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先红‖故乡是一个小小的路口-我在这头,童年在那头

 乡土大河南 2022-05-18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故乡是一个小小的路口-我在这头,童年在那头



作者 | 史先红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自从在外地上大学和工作后,回老家不管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都要经过村头那个路口。几十年来,这个路口承载了我儿时的梦想、童年的渴望,是我青春放飞的出发地,是外地工作后思乡的港口。
这个路口,是我们村与省道公路的交叉口,去县城赊店、去南阳市都要从这里出发,这是八十年代唯一见到汽车最多的地方,也是小时候我和父母一起送哥哥们去外地上学分别的路口,目送那公共汽车绝尘而去才离开,也是我满怀欣喜地等着他们寒暑假回家,接他们的路口,这里是我们村与外面大千世界的连接点。

01
第一次对这个路口充满了好奇是1981年的秋天,三哥要去河南师范大学读书,我和父母送他送到这个路口的时候,自然是恋恋不舍,三哥说坐上汽车后专门趴窗口遥望了一下我们和远处家的方向,当时我这个7岁的小不点还体会不到三哥的心情,只知道他要去很远的地方读书,直到春节才能回来,我只懵懂地认为:原来从这里坐上汽车就是上大学了!
我家离村口比较近,在门外玩耍能远远地望见公路上的汽车飞驰而过,当有汽车在路口停留的时候都会关注一下:是谁坐大汽车回来了?大家都很羡慕呢!
大概1983年的春节前,我正在桥头玩耍,远远地看到有人从路口下了汽车,背着大旅行包向村里走来。原来是远在广州上军校的四哥放寒假了,一身戎装,英姿飒爽,“解放军!解放军!”小伙伴们顿时欢呼雀跃地和我一起跑过来迎接,看到解放军,他们比我还激动,我心里更是充满了自豪。四哥给他们发了带回的包装精美的糖果,一个个别提多高兴了。
我也立马抛弃了正在玩耍的小伙伴,屁颠屁颠地跟着四哥一起回家了。
回到家里四哥拿出了带回来的方便面和香蕉,这都是我第一次听说和接触的物品!为了便于携带,香蕉是绿色的皮,四哥说要在麦囤里捂一捂,熟了才能吃,方便面拿开水冲泡一下就可以吃了!听着四哥的描述,我眼光直溜溜地看着这两件神奇的吃食: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物?能这么好看和方便?吃起来该是啥味呢?我不由得咽了一下口水。
看着我眼馋的样子,四哥便拿暖瓶里的水给我泡了一袋方便面。我便一直守护着那碗面,要见证一下这个面饼破茧成蝶的奇迹。
当揭开碗盖的时候,仿佛是揭秘魔术一样好奇又迫不及待。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了碗中卷曲的面条慢慢地放入口中,仔细地品味。感觉那极富弹性的面条,在吸饱了汤汁之后,变得异常与众不同和美味十足。
其实那时候的方便面并没有现在的调料那么丰富,味道也没有那么鲜美,只是吃起来很方便而已,但我仍然觉得是最好的美味,因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方便面,很多小朋友都没有这个机会呢!
自那以后,我便对村外的路口有了更多的期盼,期盼哥哥们回来,带来远方城市的美食和故事。
后来,是三嫂的一句话,让我萌生了也要从这个路口走出去的想法。那是三嫂第一次去我家,看到了家里的贫穷,摸着我的头说:“可得让小红出去(走出农村),我小时候在奶奶家长大,知道农村生活很苦,女孩子在家太吃苦了!”
刚读初中的我,虽然没有去过城市,但是从那一刻起,就憧憬着有一天我也能在老家的路口坐车,走向大城市读书、工作、生活,并且坚信我一定能够从这里走出去。现在想想当时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哈!
02
也许是受到三哥三嫂的影响,我也考到了河南师范大学,和他们一样需要在老家的路口等车。
九十年代的客运交通工具还是破旧的中巴、大巴车,那个时候经常坐的是唐河-新乡的班车,由于是路过社旗,并没有确切的时间点,只知道在唐河的发车时间,路上耽搁多少都不确定,所以往往需要提前去路口等车。
最怕的就是过完年开学等车,每趟车都是挤得满满的,票价太贵,差不多是平时的两倍。但是还希望能坐上去,一天只有两趟车,错过了就走不了了!
看见路边有人带着大包,售票员就会从车上下来,知道这是坐长途车的,都想挣个外快儿, “走不走,走了就上车!” 我看着车内,过道上的人都挤到了门口,真不知道售票员是在哪里站着的?完全没有他的位置和空间啊!
“上不去了啊!”听见我的怀疑声,售票员说:“挤一挤嘛!天气这么冷,挤一挤暖和!后面的车也是这样,学生开学人多,没出唐河就坐满了!要坐就走,不坐我们就走了啊!“售票员的口气就是,人家还不求你坐车!
昨天就被这个拥挤的阵势吓回去了,今天还是这样!硬着头皮挤吧,否则就赶不上开学了!
在售票员的帮助下,我终于挤进了车厢,有了一个立足之地。
随着汽车的颠簸,车厢好像变得松散了一点儿,我惊喜地发现可以把包裹放在地上坐下来了!难道汽车也跟普通容器一样,耸一耸就能多容纳人?
这个疑惑很快就被证实了!因为到了中途吃饭的地方,吃完饭出发的时候又上不去车了!售票员再一次发挥他的组织能力,一边吆喝着“往里走走,挤一挤”,一边推着乘客,成功把所有的乘客都塞进了车厢!
这样的坐车经历,让我无语又无奈!但又是上大学那几年每年都要上演的恐怖片!
现在回想起那时候的坐车经历,都会感觉到头皮发麻!想到的不仅仅是坐车的痛苦,还有严重超载的安全隐患!
03
也许是跟这个路口的缘分太深,毕业后工作定在了许昌,回家还是在这个路口上下车。
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要去婆婆家过年,年前待完新客,临走的时候三嫂说: “以前过年都和小红一起,这该过年了,我们都回来了,小红又走了,真是舍不得!”一句话说得我鼻子酸酸的!
在路口坐上车的时候我流泪了:这是我第一次阔别家乡去外地过年,再回来就是回娘家走亲戚了!虽然家还是那个家,但是感觉不一样了!
孩子出生后一百天,我便带着孩子回老家了。暑期路两边的玉米都长了一人多深,稍不注意回村里的小路口就会被错过。当我们正在努力地辨认的时候,远远看到了前方路边笑容满面的爹妈在朝这边张望,仿佛是等候他们的女儿一家凯旋归来。
回家总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此后的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带孩子回老家住上一段日子。回家的时候我再也不用担心班车会错过了路口,因为每次回家老爹都会骑着三轮摩托车在路边等候着我们。
我家先生是医生,工作比较忙,所以春节串亲戚后我都会带孩子在老家多住些日子,爹妈也乐享这天伦之乐。
返程坐车依然是在老家路口等车,唐河-许昌的班车。原以为许昌不像新乡有那么多高校,开学前坐车的学生不会特别多,哪知道我们想错了!
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在家住到过完十五,要返程了,早早地带着孩子和行李,在老爹老妈的陪同下到路口等车。
等了许久,村里去县城赶集的邻居都回来了,而我们还在原地等车!因为所有路过车都坐满了,在春运严查超员的情况下,班车根本就不停!无奈我们只能打道回府。
老妈笑说:坐不上车就是天意让你们多住一天哩!
我能理解老妈的心情,住的时间再长老妈都不嫌多,离家的时候还是觉得不舍。
第二天决定早上出发,有乡亲建议坐去郑州的车,车次比较多,并且路过许昌。
终于成功拦下了一辆去郑州的车,上车后被告之需要从高速上沿台阶走下来,再坐105乡镇公交到市区。一边心存疑虑:高速上怎么下来?另一边惊叹售票员把公交的车次都摸得很清,同时也意识到应该有过不少人从这里下车,看来这是一条“成熟”的路线,随遇而安吧。
就这样折腾到家差不多要一个上午的时间了。
返程坐车的艰辛也没有阻挡我回家的热情,我依然坚持着每年假期回家小长住。坐了几次郑州的班车,觉得还是不方便,因为有时候中途会被倒卖给许昌的车,有点折腾人。后来就要了唐河班车的名片,提前和师傅联系预留座位。
一来二去的坐车,加上侄女上学和家人们往返许昌,老家的路口已经成了唐河-许昌班车的一个站点。
老妈第一次自己坐班车从许昌返回的时候,我还担心她记不住下车的路口,准备给售票员仔细交代,没想到售票员笑呵呵地说:“我知道那个地方,也认识老太太,不就是唐庄北边的草院路口嘛!”这下我就放心了。
亲情的力量果然是强大的,我们愣是把老家路口走成了唐河-许昌班车的站点!忽然觉得可以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老家的路口:这里本没有站点,坐车的人次多了,便成了站点!

04
最后一次坐班车回家好像是2010年的春节,返程的时候坐了唐河--郑州的车,走到叶县车子已经满员,司机便上了高速,眼看着走的不是平常路,我还叮嘱他我们到许昌,司机一句“知道了”,但却把我和儿子丢到了永登高速的禹州东(本应该走兰南高速),从高速上走下来才知道不是许昌,只好打车回许昌。
一边愤恨那个无良的司机,一边下定决心要报名学驾照。
有了驾照的日子,回家就方便多了。以前坐班车需要四个小时的路程,开车也就两个小时就到了,回家也成了旅途中的一种享受。即便下了高速之后的一段路曾经颠簸不平,也被我们誉为花轿般的感受,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世间的路有千条万条,最美的那条路便是回家的路!
近几年,老家的路越来越好,路好了,行车也显得快,风景还没看够,便到了通往老家的村头路口。远远就能看到老妈在村头散步,其实就是在迎接我们回家。
美丽乡村的建设,我们村通往路口的小路变得更加美丽,在老家小住的日子里我常常散步在这条小路,享受路边美景的同时,心里总是暖暖的!
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回家的机会少了许多,但是心里感觉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没有尽头,家,永存于心间。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史先红,社旗县唐庄乡人,1996年加入许昌学院教师团队。爱好摄影和旅游,工作之余喜欢通过镜头捕捉身边的美景,利用文字抒写平凡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