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害怕空虚?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22-05-18 发布于湖北

读者:大方老师好。我一直以来都发现自己会习惯并且极其需要一种目标感,就是生活里必须有一个我正在处理的问题或者我要达成的目标,然后让自己不能闲下来。一旦没有事情要做的时候,我就会感受到一种空虚和空洞。这种现象应该存在了很多年,只不过是这一两年随着我觉知力提升我才开始意识到的。由此,我发现我内心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我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不去实现一些所谓的目标,我如何感受自己的存在?我感受到内心有对空虚和虚无比较大的恐惧。我去找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头脑层面也能够理解一些修行领域、佛学里的解读。但就是头脑明白,却依然无法真正感受和领悟。想听听您的理解和建议。

我:空,也可以不恐惧。空而不恐惧,就离真相不远了。空而恐惧,是基础不劳,是底气不足。也就是下丹田和下三轮不足。虚心实腹,心要空,丹田气要足。你现在是丹田气不足,基础不劳,没有定力,不抓住什么,就会随波逐流,迷失自己。修得了定力,你会做到空而不惧。

上面是咨询记录。我总是在讲一个规律,任何事物、现象或状态,都是中性的,在于你如何去评判它。你不是被事物、现象或状态影响,你是被你的认知,被你的评判而影响。读者讲到的这个空虚,和佛家讲的空,道家讲的虚,是不是一码事呢,本质上是一码事,只是数量级别有所不同。佛家的空,道家的虚,要成佛成道,在数量级别上,是无量、无数、无限、无极、无边无际。

修行,一步步的去修,并不是绝对必须的。有可以瞬间达成的方式,就是所谓的顿悟。心,本是自由的,可以去到任意地方,任意境界,也因此顿悟是可能的。但顿悟,不一定就是好的,当你没有一步步的去验证,你瞬间到达了,你可能会产生怀疑,你甚至可能会感觉恐惧,你担心会失去,因为你没有连续性的验证。如果你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如果你无法重复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会怀疑。所以,一步步的去修,虽然看起来慢,也不一定能修成功,但它有个好处就是,每一步都是可以验证,可以重复的,是安全稳定的。

我不是说顿悟不好,再没有比顿悟更好的,但是你能不能接得住,你能否承受得起,那很重要。同样的,空和虚,在佛家和道家的经典论述里面,是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为什么大多数普通人,反而觉得是糟糕的状态,反而会觉得害怕和无力呢?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在于你如何评判这个现象。你怎么评判,那是根据你过去的经验来的。这里说的评判,不只是大脑的思考,也指代你与生俱来的本能或直觉。本能和直觉反应,也是一种评判。

我在《你有空吗?你知道空的重要性吗》一文里讲了空的重要性。但是,现在人们害怕空,因为害怕空,所以无事生非,总想做点什么,总想有一个目标,总想心灵有一个寄托,不敢把心放下去。那么这个寄托,不一定是需要某个具体的事物,事物的本质是能量。如果你的心,你的注意力不寄托在某件事物上,但你可以寄托在自己的能量上。通俗点上说,《你真正需要的,不是某件事物,而是做成这件事物的能力》。

再说具体一点,你可以不需要通过做某件事来让自己安心、放下,你可以直接的放心。你把气沉下去,就是在放心。是什么让你的心有了寄托,是你的丹田气,是你有充足的底气,让你的心变得平稳安定。这个底气是什么,是海底轮、生殖轮和太阳轮有充足的能量,也是下丹田充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