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怎样才能有所成就?

 探为观指 2022-05-17 发布于江苏

最近几年,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意识,可能比较危险,甚至进化到潜意识里:游客心态。由于读书、就业、再就业的原因,我好多年都一直在外面跑,每在一个城市都自然而然的产生游客心态。就是说,我只是暂时在这里读书、暂时在这里工作、短暂地在这里生活,没几年我就要回家的。

最后,这种游客心态似乎都进入到工作之中:我干这行也就这几年,过几年我就要进入某某行业了,毕竟现在做的不是我之前学的专业。从某种现实意义的角度来讲,工作上的游客心态,和所学专业关系并不大,而和赚钱多少关系最大。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发现,哪怕简历上确实能写一些履历了,自己内心还是慌得不行:飘了这么多年,居然没有一技之长!我要是因为某种原因失业了,再找一份能够让自己活下去的工作肯定没问题,但是要找一份高技术含量、高薪酬、高职位的工作,应该相当困难。

我发现,当我洋洋洒洒写这么多字和有缘人探讨“复利积累”的原理时,我居然自己都没有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领域开启复利积累!这相当于给别人推荐了一只连涨十个停板的股票,结果自己忘记买了!

因此,我反思了一下:这辈子想不想有钱?想。想不想职业生涯有一定高度的发展?想。想不想做成一两件能够吹牛吹一辈子的事业?想。以上梦想合起来,不就是人生有所成就嘛!

那么,人生怎样才能有所成就?直接说答案:尽早在某个领域启动复利积累的过程。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道理,我先聊几个反例。

第一个,关于钱。假如将赚很多钱作为人生有所成就的标志,那么中彩票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当然能。彩票中头彩那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就是第一桶金了。人生眼看着就要因此而起飞了。

但是,中大奖的人,能不能持久地拥有这么多财富,却是一个很多人都忽略的问题。就好像我们看童话故事,结尾通常都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很少有人去思考,王子和公主需要处理婆媳关系吗、需要斗小三吗、需要为过圣诞节去父母家还是丈母娘家而争执吗?

因此,拿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我们就是要进一步思考,中大奖的人能够确保自己的财富不被收割吗?或者,干脆就吃完用光、身体健康;不求财富天长地久,但求有钱的日子曾经拥有。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守得住财富的根本?

第二个,关于职位,或者地位。富贵富贵,富就是钱多,贵就是地位高。人怎样才能地位高?在单位溜须拍马,可能可以升职加薪;父母就是领导,打个招呼,不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当然也能平步青云;或者是站队站对了,一方得势,自己也跟着分封领地了。那么,同理上面那个问题:这样的职位或者地位落在我们头上,我们守得住吗?

第三个,关于做成一些大事。这个问题就更加直接了:什么样的事情,才算大事?怎么才能做成大事?

如果深入地将上面的灵魂拷问思考一下的话,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人生要想有所成就,跟自己进什么行业与企业,短期有关系、长期关系不大;跟自己的父母有什么背景,短期有关系、长期关系不大;跟自己学什么专业或者是否名校毕业,短期有关系、长期关系也不大。一切的金钱、权力、名誉,到最后都要归结同一个问题上来:你守得住吗?

如果不考虑“守得住”这个问题,人生要想取得瞬时的成就,倒是有很多办法,比如《刑法》就堪称一本百科全书。当然,应该也有不违法的途径实现短期的成就,但是守不住就意味着要从巅峰摔落,那样真的不疼吗!

因此,人生真正想要有所成就,而且是实至名归、哪怕丢了也能轻松再造一个的那种,真正有效的途径,或许也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尽早开启复利积累的过程,在一个领域持续投入,直至实现质的飞跃。

真正守得住的成就,都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再复制的。或许由于一些特殊机缘巧合的因素,没办法复制一模一样的,但是,复制一个同等级别的,肯定是没问题的。

说到这里,就要插播一则挺久以前的热门培训讲座内容了。挺多年前,无意中看到余世维先生的企业管理培训讲座,讲过权力的五大来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第一,组织制定权,就是单位说我是领导,我就有领导的权力,最弱;第二,奖励权,就是我给你什么好处,你替我办件事儿,第二弱;第三,惩罚权,就是我威胁你,不做到什么我就罚你,第三弱;第四,专家权,就是一项专业技术只有他会,所有人在这方面都听他的,次强权力;第五,典范权,就是人格魅力强大到一定境界,他说什么别人都尊重他、服从他,最强权力。

这样的排序其实很好理解:组织制定权,讲的就是一个虚名,这当然是最弱的权力。奖励权,用利益引诱,比那个虚名强一点,但是我们有什么不得了的利益,能够一直拿出来给别人呢?惩罚权,比奖励权强一点的原因,是我们本能地都害怕失去,比如奖励五十元让你不闯红灯,和闯红灯罚款五十元,哪个执行的效果更好呢!专家权之所以成为次强的权力,根本原因就是专家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少了他,这件事还真的就不转了,所以不得不服。而典范权,就是人格魅力,根本来源就是牺牲与奉献。

从某种角度来说,权力可以理解为来自对稀缺性的占有。回头看看上面的排序,人格魅力是不是最稀缺的;专家技能是不是次稀缺的;惩罚能力的稀缺性要高于奖励能力;而虚名是世界上最不缺的。

那么,稀缺性来自哪里?不就是看谁持久地在一个领域投入的大小嘛!一个保洁人员,为一家企业持续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奉献,哪怕能力真的做不了管理岗位,我相信,正常的企业老板对这位保洁人员一定会礼遇有加。专家技能就更加好理解了,弹钢琴就算没有任何天赋可言,持续几十年的练习,也足够让一个人达到专业水准了。

这背后的道理,就是复利积累的原理。复利积累的本质,就是量变产生质变。对于人类而言,本质上,就是对一项技能的持续实践,无论是大脑思维,还是体力运动,都能够形成并加强肌肉记忆,从而极其熟练地掌握一项技能。无论是打球、演奏乐器这类肢体活动,还是学习科学知识、思考常识道理,都会因为持续的刺激而加强肌肉记忆,从而实现熟练、甚至精通。

人生所能取得的守得住的成就,本质上是依靠自己的认知水平与专业技能达成的。因为这些才是任何人都无法从我们身上拿走的东西,除非物理上消灭我们。而认知水平与专业技能,都是要靠长期的积累与投入,才能获得的。

像我开头讲的游客心态,最重要的消极作用,就是让人无法坚持现在的选择,哪怕现状不是自己的选择。一旦不能在当前的领域持续积累,那么到了新的领域,自己又要从空白开始积累。如果真的不停地转换领域,那么就相当于自己的人生每隔几年就从零开始。别人坚持深耕一个领域,相当于好不容易攒到了十万块钱,而你却刚刚跳进一个新的领域,从零开始攒,那么同样存银行一年,谁的利息拿得多呢!

而这个世界最神奇的一个原理,就是复利原理。从零开始积累的时候,无论本金还是利息都非常少,增长的效果也非常不可观。但是当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质的飞跃就会产生,我们突然就发现本金和利息同时暴涨。而不停地换入新的领域,就相当于不停地将自己在前一个领域的辛辛苦苦的积累清零。那么,到了新的领域,复利积累又要从零开始,又要去熬那个漫长的低收益期,又更加深入体会但且不能接受那种挫败感。这样,怎么能实现质的飞跃?又怎么能够在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方面,达到能够创造成就并且守得住成就的程度呢!

因此,人生要想有所成就,尽早找准一个领域,然后就钻进去、坚持下去,开启复利积累的进程。不知不觉,过个几年就会发现,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就有一个质的提升。那时,经济报酬、职位地位、名誉称号等,就成为副产物伴随而来了。这是适用于所有人的通用方法,赶快开始复利积累吧!(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