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不如意的时候,要避免哪些心态

 探为观指 2022-05-17 发布于江苏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以前不能想象的好处,都来自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与此对应的,是对很多个人而言的显著坏处,也归根结底来自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很明显的一点,是有的人动不动就喜欢说“过去什么什么多好啊”。

以前我真的以为过去有多好,现在明白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回到过去,忍受那种物质条件匮乏的生活。那为什么他们总说过去好呢?因为过去信息不发达,大多数人很难知道自己生活范围以外的事情,很容易获得满足感。

今天这个社会给人们,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带来的主要压力,不见得是生活成本或者大城市落户与置业的金钱代价;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轻易地知道了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各种事情,比如首富们和首富子女们。


因此,很多时候,人生的不如意并不来自于自己遭遇的逆境,而来自于自己和别人的攀比。哪怕自己已经取得了进步,获得了相对过去的自己更好的处境,一旦动了攀比的念头,人都能马上不如意起来。

今天,世界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短期无法实现革命性技术突破的时代,因此大规模的财富增量无法被创造出来,所有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进行存量竞争。这是短期内的大趋势,也是经济困难、钱难赚的根本原因。最近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这种困难会被放大,而且遇到困境和真正不如意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时候,最好卖的东西就是焦虑。无论是觉得无比强大的美帝要整我们了,还是觉得全世界要联合起来孤立我们了,亦或者制造业要转移出去了,反正网上天天充斥着这些新闻和评论。既然很多人贩卖焦虑,那我不如派送解药吧,治疗焦虑的解药。


人生遇到不如意的时候,第一个要避免的心态就是甩锅心态。我真不是暗讽大洋彼岸的那帮人,而是真诚地说给我们社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听的。

每个时代都有很多人骂社会,还有那个你懂的法律实体。真的是社会对不起这些人吗,社会故意地给这些人制造了麻烦和困难吗?绝大多数骂社会的人,并不是真的被社会制造的麻烦给损害了,而是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急于寻找一个情绪的出口。

小孩子跌倒了、弄疼自己了,第一反应就是哭,因为哭能吸引大人的注意力,然后大人就过来安慰并帮助解决问题了。绝大多数遇到困境就开始骂社会的人,本质上与摔了跤就哭的小孩儿没有区别,他们是希望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获得别人的安慰,最好还能顺手帮他们解决眼前的困境。无论是否意识到,他们潜意识里真正想要的,是有人替他们解决问题。

比如,骂社会贫富差距大,本质上不就是承认自己太贫了,要富的过来“均匀”一下吗!骂社会阶层固化,本质上不就是承认自己没希望努力升阶,成为当前自己仰望的阶层的一份子吗!

贫富差距过大、阶层固化缺乏流动性,当然是很不好的、对整个社会非常有害的。但那是所有人都应该担心的问题,而不应该成为遇到事情就释放情绪的发泄口。

面对社会问题,我们可以指出来,可以讨论和批评。但是把它们当作甩锅对象,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因果关系:我们不如意,是社会的错,因此,如果社会变得更好了,那么我们的处境就会变得更好。逻辑上应该这样推理吧!但是,这个推理的结论对吗?

明显是错的!社会变好,与个人处境变好,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码事。社会变得更好,只能说明个人所处的大环境有所改善,并不能决定个人的现状。个人的现状是综合因素造成的,无论是好是坏,都有特定的原因。

比如学业不好,可能是因为自己学习方法不对,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天赋在运动或者动手能力方面,或者是自己真的对学习不感兴趣。再比如钱挣得少,可能是自己价值不低,却入错了行、把自己贱卖了,也可能就是自己的能力所限、暂时只能值这么多。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当然是对症下药,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分析对策,最后认真执行,争取尽快解决问题。甩锅能帮助我们什么?能帮助我们此时此刻感觉好一点,仅此而已。甩锅完了,日子还得继续过,问题还得继续面对,当然也可以逃避,直到不得不面对的那一天。

那么然后呢?然后就继续甩锅,都是别人的错、都是社会的错,自己永远是受害者。这就是一个人永远走不出困境的最低级的原因:不去面对真正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而是一味地寻求情绪发泄和精神安慰。就好像只要自己感觉好了,世界就真的好了一样。

因此,永远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真正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上,才是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最基础和最要紧的一件事。任何人遇到的任何不如意的情况,都是有原因的,只有将那个原因找出来,并想办法解决掉,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甩锅只能拖延病症,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可能把原本不严重的病症越拖越恶化。


人生遇到不如意的时候,第二个要避免的心态是放弃心态。从最轻微的“这事儿不行就算了”,到最严重的“启动自毁系统”,都是放弃心态的不同程度的表现形式。

对于不是真心诚意想“自毁”的人,我们要明白人生说短真的不短,大几十年的时间,很多事儿真的不好说。比如考上杭州师范大学不一定会去做老师,还可能做首富。一时的困境和不如意,不代表永久的困难或者长期的痛苦,很可能就是创造新高点之前的蓄势。但是,老有放弃心态,就会真的暗示自己这关过不去了,还是“人往低处走”吧。

放弃心态最可怕的不是眼前机会的失去,而是长期的心理暗示,会让自己养成放弃的习惯。这样,碰到任何机会,自己都会本能地放弃,甚至在好机会面前绕道而行。这样的结果,不仔细想不会意识到:原来自己走的这条路和所谓的成功人士是一模一样的心路历程,只不过区别在于,碰到一个困境,成功人士痛苦地面对,然后吃力地解决,最后升级;而放弃人士痛苦地面对,然后吃力地绕道,最后降级。

既然面对困境都是痛苦的,为什么不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走上升级的道路呢!前面说的甩锅心态,其实也类似于放弃,只不过放弃得不甘心,还要找个替罪羊让自己出口气。

对于那些属于极少数的真心想“自毁”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抑郁症这种生理原因的话,还是要多想想自己的责任,无论男女。对于“自毁”这种终极放弃,我只能说,人生都是零和游戏,有顺境就有逆境,有好运就有倒霉。人生可能有长有短,但是绝对没有只倒霉不走好运的人生,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而完全没有逆境的可能。如果世上还有爱自己的人,如果自己肩膀上还有责任,就不要“启动自毁系统”。


第三个要避免的心态,就是急于翻盘的心态。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因此遇到困难或者痛苦的事情,都想着要赶快结束、尽快迎来转机和好运。这时,人就容易降低判断能力、放松对风险的警惕性,然后病急乱投医,进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这种情况在股市上见得最多了。因为一时的亏损,可能是亏了借来的钱、或者卖掉重大资产筹集的钱,就急着要把亏损弥补回来。然后到处打听小道消息,或者更猛烈地加大赌注,试图一把就赢回来。

除了炒股,工作中也有很多这种情况。比如,遇到人事斗争被坑了;比如,业绩不好被批了;再比如,一项任务办砸了;这些情况下,人都容易因为着急而打出昏招。

面对这种几乎人人都会着急的状态,还真的没有什么绝技妙招能够有效地临场应对。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每一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先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再然后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通过让自己沉浸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转移注意力,而忽略急迫的那种心态。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家都深有体会。

真正根治这种急于翻盘的心态,确实有一种办法,叫做树立长期主义的意识。在关于美日官员号称要让他们的公司搬走的那篇文章中,我就提到过长期主义。花费真正的资源、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想出人生的长远目标及其实施的计划方案,然后脚踏实地去坚持落实,最后一定会取得重大的成果。而且由于指数增长的原理,最后的成果往往会大到超乎想象。

如果能够真正地意识到这一层,人在遇到任何不如意的时候,就能相对心平气和地面对了。因为从长期来看,眼下的任何得与失、成与败,都只是实现最终目标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与最终目标的巨大成果相比,眼前的不如意实在是不值一提。杰克马会因为申请肯塔基炸鸡店的工作被拒,而放弃实现人生大发展的长期目标吗!

人的底层思维如果想通了,即使没有“阿里”,杰克马也会因为“阿外”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只有当首富才需要运气,而广义的成功,却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而实现的。


因此,总结一下,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找出问题所在,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甩锅、放弃、或者急于求成,都不帮助问题的解决。

如果问题本身就是攀比引起的,那最好办(也可能最难办),让自己只和自己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处境更好,那就是赚了、成功了。如果自己混得一天不如一天,纵使给你个皇位,也开心不起来。

为什么说也可能最难办?因为人本能地需要获得外界的肯定,光是自我肯定对于一个人的本能需求是不够的,就像一个人给自己发行一张一亿元的支票,能开心吗!而和别人对比,就是最直接地获得外界肯定的一种方式,虽然这个肯定本质上也是自己发给自己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受到“不由自主地攀比”这种形式的困扰,基本上都是自己读书不够多,或者读书虽然多却基本都是网络小说,而引起的。真正多读书、多了解世界、以及多学习大自然的基本规律的人,内心的充实会让自己升级到不需要满足“获得他人肯定”这个需求的境界。

真正面对不如意的时候,最该做的就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要么是在帮自己复习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么就是一个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过程。总之,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提升个人能力和价值的过程。而当个人价值越来越高的时候,曾经的大多数问题和不如意都会自动消失。

当然,与此对应的,是你在更高的价值境界中,会遇到属于那一层的问题和不如意。这时,你就继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与价值,最终实现升级。然后,进入下一个境界,去继续面对那个境界的问题与不如意。


这样讲下来,有没有发现一个最开始的问题: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不如意甩锅给社会、认为是社会的错的时候,社会的每一个境界、每一个阶层都已经、正在、或者将要,面对他们那个层次的不如意与困境。如果你真的想要攀比一下的话,是不是发现大家都差不多,没谁真的处境比别人更轻松、更舒服、更顺心呢!

那么你还想什么社会、想什么别人呢,想自己呀!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然后坚持长期主义地去实践,我们就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这不是鸡汤,而是治疗焦虑的解药,还是在催你赶快去行动的号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