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个值得玩味的故事,一男生追女生,十分用心,可谓随传随到、鞍前马后、百般呵护,每天“早安”“午安”“晚安”各种问好。 如是大半年后,女生有天忽然发现,男孩不再请安,将她拉黑了。 女孩很委屈,现在人咋这样没耐心,追到一半就突然放弃了,一点也不长情。 男孩也委屈,追了大半年,也没见女生点头,真不知道已经追到一半了呀。 读完,不禁莞尔。 故事中,女生明明对男生是有好感的,只不过希望再加时日,多了解、多考验。而男生,明明是喜欢女生的,只不过在时间的消磨前面,最终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谁都没错,谁都有错。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情感故事,但内中却蕴含着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正向激励、有效沟通、信息对称等诸多管理学原理。 这些道理,放大到人生的价值追求,放大到经济社会管理,放大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也一般无二。 而最为触动我的,是人们常面临的一个困境:我们往往会倒在胜利的前夕,往往会在接近终点的时候选择放弃。 为什么呢?因为,终点往往并不可知,而放弃却很容易。 读金庸《笑傲江湖》时,有一个场景令人不胜唏嘘。 五岳剑派使诈,将日月神教十大长老诱骗至华山石洞中困住,其中一位大力神魔范松,以利斧开山数百丈,意图破山而出,却只相差不到一尺,力尽而死,“毅力可佩,而命运之蹇,着实令人可叹”。 令狐冲感叹,“可是功亏一篑,离出洞只不过数寸,已然力尽而死。唉,这人命运不济,一至于此。” 试想,假如范松知道再多劈一斧,就能重见天日,此后又将是何种江湖? 难就难在,他并不知道还有多远,他可能都怀疑方向弄反了,再劈多久,都注定徒劳无功。 我是比较理解这位男生的,他也设置了一个目标:追到女生。但却并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追到后面,估计也在疑惑,是不是压根一开始女生就不喜欢自己,一开始追求就注定失败? 最终,理性压倒感性。在未知终点面前,他选择了最容易的路:放弃。 假如他知道,已经追到了一半,女生准备再过一半就应允,那他肯定会一往无前的。 难就难在,他并知道追求之路还有多远。 追求目标的人,大多时候,真不是怕吃苦,而是怕白吃了苦;真不是怕吃亏,而是怕白吃了亏。 很多人都喊“我想成功”,成功就是一个目标。然而,很少人知道,距离成功还有多远?于是,努力一阵子,奋斗了数年,最终,往往在接近终点的时候,选择放弃。 正是鉴于这样的教训,老祖宗发明了很多词,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一蒿松劲退千寻”“人到半山路更陡”,都是在警示我们,越是到了关键期,越不能轻易放弃。 同时,鉴于结果的不可知、不确定,又告诫我们,“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付出比结果更重要”“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我心”。 现代管理学,还会教你要目标分解——将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拆解成一个一个努力就能达到的步骤。 比如跑5000米,你可能觉得无法完成;但倘若分成5段,每段1000米,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任务。 你想成功,可能很难。不妨先努力考一所好大学、考一个管用的技术资格、找一个有前景的工作、升迁到一个可以接近的职位,慢慢地,你或许也悄无声息接近成功了。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很多人都趋于浮躁,总觉得慢不得、等不起。而我们恰恰更需要的,就是那份静心、耐心和淡然心。 静心学习、耐心沉淀,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这样的生活才会更舒心。 (图片源自互联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