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内有五积:寒积、气积、血积、痰积、食积,中医教你调理方法

 空谷幽兰80 2022-05-17 发布于广东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当中,受外界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人会陆续出现一些问题,多见的是这5种情况:

1、寒积:怕冷、四肢不暖、脸色不红润、精神萎靡;

2、气积:两胁闷痛、打嗝、咳嗽;

3、血积:身体胀痛、关节不适、头疼头晕;

4、痰积:湿气阻滞、大小便增多、全身乏力困重;

5、食积:胃部胀满,食欲不佳、便秘、大便干结;

图片

对于以上这5种情况,则是需要逐个地找到病因,从而去解决问题,对于寒积则是——辛温解表;气积是——宣肺提气;血积是——活血化瘀;痰积是——化湿利水;食积——健胃理气。

我们也都应该知道,这些症状并不是一天才形成的,而是长期如此,使体内的阴阳、升降、表里陆续出现问题所致,但要是一个一个的去解决也很麻烦,有一个方剂就很厉害,能把5个问题横扫一遍,他就是——五积散。

图片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苍术、桂枝、白芷、麻黄、甘草、厚朴、干姜、桔梗、枳壳、茯苓、半夏、陈皮

其中白芷、麻黄、桂枝、干姜可以驱散寒积;桔梗、枳壳能够消除气积;当归、川芎、白芍有化血积的作用;陈皮、苍术、甘草、茯苓、半夏可以祛痰湿;厚朴、陈皮能够解食积

其实,总整体上看——五积散是由多个方剂加减组成的一个复合方,换成公式看:

五积散大复合方=(麻黄汤-杏仁)+(半夏厚朴汤-紫苏)+(温胆汤-竹茹)+(当归芍药散-泽泻)+平胃散+二陈汤。

图片

”五邪“是一个以寒积为中心的相互影响的一个过程,所以,用五积散首先纠正外感风寒,内部生冷的问题,由表及里解决问题。

五积散解表温中,活血行气,祛湿化瘀,消痞去满,是很不错的复合方,但从药理看,湿热者、阴虚者禁用。

一个方子,能散寒积、气积、血积、食积、痰积,国人受益千年!

中医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从一开始的单味药治疗疾病,再到慢慢发展成为复方。

到了宋代,小方慢慢发展成为大方,动不动就是十几味药,二十几味药,随着药的味数越来越多,治疗的疾病谱也越来越广。

宋代有一个神奇的大方叫做五积散,五积散非常好用,以至于有一个谚语说“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

五积散是古代五积病的专方,五积是指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以寒积为主,五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

如果说腹部积聚可用少腹逐瘀汤,可如果这些积滞不局限于腹部,在脏腑、在经络、在血脉,甚至在四肢、头脑有各种积滞。怎么办?现代最常见,从小儿饮食过度引起的疳积,到妇人的子宫肌瘤,甚至肿瘤以及各类包块,中医把有形之物称为积,无形之物称为聚,所以积聚经常并称。

五积散主治五积之证。以寒为中心,首先是寒邪影响到了气、津、血的运行输布。

寒有内寒和外寒之分,但有时候并没有截然的分开,外寒往往以内寒为基础。如果一个人的阳气充足,往往不易受寒,若是阳气相对不足,又感受了外寒,内外合邪,此时最易犯病。里虚寒是基础,外寒是诱因。

总而言之,寒积是本证的主要因素。分而言之如下:

1、若影响到气,气机运行不畅。在肺,则表现为咳嗽;寒气在胃,影响脾气升清,不能升清气濡养头目,所以人会疲倦乏力、昏昏欲睡。

2、若影响到津,气机不畅,津液输布失常而成湿。若湿邪困阻肌表,则有全身酸痛的表现。

若湿邪困阻脾胃,则表现为恶心欲呕、腹泻。另外若湿聚成痰,则表现为咳嗽有痰,痰阻反过来也可导致气机不畅。

3、若影响到了血分,导致血瘀之证,一方面,疼痛往往会加重;另一方面,部分女性则会出现痛经。

五积散有十五味药,苍术、桔梗,枳壳、陈皮,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厚朴、干姜、麻黄。

现代用法:

苍、白术各15g,桔梗18g

麻黄、枳壳、陈皮各15g

厚朴、干姜各12g

姜半夏、茯苓、甘草、白芷,当归、

白芍、川芎、肉桂各9g

现代用法系根据来春茂先生的经验配制,白术健脾较苍术强,苦甘性缓;苍术辛苦性烈,故前者补多于散,后者散多于补,若脾虚湿困,补运兼施,宜二术同用。

上药,碾细过筛为细末,收贮勿泄气,成人每次服3~5g,开水送下,或用生姜、红枣、葱头等煎汤为引。

五积散是一张综合性的大复方,第一组药物就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苍术、厚朴、白芷、干姜。这不正是二陈汤和平胃散的合方吗?

此二方最善降阳明胃气,消化肠道里积寒湿,所谓阳明胃经乃周身上下最大降机,此处一降,周身气机莫不随之而降。故而南方的时方家崇尚脾胃论的医者莫不喜用二陈汤或平胃散,以调平胃气,使化源有本。

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说道:“万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之患。”《黄帝内经》又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俗谚又说,病从口入。这是指饮食不当,大饥大饱会导致各种疾病。

当今时代生活水平变好,普遍饮食过度,导致脾胃超负荷收纳运化,久之便容易劳伤脾胃,因虚而致积,从而虚实夹杂,百病丛生。故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五味之过,疾病蜂起。”此诚不欺之论也。

第二组药物是肉桂。肉桂,我们知道它主要是补肾阳的,其实它还可以强壮我们的心脏,使心脏功能强大。我们的身体两个最主要的阳气来源,一个就是肾阳,一个就是心阳。阳气足了,身体的寒气自然就会慢慢散去。

配合干姜,守而不走,也是帮助制阳光,消除阴翳积滞的效果。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肉桂和干姜,使这些寒积能够气化,长期闭郁的毛窍可以透发。这股阳气一动,那些类似于冰疙瘩的积块就会开始消融,如同冬雪碰上春阳即当融化。

第三组药物是麻黄、枳壳、桔梗,调理胸肺气机,开发肌表。因为肺主皮毛,肺为华盖,五脏之内寒都由脾胃饮食过度所致,五脏之外寒都由肺之皮毛受寒而起。它们通常是互为因果的,里伤寒容易诱发外伤寒,外伤寒容易加重里伤寒,故《黄帝内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

人体皮毛和肠道是相通应的,皮毛收引,肠道容易郁滞,肠道郁滞肌表开发也会不利,所以张仲景《金匮要略》把“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放在一起,五积之意,昭然若揭。治疗之法,除了化散外寒,同时要消化里积,表里同治,乃为治积之大法也。

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容易造成瘀血,故久病多瘀。用当归、白芍、川芎,疏通瘀血,条达肝气。这是第四组药物。

据所见,在农村行医者大都备有五积散,该方运用范围广泛,医生喜欢用,群众欢迎,为常用有效验方。名老中医来春茂先生也非常推崇此方,来先生当年在农村走村串巷行医时,五积散救治百姓于乡野间,疗效生动活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