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作者:孙连宏 关于“风花雪月”,我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在以往的岁月里,“风花雪月”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闲人无聊时候的无病呻吟。我们以往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这些是属于“腐朽没落”的东西,是属于“资产阶级”情调。至少,它是无用的东西,如果现在,我们依然抱有这样的意识,则千万不可。因为那种“教育”非常有害,它耽搁了我们对人性的品味与认知。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回自我”,所以,正确看待并且理解“风花雪月”,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它有关于我们对自己,对人性,对世界的正确认知。风花雪月,到底是什么?其实稍认真看一下就知道,它几乎就代表大自然的征候。甚至是四季特征的表现,它本属于自然物,何来腐朽与没落,对吧。另外它被认为“闲”,也是一种误区。这种“闲”,何尝不是一种恬淡与冷静?何尝不是一种返璞归真?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沉淀?所以,认知它的自然属性,以及它对人们的境界熏陶与影响,让自己静观其变,道法自然,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境界。 风花雪月是一种“雅”,更是一种自然。我们贴近风花雪月,其实就是一种“回归”。这种“雅”,来自自然的净化与提炼,来自我们的自我沉淀。所以,要正确看待它,潜意识里接近它,亲近它,融化它。 人称诗词为一种“雅”,但凡说到“雅”几乎都带有一种“仙气”,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其实不是的。所有的“雅”,皆是“提炼”后的产物。对日常的提炼,对世俗的提炼,对自然的提炼。也就是说,所有的雅,皆来自于“俗”,对其净化,对其凝炼,对其提纯,自然就雅了起来,雅来自于俗,当然不能脱离俗的痕迹。这种痕迹,我们叫做“接地气”,或者称其为“风”,具有接地气的雅,因此也称为“风雅”,换句大家都熟悉的说法就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这句平时都用来形容什么?对,形容“艺术”。也就是说,“雅”本身就具有艺术性。 从俗到雅的过程,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需要学习,需要反思,需要实践,需要悟。再用“看山”来做比喻。俗,就是看山就是山。雅,就是看山不是山。风雅,就是看山还是山。如此,从俗到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人生觉悟的过程。修炼修行,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事情。一种认知,一种经历,一种反思,一种顿悟,就是修炼的提升,而诗所以为诗,它不是文字游戏。文字艺术只是一种“表现”,以文字的组合来表现…表现一种意境、一个念想、一个灵魂、一种感觉。 所以,我们学习诗词写作,就是一种修行。不要拘泥在文字的堆砌窠臼之中。字以意动,意以心生,心以目及,目以致远。风花雪月就是一种雅,而且是“风雅”。所以,风花雪月是一种境界,而且是很高的思想境界。我们就是要追求这种“风花雪月”,而且理直气壮地追求。不是“装”,不是“炫”,也不是为了“虚荣”。我们为了,求真!为了让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风花雪月是自然,甚至是道。追求风花雪月,就是一种自然的回归。 记得一首诗,是这样 春风春日有时好 春风春日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开 花开又被风吹落 还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自然景物,一旦入诗,其实都被赋予了人情味,入诗的景语,已经不单纯为景语,它已经成为了“情语”。 所以,从“风花雪月”说起,就是因为,它们是景语词,更是情语辞,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情景之辞。认知,就从自然环境中开始。以文学的手段凝炼,以思之所往融合,它就成为了“诗”。因此,言诗的过程,无疑都是用心的过程,甚至是动情的过程。正所谓“无情之人勿言诗”,就好像,我们形容天气,晴天阴天本寻常。但是入得诗来不一样。心情不好的时候,晴天白日,我们也会“阴云密布”。心情大好的时候,即使阴雨绵绵,我们也能看到阳光。所以,境由心生。诗境,也是心情决定的,而你此时的心境情味,其实就是你诗的“主题”,或者叫“诗味”,或者叫“诗脉”。以心看景,景色随心。以心驭景,景语如情。景物一旦融合了心意,它注定缭绕不尽,挥之不去。即使辞尽,意也不尽矣。 好,闲说如此,仅供参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