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大学120周年校庆,这场展览再现两甲子风华岁月

 冬可燃冰 2022-05-18 发布于江苏

通讯员  陈坚  扬州发布记者  王鑫  王璐

这两天,扬州大学正在举行120周年校庆活动。从1902年的私立通州师范学校、通海农学堂,到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迁扬,1992年六所在扬省属高校合并组成“扬州大学”及如今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扬州大学的历程,也诉说着高等学府从风雨飘摇的晚清民族危亡时的应运而生,到新时代谱写浓墨重彩的新诗篇!

今天,花都汇的“吾城记”城市记忆馆,一场独特而新颖的展览,用大量珍贵的藏品,来庆祝扬州大学建校120周年。

致敬开创者与先行者

张謇先生功不可没

在“吾城记”展览中,众多关于扬州大学史料的藏品中,民国时期出版的有关张謇及南通学院的史料、照(图)片等,直接反映出扬州大学的滥觞,即1902年私立通州师范学校及通海农学堂的诞生。

从这次展出的樊百川故藏《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附年谱年表、1930年初版)、《水利杂志》、《运工专刊》等看,张謇不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等,贯穿先生的一生。“师范为教育之母”,张謇是中国第一位倡办师范教育的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的创始人。1902年,他出资二万余元,再加亲友资助方筹建通州师范学校。择校于南通城南千佛寺旧址,1903年4月开学。当时他曾请示两江总督刘坤一,希望批准公办,由于蕃司、巡道及盐道的反对,总督爱莫能助。先生之“家可毁,不败师范”之豪言,通过他百折不挠的努力终于完成夙愿,后江苏公署饬令:“该校开办在10年以前,造就宏多,于本省教育史上厥功甚伟”。江苏都督嘉奖:“张謇所设通州师范,实树各省先声,规模宏远,成绩昭著”。1905年又办女子师范,后又附设简师科、讲习科。1906年,在通师附设农科。在传记中,仅从教育看,无论是纵向(学前、初等、中等、高等),还是横向(普通、职业、特种、社会)教育,专业之多、范围之广、数量之众,在我国教育史上罕见。

1952年,私立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江苏省扬州中学数理科、苏南丹阳艺术师范艺术科、苏北师资学校教育科合并为“苏北师范专科学校”,这就是扬州师范学院前身。同年,南通学院农科、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和江南大学农艺系组成“苏北农学院”(江苏农学院前身),泽延后世,生生不息。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州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

延揽名师,“坚苦自立”

名师阵容桃李满天下

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年代,张謇大力倡导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先生利用实业与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如工厂、企业、田产等,用于办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办通师时,延请著名学者王国维、著名画家陈师曾等来校指教。

在展出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的南通学院史料中,当时张謇已经逝世,后来继掌者、其子张孝若也亡于1935年,但从“南通学院职教员学生通讯录”、“私立南通学院农科学籍簿”等史料看,师资力量依然雄厚,很多名师学成归国,授业解惑。张孝若生前还不领薪水,可歌可泣。

在“私立南通学院农科教务处”之《学籍簿》(民国二十一年度)“教职员一览表”中,首位便是时任校长的张孝若,月薪数目栏为“不支”,学历及经历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士、前国立东南大学校董、江苏省义务教育期成会会长、考察欧美各国实业专使、驻智利特命全权公使、扬子江水利讨论委员会会长”等,令人感到骄傲。

其他教职员亦有“荣耀学历”(或经历),如籍贯“高邮”的孙恩麟,“月薪数目”为300,荣登榜首。学历及经历栏为“美国伊里诺大学农科学士,曾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东南大学农科教授兼棉作改良主任技师、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推广处主任、江苏省农矿厅科长兼技正、实业部天津商品检验局技术官兼棉花检验处主任”,所任学科或职务栏,为“农艺系及农场主任、棉作改良兼授棉作育种作物各论”,用“骄人”不为过之。

学成归国的教授还有王兆澄、林秉正、杨守珍、陆燮钧、王志鸿、周自明、王沚川等。毕业于国内高等学府或者留校任教的教员有李永振、张树楠、邹绍权、孙钺、张达、赵子和、陈练秋、李敬奇、袁百魁、陆馥初、陶镕、叶文苑、杨夔伯、姚永年等。

“学生一览表”中,现扬州籍的学生有徐肇瀛、林聚光、董钟甲、汪桂芳、鲍怀仁、李玉田、周惠等。从籍贯所在的区域看,来自全国各地。南通学院的影响力,可见一斑。通本均为毛笔誊写,蝇头小楷,隽秀清晰。在1938年之“职教员学生通讯录”中,校董有叶楚伧、李石曾、吴稚晖、余井塘、何梦麟、陈光甫等。院长为郑亦同、教务主任兼纺织科主任为邓邦逖、农科主任兼教授为蒋芸生。到1940年,院长为郑亦同、郑瑜为代理院长。原版照片“通农三六级访校团”、毛笔誊写的“私立南通学院1951年新生名册”及“南通学院教务处点交清册”等史料,见证了南通学院迁移到扬州的历程。

展出名师名家手稿

涉及人物超过百位

这次在“吾城记”展出的关于扬州大学的藏品,主要还是侧重于合并之前的六校校史,名师名家的著作、手稿及照(图)片等,逾千件。如直接是“六校”,或者中途并入“六校”的史料有:《江苏省扬州工业学校首届毕业纪念册》(1953年9月)、《苏北师专毕业纪念册》(1953年8月)、《江苏省南通医护校毕业纪念刊》(1953年)、《苏北农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校毕业纪念册》(1955年7月)、《华东水利学院毕业纪念》(1957-1962年)、《江苏省扬州商业学校十年简史初稿》(1962年10月)等。

除名师名家、毕业师生及“六校”早期照(图)片外,“吾城记”主人最热衷于“六校”名师名家们的手稿与著作。涉及的人物逾百位,跨度从民国时期到现今。有任中敏、范福仁、余松烈、李仲南、李廷先、孙蔚民、冯焕文、朱堃熹、江树峰、徐玉相、王楫、洪式良、陈超、张渤如、李人鉴、黄进德、章石承、夏云璧、顾敦信、谭佛雏、徐沁君、祁龙威、施华麟、张照、徐晓白、朱步连、方定一、朱白吾、秦泰辰、高煜珠、林孟初、陆馥初、吴士英、陶文台等。

其中,就有我国著名词曲专家、戏曲学家、唐代音乐文艺研究的一代宗师任中敏,开创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审定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关于任先生的藏品有《元四家散曲》(1927年)、刊登有先生作品的全国第一届美展会刊《美展》(1929年)、《词曲通义》(1931年)、《词学研究法》(1943年)及他所书给另一位“扬大文学院十大名师”之一李廷先先生关于培养博士的信札等。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的李廷先先生,是学术大师吴宓的得意门生。他所著的《唐代扬州史考》,是唐代扬州的百科全书,是扬州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内容详实、严谨、厚重,在稿本中任中敏以“半塘”题写书名。不难看出两位大师之间深厚的友谊。

1992年,六所高校率先响应号召,率先进行合并办学,被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从“规模大校”向“内涵强校”、“改革名校”向“质量名校”转变。在新时代下,继续奏响新征程的凯歌!

编辑:凌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