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的巷(1)

 龙在飞op4opwes 2022-05-18 发布于浙江
*文字、部分旧照来自网络
*编辑制作:高志良
*《杭州的巷1》编入:
祠堂巷 孩儿巷 十五奎巷
大塔儿巷 小营巷 蔡官巷
大井巷 三元坊巷 下袁井巷
小庙巷 王马巷 五柳巷
太平坊巷 太庙巷 比胜庙巷
水陆寺巷 牛羊司巷 乌龙巷
文星巷 石贯子巷 东园巷
瓦子巷 白马庙巷 包龙桥巷
岳官巷 皮市巷 百井坊巷
竹竿巷 羊坝头巷 扇子巷
严官巷 姚园寺巷
祠堂巷 
在热闹非凡的河坊街上,安静地藏着一条挺不起眼的小巷,不显山不露水,一如杭州小巷的一贯风格。只有在看到42号黑漆大门之上的黑色大理石碑刻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于谦故居。祠堂巷南起河坊街,北越东西向的高银街、高银巷,一直到太平坊巷。原来叫南新街,是南宋后新辟的街巷。因于谦故居后来改称怜忠祠,故有此巷名。
1989年整修后的于谦故居,至今仍是粉墙黛瓦,条石台阶,黑漆大门,前后共三进院落,一派明代建筑风格。  
孩儿巷 
是杭州人最熟悉的小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寓居临安(杭州)砖街巷时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砖街巷,就是现在的孩儿巷。民间传说孩儿巷98号是陆游住过的宅地。这幢古宅始建于南宋,距今约800年,又经元、明、清各代不断修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地标物”。
关于“孩儿巷”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南宋时期这里专门卖儿童物品,二说是这里以前有很多做泥孩儿的手艺人,很是闻名,所以叫“泥孩儿巷”,后来改成“孩儿巷”。
十五奎巷 
十五奎巷南与城隍楼牌相通。宋曾名竹竿巷,属长庆坊。十五奎巷名有两说:一说巷内徽州会馆有一大石龟,俗名石乌龟巷,因嫌其不雅,改称十五奎巷。另一说,明嘉靖年间,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明隆庆年间,总督胡宗宪平倭有功,此寺改为祠祭祀他。
巷内原来还有祭祀行刺秦桧的殿前小校施全的施公祠以及玄妙观,现已毁。巷东口之四眼井,为千年古井。 
大塔儿巷
  皮市巷附近的大塔儿巷11号,曾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出生的地方。戴大诗人兴许便是在这条巷子里瞧见的撑着油纸伞,眉头凝着淡淡忧愁的“丁香姑娘”。如今的大塔儿巷只剩下不到20米的长度,旁边的小塔儿巷也好看,斑驳的白墙露出些内里的青砖,青石板的路面已油光锃亮。
  大塔儿巷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东起皮市巷,西接下华光巷,与小塔儿巷形成丁字形。因毗邻觉苑寺,寺内有城心塔(含位居城市中心之意),巷由此得名。1966年改名为灯塔巷,1981年恢复旧名。
小营巷
  解放路浙二医院后门外的小营巷里,有两位名人值得纪念,一是曾视察这里的毛主席,一是太平天国的昕王府。当年小营巷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得好,连毛主席都要来这里亲自看一看。如今这里成了杭州传统建筑特色街坊。
这里曾经是南宋小朝廷的禁军营地,附近的银枪班巷、金枪班巷暴露了小营巷前世的秘密。  
蔡官巷
  100多年前,被胡适夸为“中国一代才女”的林徽音便出生在蔡官巷的一幢民居内。站在蜿蜒曲折的蔡官巷里,望得见俊秀的吴山。
大井巷
  宋时为吴山坊,坊内有大井,称吴山井巷,俗称大井巷。相传此井为五代吴越时德昭国师所凿,周四丈,其水甘冽泓莹洁,异于众泉。南宋绍兴年间,太尉董德元捐钱购石板盖上,中凿五眼。宋七年(1247),临安大旱,城井皆涸,独此井日下万绠,不盈不减,都人神之。安抚赵与 在井旁立祠保护。明洪武初,参政徐本立石刻“吴山第一泉“五字。背面记述此井在南宋年间大旱利民之事,今碑已废。(钱14)大井巷内围绕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年代最早的是:明代万历元年(1573)在井旁开设了一家朱养心药室,汲取井水炼制专治疮毒的膏药。据《乾隆府志》记载:朱养心,余姚人,幼年入山采得方书,专治外科。迁来大井巷开药室,手到病除,远近驰名。旧时杭城多火灾,惟朱养心从不受害,传说曾有乞丐(道士)遍体生疮,哀求诊救,经主人款留调治百日而愈;乞丐临别时在堂上画了一条喷水的乌龙,掷笔而去。  
三元坊巷
  三元坊巷对方便弄,宋为修义坊。俗称凌椒姜巷,为屠所聚,亦呼肉市巷。据《说杭州》记载,明淳安人商略尝住此巷,他参加乡试、会试、殿试均得第一,“连中三元”,后官至兵部侍郎、春坊大学士,地方官员遂在巷口建青石碑坊,记得“三元坊“三字,遂改巷名为三元坊巷。  
下袁井巷
  在巡抚署北,即抚宁巷北侧。明《万历志》称这里为袁酒巷,因有南宋时当过京兆尹的袁彦纯曾在这里卖过酒,故有此名,后讹称袁井巷。
小庙巷
  东起窑瓶巷,西出新华路。旧有真武院,创自南宋,祀真武神。明毁,崇祯六年(1633)重建,规制未复,湫隘不称,里人呼之小庙。小庙巷西出乃新华路之北段,此地旧为升平街,即宋之琼花街,为春秋庆忌宅也。《梦梁录》:琼花园,在褚家塘东。《七修类稿》:琼花,惟扬州有之,类聚八仙。(南宋)宦者陈源取孙枝接于八仙根上,至今流传,杭褚家塘琼花园是也。褚家塘有土地祠,见古碑,知祠名通圣者。通圣(庙)祠祀褚载。通圣庙址在小庙巷北之小井弄(已湮),即现杭州丝绸工业之公司驻地。  
王马巷
  东起海狮沟,西至新华路。宋名枢密巷,《咸淳临安志》,枢密院亲兵营凡四,一在褚家塘。巷以枢密得名。明改称王马巷,《成化杭州府志》称,凝真庵为里人马教授舍宅。今巷正对凝真庵,扬清祠即奉王公骑之处,故以王马名巷,巷有白衣寺,旧有好木庵,亦称西江禅院,因好木禅尝隐于此,故名。  
五柳巷
  安乐桥西南首的五柳巷,为南宋五柳园遗址。北为道院巷,因巷内原有建于元至正年间的玄真院(道院)而得名。
太平坊巷
  高银巷北为太平坊巷,东对金波桥弄,西至后市街。宋时为太平坊。南宋初于此建忠王府,后改为平准行用库(收破烂钱钞),元因之,明初改为倒钞库。英宗正统年间,改建成浙江镇守府署。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浙江巡抚甘仕价将镇守府改建为“吴山书院(虎林书院)”。清雍正八年(1730),又改书院为皇华馆,道光年间(1821-1850)为杭嘉湖道署,光绪二十四年(1898)毁于火。  
太庙巷
  白马庙巷北为太庙巷,巷中原有宋皇室家庙,1997年旧城改造时曾发现遗址,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其上开辟“太庙遗址公园“。据《西湖游览志》十三卷载,宋时巷内有大宗正司,其南有玉牒所、宗正寺等南宋官署。元时又有榷茶提举司。太庙巷西首有南宋宰相韩?胄的南园(阅古堂)遗址。  
比胜庙巷
  北出开元路,西连奎垣巷,明代时称瓜荠巷。因巷里生产章木斋之荠瓮得名。清代时更名为比胜庙巷,以巷有比胜庙而得名。庙祀比胜将军,其姓名事迹均无可考,庙何时毁不详。
水陆寺巷
  东起东清巷东段,西至新华路南段。宋名水陆寺巷、三营巷,明称全三营巷,清复称水陆寺巷。《嘉靖仁和志》:水陆庵,在菜市桥西北,宋建隆二年(961)因茶槽界建寺,赐今额。嘉熙三年(1239),潮水冲圮,迁至今处,因无垢院基为之,重建殿宇。
牛羊司巷
  南宋时有牛羊司在此。牛羊司为管理皇帝用膳和祭祀用牲口的专职机构。巷名启用于南宋,又名武宁巷。牛羊司巷名一直沿用至今。 
乌龙巷
  盐桥东、皮市巷西的乌龙巷,宋时称蒲桥巷,有蒲桥瓦子,亦名东瓦,亦为南宋杭州娱乐场之一。旧时巷口墙上有“蒲桥遗址”四字。此地属茆山河故道。  
文星巷
  东起新华路中段,西至林司后接三角荡。宋名却带岭,清称糖饼园巷、糖饼儿巷、文星巷。巷内原有小石碣,曰却带岭,故名文星巷。  
石贯子巷
  西起岳王路,东达中山中路,南宋称十官宅巷,明、清称上酒库巷。十官宅巷,以宋有宗室之子十人居此而得名。明成化间,建按使署,门外东至睦亲坊,建坊“弼教”,西至白龟当局,建坊“肃政”。故有弼教坊之名。  
东园巷
  在凤起路北、建国北路东,所巷北有东园巷,南宋时巷为东御园富景园一隅,极一时之盛。清厉鹗曾居此,所著《东城杂记》:武林城东东园也,宋御园也。至淮张(张士诚)展城后,迤东十里许,民居甚鲜,多为池塘蛙梭,因概以东园名。东园居民四时种菜,贩卖远至临平、长安。此地空池乔木,弥望菜圃、桑园,亦为文人学士游赏吟咏之处。清随园老人袁枚生此。  
瓦子巷
  在菜市桥东、庆春路南,今瓦子巷,南宋有菜市瓦子。街北为花灯巷,清诗人陈春晓有《花灯弘管》颂其盛况:街分南北踏灯行,彻夜笙歌沸旧城。楼阁参差花十里,鱼龙变幻月三更。两行火树?山叠,一曲云?凤管鸣。曾是昔年歌舞地,繁华销歇梦难成。
白马庙巷
  在紫阳(瑞石)山麓,南起严官巷,北折东与中山南路相接(邻太庙巷),长256米,宽2.5米。宋称粮料院巷,属寿域坊。南宋时,建白马庙,故名。白马庙祭祀“白马”,当时传说“泥马渡康王”的神话:宋高宗赵构未当皇帝时为康王,被金兵追杀至江边,有白马渡他过江,至此地饮井水化为泥,原来此马乃彼岸庙中泥马(此类神话实质是为封建帝王上台舆论)。现白马庙已不存在,巷名依旧。 
包龙桥巷
  西出建国北路。宋时高宗幸归德寺,闻潮声而回,遂改寺额“潮鸣天地”。寺中竹树清幽,荡水澄澈,颇具山林之胜。寺后的小桥名回龙。包龙桥巷称回龙巷,后建庙称回龙庙巷。
1960年,包龙桥巷中段辟为潮鸣公园,面积约2100平方米,中央为喷水池,内立稚童嬉鲤鱼塑像,周围草木缠绕,秀色可餐。过公园出巷即建国北路,巷口建国北路有人民剧院(电影),是杭州下城区第一个电影院。
吴氏家族,历史悠久,家学深厚,太祖吴振域在181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任云贵总督。他教导我们“豪迈之气不可自挫,恬淡之心不可自扰,方为读书人的本领。”将激励后辈学习到老,也是做亊做人的准则。高祖吴庆坻,于1886年,中二甲十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任湖南学政,他少时胸怀壮志写下诗句:“须知少年擘云志,曾许天下第一流”。不仅激励着吴家后人奋进,也成为北京大学勉励学生的座右铭。曾祖父吴士鑑,1892年,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任江西学政,南书院侍读,他的家训是“读书声中是我家”。可见,吴家四百多年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長。
(作者:吴宅名门后裔吴云女士)

以上四幅画作者:吴宅名门后裔吴云女士,根据吴宅旧貌记忆所作。
岳官巷
杭州岳官巷东起新华路,西至六克巷。明万历年间,学官殳云桥、殳龙山居于此,故名学官巷,后称为岳官巷。
清咸丰年间,云贵总督吴振域将殳云桥、殳龙山之宅加以扩建,称吴宅。清康熙年间,学官翁嵩年也曾在吴宅居住。吴宅内有五进院落,富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是杭城仅存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吴宅于“文革”时期毁坏殆尽,一度曾有四十七户居民杂居其中。1986年,杭州市政府将其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按原样修复,现已作为专题博物馆对外开放。
皮市巷
皮市巷南起解放路,与茅廊巷相对,北至庆春路,与六克巷相对。南宋时此处聚集皮具作坊,经营皮具生意,故名皮市巷。
南宋时曾设富藏库,收管昂贵皮裘,后改为元帅庙。明代称福佑巷、升平巷。清代先称福佑巷,后称皮市巷。1966年改名阳光巷,1981年恢复旧名。
该巷以永宁院为界,界南为上皮市巷,界北为下皮市巷。巷两端均有四眼井,称上四眼井和下四眼井,相传为唐代李泌所开。清嘉庆十一年(1806),嘉兴人周士涟(字补年)在此创办宗文义塾,得到大学士王文韶和“红顶商人”胡雪岩资助,专收贫寒子弟与孤儿免费入学读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为杭州第十中学。
百井坊巷
百井坊巷东起中山北路,西至延安路,长353米。《淳祐志》:“有井九十九眼”。楼宣献《武林山》诗:“吴越大筑缁黄庐,为穿百井以厌之。”《十国春秋》:宝正六年(931),浚中兴寺戒坛院井,井九十九眼,号钱王井。九十九眼是眼数。宋时地名招贤坊、仁和县巷,明为兴贤坊,清名百井坊巷。1966年曾名人民巷,1981年恢复百井坊巷名。
百井坊巷不仅是杭州市武林商圈的最核心区域,集中了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巷和古井,是反映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性地块之一。
竹竿巷
竹竿巷东起永丰巷南端,西出延安路,长440米。宋名纯礼坊,亦名后洋街、竹竿巷,杭城编篱插花之细竹竿在此集市,故名。1966年曾名笔杆巷,1981年复称竹竿巷。天长净心寺位竹竿巷西段与广福路交叉口,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钱氏建。宋室南渡后拆为军寨。咸淳元年复兴,元季毁,明景泰间重建,有僧讲《法华经》,顿时大雪纷飞,遂名龙华。其时宝阁穹壮,冠绝郡城。民国初年,天长寺被定为杭州城内八寺之一,占地22亩。1955—1957年间拆毁,建浙江省儿童保健医院。白泽庙在竹竿巷东,《乾隆府志》:白泽庙,在纯礼坊。宋景德中,遣中尉梁元帅监督漕运,行至海中,有一名“白泽”的猛兽出没水中,洪涛陡作,漕船几乎沉没。忽见空中一人,乘着龙马,挥鞭驱逐,白泽趋服,洪涛顿息,粮运以全。于是建祠祀之,后请敕封土神。康熙年间,里绅顾豹文、凤文等捐资重建。白泽为传说中的神兽,黄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后因以为章服图案。白泽庙于1958年拆除,建造武林会场。
羊坝头巷
羊坝头指今中山路(中山中路)中段、清泰街西端以及开元路东段一带。古时滨海,为防海潮侵袭在此作坝称洋坝,俗称洋坝头。宋时御街穿此而过,为杭城商业中心。明时为蔬菜鱼肉等集市贸易之地。民国时此处店铺林立,市面繁荣,沿用为区片名。
  原东起中山中路中段与平津桥相对,西至定安路中段与涌金路相对,长396米,宽3米,自扩建西湖大道后,仅剩一角。古时,这里是海滨,为防海潮侵袭,在此修建防海大塘,称“洋坝”,故而这一地带称“洋坝头”。今改巷名。宋代称这条巷名坝西巷,属市西坊,为繁华街市一段。《咸淳临安志》记载:“市西坊,俗称坝头,又称三桥街,今为市曹。”
扇子巷
扇子巷自南宋时期,杭扇兴起,清河坊之东有一条巷,叫扇子巷,长约一公里,是当年制扇作坊集中之处,从鼓楼延伸到清泰街,巷子里布满制扇作坊。扇子巷长约一公里位置清河坊之东。
现在扇子巷只有资深老杭州人才能说出扇子巷的位置。它紧贴在中河高架西边,从清泰街西口一直延伸到鼓楼的这个巷子,现在已经看不出一点点当年的痕迹了。
严官巷
严官巷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东起中山南路,与上仓桥路相接,西至清平山。中文名严官巷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清平山。
相传宋孝宗因吃湖蟹腹泻不止,御医也无良方,遂派太监各处寻访名医,得知小巷一药店严医师专治肠胃疾患,召其入宫。严医师为孝宗开出偏方——用热酒调制新鲜藕节服下,果然药到病除。皇上大喜,御封他为朝廷医官,并赏以金杵臼,市人称其为“金杵臼严防御家”,巷由此得名。因此地位于仁孝坊与寿域坊之间,明代又称仁寿里、严官儿巷。清代复称严官巷。历史发展1966年改名红健巷,1981年恢复旧名。
2005年拓宽为路,经万松岭隧道与南山路相接。巷内发现南宋御街等遗迹。
姚园寺巷
姚园寺巷西出建国南路,在郭东园巷南。宋初姚氏花园,绍兴年间,僧慈昌购园结庵,乾道时赐额姚园寺。(1242)建膺福殿以奉理宗御容,名声大振。元季毁,洪武禄,僧大云重建。姚园寺巷又名高阳闾巷、羔儿巷,又名郭东巷。宋于此置城东巡检司寨。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