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帽状筋膜挛缩导致的颈部紧篐感

 新用户51215736 2022-05-17 发布于新疆

图片

浅层的帽状腱膜可视为头部头部几块浅表肌肉的巨大肌腱,这些肌肉包括了额肌、枕肌与耳肌,其血供极为丰富。它向前移行至表浅肌肉腱膜系统直到颈阔肌,而颈阔肌又与胸部浅筋膜相连接,所以帽状腱膜向前可以直接影响到胸部浅筋膜。其向后移行于项韧带,项韧带主要附着的肌肉就是斜方肌,而鉴于斜方肌的走形、整体面积和附着处,所以其功能也较为复杂,也是诸多头颈肩和上背部问题的来源。正是由于这些连接的存在使得帽状腱膜在各个方向都处于紧绷状态,当一块肌肉收缩时,帽状腱膜在特定方向上的延展度增加,所以帽状腱膜对于平衡这些肌肉的张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颈深筋膜富含本体感受器和肌梭,能与眼球、迷路共同调节头部位置。此筋膜联结所有的本体感受器。临床实践当中,颈深筋膜的过度紧张常引发眩晕。颈部本体感受系统包括椎间关节的机械感受器、深筋膜、韧带,以及位于颈椎深、短肌肉中的肌梭。来自颈部感受器的感受信号和来自前庭系统的信息一同被处理。颈部感受器输入 和前庭输入有大量的解剖学关联。如果来自前庭或颈部感受器的位置信息不准确或不能被中枢神经系统识别,那么就会发生头部位置的错误定位。

图片

  临床和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混乱和(或)器官损伤会造成与前庭疾病类似的症状:眩晕、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颈部肌肉的张力过高引起的机械感受器活跃会导致前庭系统功能紊乱,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动与前庭系统或其他参与维持身体平衡的感受系统的冲动不同。冲动不协调会导致前庭脊髓束和前庭-眼球反射的反应不充分,表现为眩晕和眼球震颤。头颈部感受器的过度活跃也会导致体位肌痉挛的反射调节的紊乱,表现出“大体不稳”头痛多由帽状腱膜的过度紧张引起。在紧张性头痛的患者中,颅骨肌筋膜组织的张力和肌筋膜触发点的数目相对上升。颅骨肌筋膜组织来源的痛性刺激延长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疼痛通道的敏化,可能是阵发性紧张性头痛向慢性紧张性头痛转换的原因!

现在转发北京针刀医学研究院的一个案例供有帽状筋膜挛缩的病人参考!


病案举例
    泽多某,女,63岁,藏族,四川阿坝州人。就诊时间:2011年12月27日。患者以头痛眩晕经常晕厥伴双手麻木10余年为主诉入四川康骨医院。该患者患头痛、眩晕、心慌、失眠头部紧箍10余年。病情时轻时重,发作时头痛剧烈并有紧箍感,自己形容如“头戴钢盔”,双手间断性麻木、发凉。无踏棉感,二便正常。每次求医均就诊于内科或神经内科,往往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或“不定陈述综合征”。经多方求医均未得效果,其儿媳患颈椎病在本院治愈遂介绍来院就诊。查体:头颈项部软组织僵硬,头皮拒绝触碰,C2-7棘突上、棘突旁可触及多个压痛点及条索,颈部各方向活动均明显受限,尤以前屈受限严重,不能低头。引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均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Hoffman征疑似阳性。左小臂外侧、双手外3指感觉减弱、麻木。肱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均未引出,双膝腱及跟腱反射(++) ,巴彬斯基征(-) ,奥贲汉姆氏征、克尼格氏征均未引出 。颈椎五位DRx线影像报告:a. 颈椎周围软组织影呈现白色较高密度影b. 生理曲度变直 c.寰齿间隙不等宽-左侧较右侧宽 d.后纵韧带钙化e.颈3-6椎体前缘、颈4、5钩椎可见不同程度增生e.3-4,4-5,5-6椎间孔变形伴狭窄。颈椎MR影像报告:生理曲度变直,颈3-5水平后纵韧带钙化继发椎管轻微狭窄,颈3-4,4-5,5-6,6-7椎间盘突出,颈3-6椎体前缘及小关节增生。12月28日北京举办全国微创穴位埋线技术研修班--点击查看
    诊断:颈椎病(椎动脉-交感神经-神经根混合型合并帽状筋膜挛缩)
    治疗经过:首次行帽状筋膜和上颈段针刀松解(图5-3,)后,患者头痛、头部紧箍感和 “头戴钢盔”症状即刻消失。之后,每隔5天行中颈段、下颈段及肩背部各一次针刀加手法治疗后,上述有症状均明显改善。头痛、头部紧箍感和 “头戴钢盔”再未出现。住院14天,针刀治疗三次,达到治疗预期,疗效满意出院。一周后电话随访,除仍有左手小指麻木外,其余症状均消失,患者特别强调困扰她多年的头部紧箍感和 “头戴钢盔”再未复发,提高了生活质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