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高考2022届高三年级考前冲刺试卷(新高考Ⅱ)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5-17 发布于山东

新高考2022届高三年级考前冲刺试卷(新高考Ⅱ)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算法推荐时代的“过滤气泡”

①“后真相”的释义为:诉诸情感和个人的信念要比客观事实对形塑公众舆论的作用更大。很多学者把它与社交媒体和个性化推荐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推动了假新闻的泛滥;同时社交媒体所使用的算法技术,导致了“过滤气泡”效应,使公众更不易接触到与自己想法相左的信息,加剧了群体偏见。

②“过滤气泡”概念最早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提出。他发现两个人使用谷歌检索同一词语,得到的结果页面可能完全不同;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浏览同一个新闻事件,看到的新闻倾向也可能完全不同。比如2010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帕里泽委托两位住在北部并且受教育程度相似的朋友在谷歌上搜索有关的消息。一位获得了其深水地平线漏油事件的信息;另一位获得的却是关于该公司的投资信息。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精准掌握用户偏好,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但与之同时,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也会筑起,令用户身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帕里泽将此称为“过滤气泡”。

③尽管“过滤气泡”受到高度关注,但事实上仍属于“新瓶装旧酒”。早在十多年前,有关“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协同过滤”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传播学家桑斯坦认为,信息的协同过滤会造成信息窄化,使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忽略同外部世界或者其他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导致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促使“信息茧房”的产生。处于“信息茧房”之中的公众有如“把自己封闭在自我设计的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异质的观点会被过滤掉,这无异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也有学者把“回音室”效应与虚假新闻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交媒体上聚合了相似的信息和同样的观点,使人们原本的态度不断被印证和强化,隔离了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异己的表达。人们听到的只是封闭空间内被放大的回声,而不是网络空间中全面而真实的声音。

④问题在于,随着算法推荐时代到来,大数据公司通过智能技术手段获得用户的阅读搜索痕迹,总结用户的习惯、兴趣和偏好,为特定群体实现精准内容发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操作。新闻传播概念实现了从“人被动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到“内容主动定位到感兴趣的人”的转变。用户的兴趣习惯成为内容推荐的核心要素,用户不再需要手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机器算法代替用户完成了选择的过程。

⑤正是出于对被左右的选择权的忧虑,人们尝试开展一系列“戳泡运动”来进行矫正,但这些措施总体上看只是一些算法逻辑上的技术调整,针对的是那些已经认识到“气泡”并意图解决“气泡”的用户。事实上,“过滤气泡”的形成非常复杂:既有算法推荐技术的推波助澜,也有人性和情感结构的内在需求,还与社会结构和权力息息相关,我们对此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必过于夸大“过滤气泡”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没有算法过滤技术,我们注定会被信息洪流所淹没。另一方面从前那种传统的、非定制的新闻也未必能保证多样性。“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是经过滤的媒体世界造就了我们所见的在线集结,还是本来就拥有不同信念的人建构了自我增强的过滤器”。这是一场技术与人性的较量,“戳泡运动”不仅需要不断改进算法技术,使用户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还需要借助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开展协商对话,凝聚共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之道。

(有删改)

1.根据本文文意,下列现象不可以作为论据支撑“过滤气泡”效应观点的是(3分)

A.搜索引擎利用搜索数值关系向用户进行关联词推荐。

B.购物平台利用历史订单信息为客户提供“猜你喜欢”个性化广告服务。

C.父母师长根据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D.网络阅读平台为用户随机推荐热门文章,并记录用户阅读情况。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新闻的泛滥应归咎于社会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

B.在算法技术上的改进调整,使用户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C.随着算法推荐时代的到来,机器算法代替用户手动选择新闻内容是未来新闻传播的方向。

D.“过滤气泡”,是技术、人性和情感结构、社会结构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浏览同一个新闻事件时,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很可能看到的新闻倾向也不尽相同。

B.用户身处在“网络泡泡”的环境中,“过滤气泡”会抑制理性对话,强化公众偏见。

C.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过滤气泡”,不能一味过于乐观,也不应夸大它的负面影响。

D.信息的协同过滤会造成信息窄化,“信息茧房”导致了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

4.第②段简述了帕里泽提出“过滤气泡”的推理过程。请分析画线部分的推理是否成立。(4分)

5.有人认为当下互联网的文化环境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分析的乡土文化环境有相似之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下面的材料,从现象和原因两方面阐述你的看法。(4分)

“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的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的戏,这个班子里演员所需要记得的,也只有一套戏文。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经常保存。”

(选自《乡土中国》之《再论文字下乡》)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所谓“过滤气泡”指“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精准掌握用户偏好,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令用户身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C项中“根据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制定未来发展规划”首先不在“互联网”的范围之内,其次这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令孩子生活在“网络泡泡”之中。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A.“归咎于社会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错误,原文说的是“很多学者把它与社交媒体和个性化推荐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推动了假新闻的泛滥”,是很多学者将之“联系起来”,认为“推动了假新闻的泛滥”,选项扩大了范围。B.“……是真正的治本之道”表述错误,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不仅需要不断改进算法技术,使用户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还需要借助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开展协商对话,凝聚共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之道”,由此可知,治本之道不仅需要算法技术的改进,还需要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平台。C.“机器算法代替用户手动选择新闻内容是未来新闻传播的方向”于文无据,原文只说“随着算法推荐时代到来……机器算法代替用户完成了选择的过程”,这是当下的情况,而对于未来的方向文中并未提及,且后文还有“戳泡运动”的矫正,可见未来未必按照这一方向进行发展。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D.“'信息茧房’导致了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信息的协同过滤会造成信息窄化,使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忽略同外部世界或者其他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导致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促使'信息茧房’的产生”,可见是“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在前,“信息茧房”的产生在后,其根本原因是“信息的协同过滤”。

4.答案示例一:部分成立。研究者举例进行推理,使用者具有相同生活和教育背景,并且利用同一网络平台,搜索同一新闻事件,而却得到了不同信息,事例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突出了平台利用用户偏好为用户打造个性化信息世界的事实,事例和结论有相关性。但个别事例无法推导出普遍经验,不完全归纳得出来的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够有力。另外,事例与结论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这一点缺少有效联系。

答案示例二:完全成立。这个事例强调使用者具有相同生活和教育背景,并且利用同一网络平台,搜索同一新闻事件,而却得到了不同信息,事例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有力地证明了平台利用用户偏好为用户打造个性化信息世界的事实,结论可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逻辑推理的能力。画线部分先通过举例论证,说明即使是居住地点相似、受教育程度相似的人,因其感兴趣的内容或从事行业的不同,即使使用同一搜索平台搜索同一新闻事件,得到的也是不同信息。

这一例证中,尽量排除了外界干扰因素,从而证实了“搜索引擎可以精准掌握用户偏好,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的结论。应该说,从例证到结论,逻辑推理是成立的。但是通过这两人搜索得到信息的不同,其实无法论证“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也会筑起,令用户身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因为例证中的二人并无“多元化观点交流”的相关内容,得出该结论较为勉强。同时,这个实验也是一个个例,对于严谨的实验来说,必须要有足够的样本和反复的重复实验验证,故而从一个事例中推导出结论,显得不够有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定其推理是完全成立,还是部分成立,阐明原因即可。

5.答案示例一:从现象来说,两者确实相似。当下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封闭、重复相同意见,过滤或者隔离异质观点的特点,与乡土社会中同一经验不断重复传递,而无需更新的特点十分接近。当下网络文化环境也受到人性和情感的影响,具有相同意见的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与乡土社会中经验在亲人熟人之间传递,情感联系紧密的特点相同。从原因来看,乡土社会是因血缘、地缘等因素限制而产生的隔膜,而网络文化环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受到媒体平台、信息技术的引导。原因不尽相同。

答案示例二:从现象来说,两者有一定相似性。①当下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封闭、重复相同意见,过滤或者隔离异质观点的特点,与乡土社会中同一经验不断重复传递,而无需更新的特点十分接近。②当下网络文化环境也受到人性和情感的影响,具有相同意见的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与乡土社会中经验在亲人熟人之间传递,情感联系紧密的特点相同。从原因来看,本质上网络环境中信息接受的被动性与乡土社会中个人接收先辈信息,而没有主动选择权,这一点也比较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分析的乡土文化环境的特点,从节选文段来看,“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的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经常保存”,可见其特点为:熟人社会,环境封闭,同一经验世代传承,反复重演,无需积累只需保存。

从现象上来说,这二者是很相似的,根据本文文本可知,当下网络环境的“信息茧房”“过滤气泡”等现象,“把自己封闭在自我设计的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异质的观点会被过滤掉”“社交媒体上聚合了相似的信息和同样的观点,使人们原本的态度不断被印证和强化,隔离了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异己的表达”,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重复相同的意见,过滤掉异质观点等情况是相同的。而处于同一“信息茧房”内的人彼此间的交流与联系无疑会比意见不同者紧密,正如同乡土社会中的熟人社会,情感联系紧密的特点相同。

从原因来看,可见仁见智。乡土社会主要是因血缘关系、地缘因素限制,生于斯长于斯,日常接触的只有熟人,只能接受熟人所传授的经验信息,难以与外界接触突破更新信息。而网络文化环境的过滤气泡“形成非常复杂:既有算法推荐技术的推波助澜,也有人性和情感结构的内在需求,还与社会结构和权力息息相关”,从这点来看,二者在原因上不同。

但若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来看,“乡土社会”是个人从小受到先辈经验信息的影响,只能被动接受、积累,而无须更新;网络文化环境的封闭也是因为“搜索引擎可以精准掌握用户偏好,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用户不再需要手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机器算法代替用户完成了选择的过程”,即用户同样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失去了主动选择权,从这点来看,产生的原因也有相似之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对一个村庄的认识

刘亮程

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

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

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

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当他们因一个鸡蛋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铁锨和你拼命呢。

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比如王家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在村里溜达一圈走掉的人,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除此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那些季节中悠然成熟的麦子,并不为谁而熟,我们收回它们,我们并不是收获者。一年中有一次,麦子忘了回家,我们就得走好几年穷路。那些岁月中老掉的人,常老于一件事情。随便的一件事,就可消磨掉人的一辈子,想想吧,这些事情有多厉害。我不说出来你会以为什么大事耗掉了人的岁月和经历,那些看来很小的事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我们村庄上空飞过的一群苍蝇,对应到世界另一地可能就是一群庞大的轰炸机。我们村里的一声咳嗽,或许才是造成某个遥远国度地震的真正原因。

这个村庄隐没在国家的版图中,没有名字,没有经纬度。历代统治者都不知道他的疆土上有黄沙梁这个村子,这是一村被遗漏的人。他们与外面世界彼此无知,这不怪他们。那些我没去过的地方没读过的书没机会认识的人,都在各自的局限中,不能被我了解,这是不足以遗憾的。我有一村庄,已经足够了。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

(节选自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文本二:

城市过客

刘亮程

进城谋生的第二天,我便在楼梯上摔了一跤。上楼梯时我不知道脚该抬多高、步子该迈多大。尤其下楼的时候,脚总是不敢果断地踩下去,担心下一个阶梯会不会是空的。这跤使我深信世上最坎坷的路就是楼梯。

本以为在乡下走了多年的坑洼路,走城里的平坦马路应该不成问题。可是车流如梭的十字街头我总是难以过去,前后左右的汽车和喇叭声使我仿佛置身兽群。我缺乏城市人的从容,城市人不怕车就像乡下人不怕狗。

我想,这座城市的许多尺寸不是按乡下人的标准和习惯设计的,适应它得有一个过程。好在我聪明,懂得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作参照。比如小汽车的门比狗洞稍大一些,进车门时就要比进驴圈时头再低一些;城市缺少尘土,不用常拍打衣袖和屁股,但手不能闲着,要时时摸摸口袋里的钱在不在;街道固然宽阔,但属于每一个人的路却窄得可怜,在人群中拥拥挤挤绕过一辆辆车一个个人时,比任何一条乡间小道都曲折蜿蜒。

城里真好,但我知道我变不成城市人。除了这座城市不给我落户,不给我一间安身的住房外,我还缺乏很多在城市生活的经验和素质。我的老师告诫我,要多向市民学习。我都三十多岁了,要学的东西很多。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只是这座城市的客人,永远是,无论寄住几天或生活几十年,挣一笔钱衣锦还乡或是变成穷光蛋流落街头。城市没一件属于我的东西。我把楼房当成一座座荒山去爬,那上面不会有我的家。我知道了一些人的名字,但从骨子里我们并不认识,我仅仅是流浪到城市的一个农民。我把地荒在家里,时常在夜半之时,怀念起我的家畜的叫声、我的女儿和妻子。

(节选自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一方面说乡野的孤陋生活局限了自己,一方面又用人人都有局限、整个人类都受局限来自我宽慰,表现出情感上的矛盾纠结。

B.“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最艰涩难读”是喻指黄沙梁这个地方非常单调、荒凉、封闭、落后。

C.文中说外来人到村里,“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这里的“幸运”是反语,实际上是调侃外来人运气非常不好。

D.村庄上空的一群苍蝇可能对应另一地的一群轰炸机,村里的一声咳嗽或许造成远方的地震,这些说法极度夸张,使文章妙趣横生。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竟然在楼梯上摔了一跤,认定楼梯是世上最坎坷的路,显示了“我”初到城市时的无所适从。

B.“我”感到城市不是为乡下人设计的,过马路这类在城市中稀松平常的事,却让“我”举步维艰。

C.“我”在城市没有户口和住房,所以为自己预见了两种结局:挣一笔钱衣锦还乡或者穷困潦倒流落街头。

D.“我”认为自己不论在城市生活多长时间,都只能是城市的一个过客,是一个在城市漂泊的农民。

8.赏析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点和效果。(6分)

9.有评论者认为,在作者刘亮程的笔下,黄沙梁“不再是单纯的故乡,而是灵魂憩息的地方”。请根据两个文本内容,探究评论者这样论断的理由。(6分)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情感上的矛盾纠结”不符合文意,作者并没有情感上的矛盾纠结,而是表现出一种理解的坦然。C.“这里的'幸运’是反语,实际上是调侃外来人运气非常不好”分析错误。根据前后语境,文中的“幸运”并非反语,而是作者借此形容外来人与黄沙梁关系的疏远。同时,作者也不是“调侃外来人运气非常不好”。D.“这些说法极度夸张”理解错误,这一说法有着科学依据,根据混沌效应理论,南美洲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可能引起欧洲的一场风暴。“妙趣横生”的说法不准确,这里的对比还是比较客观的。

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所以为自己预见了两种结局”说法错误。“挣一笔钱衣锦还乡或者穷困潦倒流落街头”并非作者为自己预见的结局,而是用假设语气强调自己永远是城市的客人。

8.①连续使用多个疑问句式,包括反问句式,强化了行文的语气,表明作者对乡亲的理解和对农民尊严的维护。②用性质上差别极大的事物作比较,如“一个鸡蛋”“半截麻绳”与“世界局势”“股市涨跌”,“张三堵渠拦坝”与“三峡工程”,形成强烈的认知反差,富有哲思,令人回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在画线句子中,作者将性质差别极大的事物作比较,如“一个鸡蛋”“半截麻绳”与“世界局势”“股市涨跌”,“张三堵渠拦坝”与“三峡工程”进行比较,这些看似差别悬殊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人却也许有着相同的感受。所以,作者通过这种比较,让读者形成强烈的认知反差,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同时,这样的表达富有哲思,令人回味。而在句式上,这一段文字使用多个疑问句式,包括反问句式,如“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等,作者此处运用问句,说明了乡亲们行为的合理性,表明作者对乡亲的理解和对农民尊严的维护。同时强化了行文的语气,给读者一种不容辩驳的感觉。

9.①作者生于斯长于斯,情感和精神已经与故乡融为一体,注定生死如一地归属于黄沙梁这片土地。②作者清醒地认识到黄沙梁虽偏僻荒凉和不为人知,但作为故乡,对自己却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③作者即便生活在城市,对城市却是疏离和排斥的,他心中念念不忘、魂牵梦萦的仍是故乡黄沙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文本一第二段“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可以看出,作者生在黄沙梁,长在黄沙梁,情感和精神已经与故乡融为一体,注定生死如一地归属于黄沙梁这片土地。从文本一最后一段“这个村庄隐没在国家的版图中,没有名字,没有经纬度。历代统治者都不知道他的疆土上有黄沙梁这个村子”“我有一村庄,已经足够了。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等内容可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黄沙梁虽偏僻荒凉和不为人知,但作为故乡对自己却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从文本二最后一段“我只是这座城市的客人,永远是,无论寄住几天或生活几十年”“我把楼房当成一座座荒山去爬,那上面不会有我的家。我知道了一些人的名字,但从骨子里我们并不认识,我仅仅是流浪到城市的一个农民。我把地荒在家里,时常在夜半之时,怀念起我的家畜的叫声、我的女儿和妻子”等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即便生活在城市,对城市却是疏离和排斥的,他心中念念不忘、魂牵梦萦的仍是故乡黄沙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汉高祖四年,武涉往说齐王信曰:“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必终为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武涉已去,蒯彻知天下权在韩信,乃说信曰:“楚人越彭城,转斗逐北,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间。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愿足下熟虑之。”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以乡利而倍义乎!”蒯生曰:“始常山王、成安君相与为刎颈之交,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之于句践也。此二者足以观矣,愿足下深虑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十年九月,(豨)遂与王黄等反,上自东击之。十一年冬,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舍人弟上变,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

B.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

C.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

D.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秦:项羽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因称关中为三秦。

B.足下:旧时交际用语,“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C.郎中:汉代专指帝王侍从官,其职责主要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D.舍人:古时可指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也可指显贵子弟或官称。本文中取后者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涉预测到即使韩信为汉王尽力用兵,在项王失败之后,仍免不了覆灭的结局。

B.韩信背楚归汉后,对汉王给他官职、兵众而心存感激之情,故而不愿背叛汉王。

C.虽然武涉和蒯彻对现状分析角度不同,但让韩信独霸一方、三分天下的建议相同。

D.蒯彻列举常山王张耳与大夫文种的事例,意在说明韩信与汉王关系淡薄,没有厚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2)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之于句践也。

14.唐人刘禹锡在《韩信庙》中唱叹:“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请结合所选文段,简要概括韩信悲剧产生的原因。(3分)

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计功割地”表意完整,“而”是连词,表顺承,“分土”与“而王之”连接紧密,“分土”前断开,排除A、B;“侵人之分”与“夺人之地”是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排除D。

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本文中取后者意”错,文中“舍人”意思是指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指前者。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意在说明韩信与汉王关系淡薄,没有厚交”错。结合“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可知,蒯彻列举常山王张耳与大夫文种的事例,意在说明再好的关系,也会因为贪得无厌和人心难测而生祸患。

13.(1)将军与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叛汉,与楚联合,三家瓜分天下而各自称王呢?

(2)以交情友谊而论,您和汉王就比不上张耳与成安君了;以忠诚信义而论也赶不上大夫文种与越王句践。

14.①韩信自以为功高;②韩信看重情义;③韩信不听劝告;④韩信没有政治远见;⑤汉王刘邦忌惮、猜忌韩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舍人弟上变。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可知,韩信自以为功高,得罪吕后;结合“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以乡利而倍义乎”可知,韩信看重情义,认为汉王信任自己,不能背信弃义;结合“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可知,武涉和蒯彻都劝说韩信,而韩信不听劝告;结合“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可知,韩信没有政治远见,在陈豨等人造反时不能看清形势;结合“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必终为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可知,汉王刘邦忌惮、猜忌韩信。

参考译文

汉高祖四年,武涉去游说齐王韩信说:“秦朝破灭后,按照功劳割地裂土,分封而各自为王,以便休兵罢战。如今汉王又兴师东进,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夺他人的封地。已经攻破三秦,率领军队开出函谷关,收集各路诸侯的军队向东进击楚国,他的意图是不吞并整个天下,不肯罢休,他贪心不足到这步田地,太过分了。况且汉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项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而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再次进攻项王。他是这样地不可亲近,不可信任。如今您即使自认为和汉王交情深厚,替他竭尽全力作战,最终还得被他所擒。您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啊。当前刘、项争夺天下的胜败,举足轻重的是您。您向右边站,那么汉王胜,您向左边站,那么项王胜。假若项王今天被消灭,下一个就该消灭您了。将军与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叛汉,与楚联合,三家瓜分天下而各自称王呢?”韩信辞谢说:“我侍奉项王,官位不过是个侍从官,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我说的话不被听,我的计谋不被用,所以我背离楚而归向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

武涉走后,蒯彻知道天下胜负的关键在于韩信,就劝说韩信说:“楚国人从彭城起事,转战四方,追逐败兵,乘着胜利,像卷席子一样向前挺进,声势震动天下;然后军队被困在京、索之间。汉王统领几十万人马在巩县、洛阳一带抗拒楚军,凭借着山河的险要,虽然一日数次战斗,却没有一点功效,这就是所说的智尽勇乏了。以我估计,这样的局面不是天下的圣贤就不能平息这场天下的祸乱。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不如让楚、汉双方都不受损害,同时存在下去,你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希望您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韩信说:“汉王对待我非常优厚,我怎么能因贪图私利而背信弃义呢?”蒯彻说:“当初常山王、成安君结成割掉脑袋也不反悔的交情,然而到头来,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祸患产生于贪得无厌而人心又难以猜测。所以我认为您断定汉王不会危害自己,也错了。大夫文种使濒临灭亡的越国保存下来,辅佐句践称霸诸侯,功成名就之后,文种却被赐死了。以交情友谊而论,您和汉王就比不上张耳与成安君了;以忠诚信义而论也赶不上大夫文种与越王句践。从这两个事例看,足够您断定是非了。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韩信说:“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让我考虑考虑。”

汉高祖十年九月,(陈豨)便与王黄等人起兵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从东面击打叛军。十一年冬,韩信托病没有随从击打陈豨,暗中派人到陈豨处,与陈豨谋划。他的舍人的弟弟上书告变,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

辛弃疾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

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阊阖②。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注】①汤朝美,江苏金坛人。曾被谪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后遇赦返乡。辛弃疾作此词送行。②汗漫,指太空。阊阖,指天门。“腾汗漫”两句喻仕途腾达。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词的开篇就希望汤朝美不要提及十年一梦的痛苦的谪放生活,体现出了对朋友的关心、关爱之情。

B.联想到友人要在春社日与儿女挥泪告别,作者心情沉重。“桃李”“花”等意象起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作用。

C.下阕中“治国手,封侯骨”两句是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肯定,“诗书勋业”则是作者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

D.本词既写眼前的实景,又描绘想象中的场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丰富了词的内容与情感。

16.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这一转折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6分)

1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联想到友人要在春社日与儿女挥泪告别,作者心情沉重”错误。“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一句是作者想象友人返乡后与家中儿女欢聚的情景。

16.①“常日念君归去好”体现了作者对身处蛮荒之地的朋友的担心,希望他早日返乡。②“恨别”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中年别”更增加了离别之愁苦。③一个“却”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更为深沉地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是说“从前常常祝愿您早日归家,可如今中年作别,令人伤怀”。联系“瘴雨蛮烟,十年梦”和注释①“汤朝美……曾被谪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后遇赦返乡。辛弃疾作此词送行”可知,汤朝美被贬谪到荒蛮之地整整十年,辛弃疾“常日念君归去好”,体现了作者对长年遭贬、身处蛮荒之地的朋友的关切之情,盼望他能早日还乡和家人团聚。

“而今却恨中年别”则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之时的依依难舍之情,一个“却”字与上文的“常日念君归去好”构成转折,体现了作者面临分别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盼望友人还乡与家人团聚,另一方面又舍不得和友人分离,表意真切动人。而“中年别”更加重了离别之苦,此一别,不知要何时何地才能相见,让人愁绪满怀,更为深沉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面对落花,多情而敏感的诗人们常常为之感叹,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借助物和人的反应,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3)白居易谪居浔阳,虽有山歌村笛,但“________”,欣赏了琵琶女的演奏后,感觉“___________”,于是请求琵琶女再弹一曲。(《琵琶行并序》)

17.(1)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呕哑嘲哳难为听 如听仙乐耳暂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骐骥”“壑”“嫠”“呕哑嘲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演出、传播平台带来的创作创新,也颇__________。近年来曲艺跨界融合、新媒体平台直播、短视频制作等__________。曲艺的演出空间从传统的茶园剧场扩展到互联网新媒体,带来观众几何级增长:音频平台上,曲艺板块是最受欢迎的板块之一;网络直播间里,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大大增强。曲艺欣赏和创作的门槛降低、参与度提高,使其多样化发展成为可能。由于曲艺借助中短视频平台成为青年人国潮新宠,不仅成为创作和传播曲艺的新生力量,也成为欣赏曲艺的生力军。不仅中青年演员转战新媒体书场,老艺术家亦能__________,给听众带来“新意十足”的评书艺术体验。说书+视频影像、莲花落+电子琴等多种形式创新,__________当下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受到年轻人喜爱和追捧。这些跨界融合突出曲艺博观约取的开放性、亲切性和灵活性,是一条探索曲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引人注目     风靡一时     革故鼎新     展现

B.举世瞩目     如火如荼     革故鼎新     展示

C.引人注目     如火如荼     与时俱进     展示

D.举世瞩目     风靡一时     与时俱进     展现

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举世瞩目: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举世瞩目”用在此处词语义过重,所以应选“引人注目”。

第二处,如火如荼:形容气势蓬勃,气氛热烈。风靡一时: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本处是说直播、视频制作等发展得很迅猛,所以选用“如火如荼”。

第三处,革故鼎新: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此处强调老艺术家也随时代而做出变化,所以应选“与时俱进”。

第四处:“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或明显地表现出来;“展现”强调使隐藏的精神品质显现出来。这里要与“生活状态”搭配,显然“展示”比较恰当。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曲艺借助中短视频平台成为青年人国潮新宠,不仅成为欣赏曲艺的生力军,也成为创作和传播曲艺的新生力量。

B.由于曲艺借助中短视频平台成为青年人国潮新宠,80后、90后、00后不仅成为欣赏曲艺的生力军,也成为创作和传播曲艺的新生力量。

C.曲艺借助中短视频平台成为青年人国潮新宠,不仅成为欣赏曲艺的生力军,也成为创作和传播曲艺的新生力量。

D.由于曲艺借助中短视频平台成为青年人国潮新宠,80后、90后、00后不仅成为创作和传播曲艺的新生力量,也成为欣赏曲艺的生力军。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语“新意十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上海市公安局发布消息,长三角地区户籍类证明统一调整名称为“户籍事项证明”。

B.剧场科技、智能舞台的应用成为一些地方的宣传噱头和引以为豪的“亮点”。

C.在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

D.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不应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19.B【解析】本句话有两处语病:一是“由于曲艺借助中短视频平台成为青年人国潮新宠”作为状语,后面句子缺少主语,可添加主语“80后、90后、00后”;二是“不仅成为创作和传播曲艺的新生力量,也成为欣赏曲艺的生力军”逻辑混乱,应先“欣赏曲艺的生力军”后“创作和传播曲艺的新生力量”。A项缺少主语,C项中途易辙,后面主语不是“曲艺”;D项逻辑混乱,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

2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A.引号表特定称谓。“户籍事项证明”是对物品的特定称谓。B.引号表反讽和否定。C.引号表引用。“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引用俗语。D.引号表突出强调。“新意十足”起着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内代谢废物不能有效清除,进而增加产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大脑能在人体睡眠期间清除清醒时神经活动沉积下来的β-淀粉样蛋白,    ①    它将难以被清除,而这种物质被视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物。睡眠不足还可能让人发胖。研究显示,晚睡以及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容易肥胖,即便白天补觉也难以抵消这种风险,反而会明显增加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风险。睡眠充足能修复DNA损伤。当    ②    ,神经元活动、辐射、氧化应激等因素会造成神经元中的DNA持续损伤。因此,DNA损伤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研究发现,睡眠可以“召唤”DNA修复系统,不过至少需要睡6小时才能予以修复。

    ③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双减”政策实施前,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普遍不足,且随着年级升高,睡眠问题发生率也会相应上升。“双减”政策实施后,61.53%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初中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的比例为51.82%;此外,有69.98%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家长赞同的学生减负措施调查结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根据第二段图文内容,概括三条影响中小学生睡眠状况的原因,每条不超过9个字。(5分)

21.①如果睡眠时间不足  ②我们醒着的时候  ③充足的睡眠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解析】①后面说“它将难以被清除”,那么睡眠不足的话自然无法清除它。再根据前面重要信息“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内代谢废物不能有效清除”,可知,此空需要填写“如果睡眠时间不足”。②前面说“睡眠充足能修复DNA损伤”,而本句后面接着说的是“造成神经元中的DNA持续损伤”,因此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我们醒着的时候”。③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出来的“双减”前后中小学生睡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变,可知此处应填的是“充足的睡眠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2.①评价体系单一;②课业负担繁重;③校外培训负担过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图表是“家长赞同的学生减负措施调查结果”,观察数据我们发现,“减少作业时间,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业效率”占34%,“降低学业难度”占13%,“减少在校时间”占4%,表明学生课业负担繁重;“不准公布考试排名”占5%,“调整学校课程设置”占10%,“减少语数外的课程内容”占3%,“增加体育音乐美术等内容”占13%,表明评价体系单一;“关闭培训机构”占20%,说明校外培训负担过重。以上三条是影响中小学生睡眠状况的原因。概括时注意每条不超过9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疫情期间,有日夜连轴转为医院送上暖心餐的青年;有在东京灯会穿旗袍为中国募捐善款的“鞠躬女孩”;有“我年轻,我先顶上”为抗疫而牺牲的年轻医生彭银华;有谷爱凌等活跃在祖国建设各方面的优秀青年……他们都在望着天边的光。

未来一定会变,但有一种东西永恒不变,那就是每一代年轻人寻找归属感的迫切需求。新时代是青年的时代,共青团想和青年们说,“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

我校“才乡文学社”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两种稿件;一是反映在疫情期间看到的“最美信仰”的文章;二是以“青年与信仰”为话题的国旗下致词。请你任选其一投稿,表达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这三则材料的核心是信仰,其中第一段是总领,呼吁人们树立信仰,强调信仰的作用。第二段则是结合时事,列举在特殊时期人们的信仰是怎样的,选取典型个人或者群体,用他们的信仰来凝聚众人的心,唤起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关怀和爱护,宣扬奉献精神、无私精神、大爱精神。第三段则包含了对青年寄予的厚望,这本来也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即眼中有光,心中有向往。

特殊时期的青年可以充当特殊人群中的平凡角色,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他们可以是青年志愿者、青年医护人员等。安稳时期的青年要时刻树立坚定的信仰,他们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有了信仰才有方向,有了信仰才能汇集成力量,新的时代是青年人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担要由青年人接下。所以青年人要努力,要让自己配得上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努力。综合材料,信仰是梦想实现之基,有了信仰,无论是特殊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没有能难得住我们的事情。众志成城,溪流汇海,让爱更接近爱。

再看任务:两种稿件,都与“信仰”有关。反映在疫情期间看到的“最美信仰”的文章,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思考,关键词是“信仰”,这点不要漏掉了。国旗下的演讲稿也需要抓住“信仰”这一中心,还要结合“青年”的责任与义务,注意遵循演讲稿的格式。

参考立意

(1)没有信仰的生命是残缺的生命。

(2)信仰是愚昧的天敌。

(3)信仰是普通人执着的追求。

(4)青年人要有信仰。

(5)信仰让生命有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