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髂腰肌的附着以及功能,下面这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髂腰肌的损伤成因以及症状表现。 髂腰肌的常见损伤成因包括压力负荷过重或长时间处于过度屈髋位以及其他结构、功能因素。 压力负荷过重例如背、扛重物或不正确的仰卧起坐等,这会增加运动中对脊柱稳定性的需求,进而增加髂腰肌的负荷,造成超负荷或过度使用,引发髂腰肌急、慢性损伤。同时,性活动也是髂腰肌损伤因素之一。 长时间处于过度屈髋位例如长期久坐,驾驶等,尤其是当躯干前倾、屈髋屈膝,且膝关节高于髋关节时,如骑摩托车、蜷缩着睡觉等,使髂腰肌长时间处于短缩的位置不动,也会引发髂腰肌的疼痛。 其他结构、功能因素如双下肢不等长(长短腿)或脊柱侧凸,导致脊柱、骨盆带的肌肉长度张力失衡,以及胸腰结合、腰骶结合、骶髂关节的活动受限或功能障碍;呼吸模式紊乱或核心力量不足导致的腰椎稳定性下降,以及其他屈髋肌的短缩、无力,造成髂腰肌过度代偿;引发髂腰肌的急、慢性损伤以及疼痛。同时,臀肌或股后肌群的短缩会引发骨盆的向后倾斜,也会增加髂腰肌的负荷,引发损伤。 腰大肌引发腰背部脊柱的深层疼痛,沿胸椎下段延伸至骶髂关节,甚至到达骶骨和臀部内侧的近端。髂嵴可引发大腿前侧、腹股沟区的疼痛。在直立或负重时疼痛加重,从坐位站起以及咳嗽、打喷嚏时疼痛明显。无法平躺、翻身困难。髋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屈和伸。由于疼痛的限制,患者常常会以弯腰、驼背、屈髋屈膝并伴有大腿外旋的姿势站立,严重时无法直立与行走,只能以手撑着膝盖走路,甚至只能靠手和膝盖爬行。斜靠时疼痛减轻,屈髋屈膝位时明显缓解;患者常主诉腰部疼痛无力和脱节感、腰膝酸软。 腰小肌综合征由腰小肌及其肌腱的紧张所引起,好发于13-15岁左右的青少年,女性对于男性,症状类似于阑尾炎,通过相关医学检查可作出鉴别诊断。一般认为腰小肌综合征可能由于在青春期时,骨盆和周围肌肉的生长速度不成比例导致的。 同时,由于髂腰肌附近有多条神经穿过,包括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以及生殖股神经,这些神经皆走行于肌间隙中,甚至经肌腹穿出。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疼痛和这些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时,应考虑到髂腰肌导致的神经卡压的可能性。如髂腰肌紧张卡压生殖股神经会导致腹股沟、阴囊或阴唇、大腿近端前部的疼痛和感觉异常。 以上就是髂腰肌的损伤成因以及症状表现的相关内容,下一篇文章将为大家分享关于髂腰肌的评估检查以及处理思路和方法。 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评论! ![]() ![]() |
|
来自: 新用户51215736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