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丨刘军荣:我的青春记忆底片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05-17 发布于山东

随着岁月流逝,一些人一些事会渐渐忘却,但是有趣的章节却会镌刻在记忆的底片上,如点缀在夜空的星星,一直闪烁明晃晃的光亮。

三十五年前,我的高中学生时期,一群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憧憬,除了学习好的同学自我加压努力钻研课本知识之外,偏科严重的我在自习课上几乎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业余时间开始涂鸦文学作品,竟然得到一些同学的赞赏。

《读者》《辽宁青年》《故事会》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也是拓展我们视野的重要领地,潜移默化中给予我们新鲜的血液和营养。

一本杂志常常在班级里传递来传递去,有时,还要传递到外班级。白天来不及阅读时,女生们通常在被窝里打开手电筒沉浸其中。

高二下学期,我们班在董同学和孙同学倡议下,成立了“心心文学社”,秘密发展成员六七个人,我们有自己油印的刊物定期发行,上面刊发诗歌、散文、小说等,作者以我们几个成员为主,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热情高涨,刊物也很受同学们欢迎。

高中毕业了,同学们各奔东西,出于对文学的热爱,骨干同学之一孙同学上了电大中文系,我去了德州师专中文系,法院家属院十三号曾是我们的联络地点,院中那棵高高大大的梧桐树下,我们激扬文字、畅谈青春,微风徐徐,仿佛和弦。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握紧文学的手臂一直没有松开,终于取得省作协会员的资格,因缘际会,在单位上又加入到中国金融作协,去年,陵城区第二届“东方朔文艺奖”榜上有名。

因文字相遇、因文字结缘,一群握紧良善、握紧信念的人彼此以心中的雪花照亮前行的路,手持灯盏,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首嘹亮的昂扬向上的歌,有着青草一样的颜色,太阳一样的芬芳,青春的步履踏过的土地留下那么多值得自豪的往事,这就足矣。

如果以四季标注人生,青春无疑是属于春天的,中年如秋,像秋一样淡泊澄澈,收获满怀;老年如冬,像冬一样收纳万物,肃穆慈悲。

春天的号角总是给人期望和憧憬,那么,就让我们时刻对生活充满期望,盈满双眸的定会是繁星满天,精彩无限。

■作者:刘军荣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