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气痛,肝气胀!送你一味中药!9味中药功效详解,一药一图

 新用户49686918 2022-05-17 发布于黑龙江

1、乌梅:酸涩性温。

文章图片1

(1)酸涩收敛:用于止泻、止血、止痢,兼敛肺止咳。

(2)生津止渴:

(3)驱蛔止痛。如乌梅丸,还可用于诊断是否为虫痛的试验治疗,用乌梅6-9g煎汤一大杯,让病人喝下,痛减者按虫痛治疗,痛不减重新辩证,如没有乌梅也可用醋60ml饮之。

乌梅生用生津止渴、涩肠、敛肺;炒炭用止血。山楂不涩不收,消积破气;乌梅酸涩收敛,敛肺涩肠。现代研究乌梅抗菌谱广,可用于肠炎、痢疾,有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作用,治疗胆道蛔虫症、疟疾、钩虫病有效。

2、川楝子(金铃子):苦寒有小毒,入肝经疏肝气。

文章图片2

常用治肝气痛,肝气胀,胁痛、疝痛、胸脘满闷疼痛,配伍元胡、木香、青皮、厚朴、香附等;还引心包经火热下行,清利湿热。川楝子配元胡用于热性胃痛;配枳壳、香附用于肝热胁痛;配乌梅、川椒用于蛔虫腹痛。

苦楝子杀虫,川楝子疏肝理气,治疝。炒川楝子疏肝,治疝;生川楝子清热。

3、芦根:甘寒,清热生津。

文章图片3

(1)清热解渴:甘能生津,寒能清热降火,上清肺热,中清胃火,下利小便,引热从小便排出,对温热病初起之发热,口渴、微咳、头痛等,如桑菊饮,温热病热入气分,热邪伤津致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小便短赤等用白虎汤加芦根、天花粉。

(2)清肺热:风热犯肺致肺热咳嗽,痰黄,口渴,喉痒,甚痰中带血等,配杏仁、桔梗、金银花、生石膏、知母、瓜蒌、牛蒡子、大青叶、黄芩、栀子等,对肺内素蓄毒热又受外感之邪束闭皮毛,肺气不宣,郁壅化脓而成肺痈,见胸满、胸痛、咳嗽、发热、痰中带脓血,痰腥臭者,用千金苇茎汤(芦根冬瓜仁薏苡仁桃仁),一般初起可加荆芥、银花、连翘、黄芩,中期吐腥臭脓痰多时加桔梗、白及、甜葶苈子,后期脓痰已排尽加沙参、天花粉、生黄芪等。

(3)清肺透疹:小儿麻疹早期,用芦根30-60煎水数次服或加同量西河柳一同煎服,清泻肺热,使麻疹容易出透。天花粉偏入胃经,清胃热,生津止渴,兼解毒,消肿,排脓,生肌功能;芦根偏入肺经,兼清宣肺热,治肺痈透麻疹功能。

4、黄柏:苦寒,清热燥湿,坚肾益阴。

文章图片4

本品坚肾、清热而益阴,故清热降火,常配滋阴药用于清阴虚阳亢所致虚火,如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现代研究抗菌与黄连差不多,对阿米巴痢疾、利什曼原虫也抑制,有降压及血糖作用。

焦老常用黄柏或黄柏炭加白茅根或茅根炭、大小蓟、川断炭、猪苓、茯苓、木通、生地等用于泌尿系感染、尿血等。清热燥湿用生黄柏;坚肾清虚热用盐黄柏;治尿血便血用黄柏炭。

5、大青叶:苦大寒,清热解毒,凉血。

文章图片5

最常用温病、瘟疫致高热神昏,咽喉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出诊发斑,吐血衄血及丹毒,痄腮,猩红热等配玄参、生地、生石膏、知母、黄芩、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丹皮、水牛角等。焦老常用大青叶15 黄芩6-9 板蓝根9 玄参9-12加减治疗痄腮效好。

6、青蒿:苦寒,有清凉芳香气味,主用为清热药,并清凉解暑。

文章图片6

(1)清虚热:温热病恢复期因邪热伤阴,阴分余邪未清,症见暮热早凉,口干舌红,如青蒿鳖甲汤;

(2)骨蒸痨热:阴虚火旺致骨蒸痨热、盗汗、咳嗽、痰中带血、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等,用青蒿清血中伏火,除阴分伏热,退骨蒸痨热,配伍鳖甲、秦艽、知母、地骨皮、胡黄连、生地、丹皮、白薇、当归等。

(3)疟疾寒热:对疟疾定时寒热可配伍小柴胡汤加槟榔、草果。

(4)解暑热:用于夏季受暑,身热无汗,肢体困倦,胸闷不畅等。青蒿尚有清肝胆之热而明目和退黄作用。地骨皮泻肝肾虚热,退有汗骨蒸,兼清肺中伏火;青蒿清肝胆虚热,退无汗骨蒸,兼除温热久留。柴胡和解表里,主治邪居少阳之寒热往来;青蒿清肝胆虚热,兼治温热留连,寒热交作,似表似里,类虚类实,或暮热早凉,久久不愈。

7、小茴香:辛温,温肾祛寒,行气开胃,治疝气疼痛要药。

文章图片7

下焦有寒致肝肾虚寒气逆而致小肠疝气,少腹疼痛,小腹坠胀,睾丸肿胀疼或偏坠牵扯痛,配伍乌药、青皮、川楝子、橘荔核、吴茱萸、木香、葫芦巴治疗睾丸结核、慢性睾丸炎等。

小茴香入下焦,温经散寒,治胞宫虚寒致月经后错,行经腹痛,腹部喜暖,月经黑有块,配伍红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川楝子、元胡、五灵脂等。葫芦巴、小茴香均温肾散寒、治疝,葫芦巴偏陈久痼寒;小茴香偏浅近新寒。吴茱萸、小茴香俱治寒疝,吴茱萸偏温肝,小茴香偏温肾。小茴香生用偏理气,炒用温肾。

8、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消肿散结,能利肺气

文章图片8

化寒痰水饮,对于寒痰水饮、结聚于胸胁,肺失宣肃,气逆不降而气喘咳逆,胸闷胁痛等症,如二三汤、控涎丹(甘遂3、大戟3、白芥子6)治疗气喘两胁作痛。

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胁旁寒痰结聚,因寒痰结滞而起肿块,皮色不变、不热、不痛等为阴疽,如阳和汤,水煎后加白酒少许,亦可治下肢闭塞性脉管炎。苏子降气化痰,莱菔子行气消痰,白芥子温肺豁痰。葶苈子苦寒,泻肺行水,偏治痰水在胸膈。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偏除痰在皮里膜外、胁旁,外敷用治面神经麻痹,现代研究白芥子外用能刺激皮肤,扩张毛细血管,为皮肤粘膜刺激药。使用大量白芥子后,可使心容量和心率下降。

9、五灵脂:甘温,活血散瘀,通利血脉,主入肝经血分,治男女一切心腹胁肋诸痛,常用于瘀血致各种疼痛。

文章图片9

(1)胃脘痛:配伍蒲黄、乳香、元胡、良姜、香附等;

(2)腹痛:配伍当归、白芍、川芎、桂枝、吴茱萸、丹参、炮姜等,少腹痛加川楝子、小茴香、葫芦巴等。

(3)胁肋疼:配伍柴胡、枳壳、青皮、白蒺藜、片姜黄、皂刺、赤芍等;

(4)关节痛:配伍鸡血藤、桑枝、桂枝、附子、松节、威灵仙、当归、红花、羌活、独活、炙山甲等;

(5)痛经及产后腹痛:痛经配伍当归、桃仁、川芎、熟地、红花、白芍、蒲黄、香附、川楝子;产后腹痛配伍蒲黄、泽兰、牛膝、坤草、元胡、炮姜、川芎、红花、桃仁、当归等。五灵脂主用于活血散瘀,无生血作用。前人有五灵脂炒用治痰涎夹血结成窠囊而致咳嗽痰中带血,时发时止,多年难愈的记载。焦老曾在应证汤中加炒五灵脂治疗支气管扩张咳血有效。现代研究有环节平滑肌痉挛作用。畏人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