  药物:党参10g,炙远志6g,法半夏10~15g,陈皮6~15g,五味子10g,枣仁15g,麦冬10g,茯神15~30g,石菖蒲10g,枳实10g。龙骨10~15g(先煎),甘草6g。

  方义;法半夏、陈皮、枳实和胃理气、温胆化痰,五味子、枣仁、茯神、远志安神宁心,党参、麦冬益气养阴,龙骨重镇安神,甘草调中,石菖蒲化痰通窍。

  加减:若心中儋儋不安,恐惧不能自主者,加珍珠母,牡蛎、磁石等,加强重镇安神药力。若胸闷泛恶,口中粘腻,舌苔白腻,见痰湿之证,加竹茹、生姜和胃化痰。

  5,变通法:痰热重,口苦烦躁,舌苔薄黄腻,脉滑数者,用黄连温腿汤(《六因条辨》)加减。若彻夜不眠,证情重者,用高扰无忧教(《杂病广要》)加减,药用竹茹、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党参、石膏、麦冬、龙眼肉、枣仁、甘草,清心除烦,温胆安神。

  (五)肝郁血虚

  1,临床表现:难以入睡,入睡多梦易惊,心中虚烦难解,情绪抑部不舒。或烦躁易怒,胸闷胁胀,叹息不已。舌苔薄,脉弦或带散。

  2,病因病机:部怒伤肝,肝气郁结,肝血不藏,魂不守舍,心火不降,虚烦难解,致成失眠。

  3,治法:疏肝养血安神,

  4,方剂:酸枣仁汤(《金匮要略》)合遣遥散(《局方》)加减。

  药物:酸枣仁15~30g,知母10g,川芎10g,茯神15~30g,炙甘草6~10g,柴胡6~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薄荷6g(后入)。

  方义:枣仁养肝血、安神魂,知母渭热除烦,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朴肝,柴胡、薄荷疏肝条达,茯神安神,白术,甘草健脾和中。

  加减:心中虚烦、懊恼不已者,加山栀、豆豉、枳实清热除烦;肝郁夹痰者,加半夏、夏枯草,化痰疏肝并用。

  5,变通法;肝郁化火,口苦烦躁失眠,左关脉弦数。用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药用丹皮、山栀,白芍,柴胡、枣仁、柏子仁、当归、茯神、丹参等,清肝泄热,养血安神。

  (六)胃气不和

  l,临床表现:睡卧不安,辗转反侧,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泛恶呕吐,腹胀,大便异臭或便秘。舌苔厚腻,脉滑。

  2,病因病机: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胃不和则卧不安。

  3,治法:和胃化滞,安神宁心。

  4,方剂:平胃散(《局方》)、保和丸(《丹溪心法》)合半夏秫米汤(《素问》)加减。

  药物:苍术10g,厚朴6g。茯苓10~15g,陈皮6g,法半夏10~15g,积实6g,神曲10g,莱菔子10g,山楂10g。

  方义:神曲、莱菔子、山楂消导化滞,苍术、厚朴化湿,半夏、陈皮和胃、枳实理气降浊,茯苓宁心安神。

  加减:若心烦口苦者,可加黄连、山栀清热除烦。

  5,变通法:食积较轻或症情已缓时,可用二陈汤、平胃散(均为《局方》)加减,和胃燥湿。

  (七)火热上扰

  1,临床表现,外感热病后,坐卧不安,难以入睡,心胸懊恼,烦闷躁扰,嘈杂似饥,口干苦。舌红苔黄,脉数。

  2,病因病机:热邢已退,余热未清。扰于胸隔,心神不安,致生失眠。

  3,治法;清热泻火,除烦安神。

  4,方剂:栀子豉汤(《伤寒论》)合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山栀10g,淡豆鼓10g,竹叶10~15g,生石膏15~30g(先煎),麦冬10~15g,法半夏10~15g,党参10g,甘草6~10g,梗米一撮。

  方义:山栀、豆豉清心除烦、散郁宣透,竹叶、石膏清胃泻火,麦冬、党参益气养阴,半夏和胃降逆,甘草、粳米和中。

  加减:胸闷憋气者加枳实理气,大便秘结加大黄通下,口苦心烦加黄连清心。

  5,变通法:若心火偏旺者,可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伤寒论》)加减,清心火、安心神。

  (八)瘀血阻滞

  l,临床表现:夜不能寐,将卧又起,彻夜不宁。胸中窒闷,心悸,烦躁不安。舌黯,青紫或有瘀点(班),脉沉、涩。

  2,病因病机;瘀血阻滞,络脉不通,心血瘀阻,心神不安。

  3,治法:活血化瘀。

  4,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碱。

  药物:柴胡10g,枳实10g,赤芍10~15g,当妇10~l5g,生地10~15g,川芎6~10g,桃仁10g,红花6~10g,牛膝10g,桔梗6g,甘草610g。

  方义:柴胡,枳实、赤芍、甘草疏肝理气,桃仁、红花、生地、川芎、赤芍、当归活血化瘀,牛膝、桔梗一升一降,调利气机。

  加减:失眠夜不能寐者,加枣仁、茯神安神。

  5,变通法:痰瘀互结者,可用温胆汤(《千金要方》)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化痰活血。

  【针灸治疗】

  (—)毫针法

  1,取穴:神门、内关、百会、安眠。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加太溪,大瞳、复溜、明郄,心阴亏虚、火热上扰加大陵、阴郄,肝郁血虚加加三阴交、太冲,夹痰加丰隆、中脘,夹瘀加膈俞、内关。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虚补实泻,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l疗程。

  2,取穴:申脉、照海,配百会、三阴交。

  方法;先取申脉,用捻转筲法;继刺百会,用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照海穴用捻转补法,针感放射至三阴交时,毫针刺三阴交穴小幅度提插,得气后即出针。

  疗程:同上。

  (二)耳针法

  取穴:心、神门、度质下,配脾、胆,肾、胃等。每次4~5穴,单侧,交替用。

  方法:毫针轻刺激,留针30分钟。或王不留行子敷贴固定,按压日3~4次。

  疗程:毫针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l疗程。压丸2~3日1次,5~7次为l疗程。

  (三)指压法

  取穴:在患者的第5胸椎棘突下神道穴,常有明显的压痛点,

  方法:睡前1小时在此处用拇指点、旋、揉,按20~30分钟(动作宜轻柔徐缓,忌用力过重)。点按手腕部掌侧腕横纹足侧端的神门穴,也有良好效果。

  疗程: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外治法】

  (一)药敷法

  1,处方:炒酸枣仁10g,朱砂20g。

  用法:酸枣仁研成细末,与朱砂混和研匀,以3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状,每次取黄豆大一团,置于肤疾宁贴膏中心,贴于患者双侧内关及膻中穴,严重者加贴双侧涌泉穴。

  疗程:1~2日换药1次,3次为l疗程。

  2,处方:丹参、硫黄、远志、石菖蒲各20g。

  用法:共研细粉,以白酒适量调成膏状,涂满脐孔,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疗程:3~5次为1疗程。

  (二)药枕法

  处方:白菊花l00g,磁石100g,合欢花100g,夜交藤100g,朱灯心30g(剪断),石菖蒲60g,丁香30g,远志60g,茯神60g,白檀香20g,冰片10g(后和入),多梦加生龙骨100g。生牡蛎60g。

  用法:共研细末,装入50cm×40cm的布袋中,当睡枕用。

  (三)握药法

  处方:生龙骨20g,珍珠粉4,5g,琥珀粉5g,共研细粉。

  加减:邪热内扰加黄连粉5g;痰多加生半夏粉10g;阴虚火旺加黄莲粉6g,肉桂粉1g;气虚加朱砂2g。

  用法:每次取药粉3~4g,加鲜竹沥少许调湿,分为两份,用双层纱布包好,于睡前分置于两手心。外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

  疗程:7次为1疗程。

  (四)、洗足法

  处方:磁石30g,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g。

  用法:水煎2次,去渣,加适量开水,每晚洗足15分钟后入睡。

  【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1)酸枣仁15克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2)三味安眠汤:酸枣仁15克,麦冬、远志各3克,以水500毫升煎成50毫升,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种药材均有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3)桂圆莲子汤:取桂圆、莲子各二两煮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失眠者服用。

  (4)静心汤:龙眼肉、丹参各15克,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失眠者,功效较佳。

  (5)安神汤:将生百合15克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毫升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毫升的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百合有清心、安神、镇静的作用,经常饮用,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2,中成药

  (1)安定,2,5~5毫克,睡前服。

  (2)舒眠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对心烦失眠、烦躁焦虑、神经衰弱、抑郁效果不错。

  (3)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

  (4)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

  (5)礞石滚痰丸,每次2克,每日3次,温水吞服。

  (6)安神补心丸,每次15粒,每日3次,温水吞服。

  (7)养血安神糖浆,每次1—2匙,每日3次。

  3,食疗

  (1)莲子肉(去皮带芯)30克,龙眼肉5克,烧制点心或煮粥食用。

  (2)猪心1只、大枣10枚,加调料煮食。

  (3)鸡蛋黄2枚、川连6克、黄芩10克、白芍12克、生地黄30克、阿胶10克(另烊),每日1剂,分2次煎服。

  (4)红枣30克(撕裂)、淮小麦60克、炙甘草10克,分2次煎服,每日1剂。

  (5)百合绿豆乳:取百合、绿豆各25克,冰糖少量,煮熟烂后,服用时加些牛奶,对于夏天睡不着的人,有清心除烦镇静之效,牛奶含色氨酸能于脑部转成血清素促进睡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