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肃庄王朱楧:大明最穷的亲王,识时务的贤王,见证了西北战略变迁

 梦想童年594 2022-05-18 发布于江西

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中央广场北侧,有一座金碧辉煌、庄严巍峨的歇山式大门,门内便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大院。这座大门是目前国内仅存的明代亲王府大门遗存,在周边的现代化建筑映衬下,独具一种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兰州肃王府始建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这座大门是其一部分,自建成后,先后有九代肃王在此生活240余年。清代陕甘分治后,肃王府先后成为甘肃巡抚衙门,和陕甘总督衙门。民国时期,肃王府成为甘肃省政府驻地,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如今,当年肃王府门外的大街,依然是兰州市最为繁华的区域之一。

文章图片1

甘肃省人民政府大门

明初,亲王的封号来自于封地或周边的地名,肃王这个封号因原甘肃行省或者说新设立的甘肃卫(今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而得名,封地为河西走廊的甘州。为何兰州会有一座肃王府呢?这要从肃藩始封君肃王朱楧的坎坷经历说起。

坎坷的就藩之路

朱楧(音yang),生于洪武九年(1376年)九月二十七,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生母为郜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初一,明太祖对诸子进行第二次大分封,年仅3岁的朱楧被封为汉王

以封号观之,朱楧最初的藩地应当为陕西汉中府。不过他受封时,明太祖理想中的“藩王御边”政策已经开始实施,汉中注定不会成为他的正式藩国。随着蓝玉、沐英等人在西北一线不断经略,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终于被明朝所牢牢掌控。出于御边需要,朱楧被改封到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甘州卫。改封时间无法确定,不过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五月,组建汉、卫、谷、庆、宁、岷六王护卫时,汉王朱楧的护卫称为甘州中护卫,而非汉中中护卫,可知此时已经移藩。

文章图片2

太祖系诸王封地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已经准备就藩的汉王朱楧,突然被改封为肃王。这下算是名实相符了。

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正月十七,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同时之国。因当时陕西各卫调戍甘肃的人马完全集结,明太祖令朱楧先在平凉府暂驻

朱楧在平凉一待就是两年多,直到洪武二十八年六月才正式之国甘肃,连婚都是在平凉结的。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二月十三,册封指挥孙继达之女为肃王妃。而十一天前被册封为庆王妃的孙氏,同样是孙继达之女。孙继达就是一普通的中层军官,连续册封两位非勋贵集团出身的亲王妃,体现了蓝玉案前后明太祖治国思路的变化

随着肃王朱楧的就位,一条西起河西,东到辽东,由藩王把守的防线正式成型(最后一位塞王谷王朱橞于当年三月之国)。明初九大塞王正式上线,他们是:分封于甘州的肃王朱楧,分封于宁夏的庆王朱栴(暂住宁夏以南的古韦州城),分封于西安的秦王朱樉,分封于太原的晋王朱棡,分封于大同的代王朱桂,分封于宣府的谷王朱橞,分封于北平的燕王朱棣,分封于大宁的宁王朱权,分封于广宁的辽王朱植(暂驻于大凌河北)。

威震西北

身为塞王三护卫是标配。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五月,汉、卫等六王前往临清练兵,组建护卫军,隶属朱楧的甘州中护卫率先得以组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就在朱楧四兄弟离开京师,踏上之国路不久,蓝玉案爆发。蓝玉案起因众说纷纭,明太祖却借机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经此一案,开国勋贵所剩者寥寥无几。开国勋贵的落幕,标志着在外的藩王们将担负起守卫帝国的重任。

文章图片3

蓝玉剧照

当年七月,明太祖下令组建甘州左护卫,同时赦免受蓝玉案株连的府军前卫将士,将他们调入甘州左护卫。随即以“负罪者不可为亲王扈从”为由,以甘州左护卫将士别置宁夏卫,又从其他卫所调兵重新组建甘州左护卫。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四月,就在朱楧正式之国甘州前,又从甘州诸卫调取将士,组建甘州右护卫。如此,作为肃王府护卫的甘州三护卫正式出炉。

当年六月,当红勋二代曹国公李景隆奉命整饬陕西诸卫人马,明太祖特地交代陕西行都司所属的甘州五卫及肃州、山甘、永昌、西宁、凉州诸卫,交由刚到任的肃王负责整饬。这体现了藩王对藩地及其周边的军政,拥有着极高的独立管辖权。

朱楧也没辜负老父亲的期望,在河西颇有建树。

洪武二十五年,凉国公蓝玉为追击逃寇祁者孙深入罕东地区,当地当地土酋哈昝闻风而逃。朱楧就藩之后,着手经营西域。在他的恩威并施之下,哈昝派番僧撒儿加藏卜等到甘州觐见肃王,恳请归附朝廷。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三月,朝廷从朱楧所请,正式设立安定卫指挥使司,给予哈昝所部铜印58枚,按内陆诸卫的标准配置官属。

文章图片4

肃王封地——凉州古城

洪武二十九年五月,甘州护卫将士巡边途中,擒获胡人乃哈歹等人,得知在明军的打击下,逃寇祈者孙、乞奴逃亡哈梅里(即哈密),哈剌章逃亡速剌讨来川(今讨赖河),伪王撒户失加逃亡朵工(即朵甘都司,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大致范围为今昌都、玉树和甘孜三地)。明太祖得知此事后亲自做了指示:

祈者孙已远遁,宜勿追,哈剌章在讨来川,不可不捕,哈歹等二十人发戍沿海卫所。”(《明太祖实录》)

从洪武三十年(1397年)正月,明太祖给朱楧的敕书观之,他很好地完成了老皇帝给予的任务,且在此过程中应当表现地很彪。

乙丑,敕肃王楧曰:'古者,兵出于农,人无寒馁,有寇则操戈以战,无事则荷耒以耕,此良法也。今春气方和,宜及时督军屯种,遇有征伐,尔其亲率精兵,与长兴侯耿炳文等进讨。”’(《明太祖实录》)

总之,朱楧在甘肃短短数年就已经打开了局面,树立了自己身为塞王的权威,在河西乃至西域地区都享有极高的威望

内迁兰州

正当朱楧在西北大展拳脚之时,帝国突遭巨变。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五天之后,皇太孙朱允炆奉遗诏继位于祖父灵前,是为建文帝。

文章图片5

建文帝剧照

明太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通过蓝玉案等自将被认定为可能会扎到孙子的刺头,全都摘扯干净,并给他留下了由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等组成的武将集团制衡藩王。

结果这位新皇帝出于对手握兵权的藩王们的恐惧,在文官集团的裹挟下,对诸位皇叔展开了疯狂的清算。当年八月,离明太祖驾崩仅仅过去三个月,尸骨都还未寒,就藩于开封的周王朱橚就被拿下。一以此为开端,在建文帝的打击下,一时间齐王、代王、岷王纷纷落马,湘王自焚,燕王、宁王起兵反抗,辽王、谷王弃国回京。

在这样的一片肃杀环境之下,肃王朱楧选择了明哲保身,为消除朝廷对自己的疑心,主动向侄子低头,于建文元年提出内迁请求。当时建文帝正忙着对付四叔燕王朱棣,既然自家十四叔如此识时务,自然无不许之理。

随即,建文帝派曹国公李景隆到兰县(明初兰州被降州为县)选址,以原元代兰州州署衙门、明初兰县县署衙门所在地为核心,并按“下天子一等”的规格,向外加以扩展营建新的肃王府。大致包含今东至会馆巷,西至城隍庙,南至张掖路,北至滨河路合围的区域。

文章图片6

兰州肃王府大致范围

迁藩之后的240余年间,先后有九代肃王在兰州肃王府生活、理政。在此之前,兰州只是一个普通的边陲州县,肃王的到来,带来了众多随行人员,促使兰州在城市面貌、经济、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飞跃式发展,对明代及其以后的兰州历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使得兰州最终能够脱颖而出,发展成为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而肃藩迁兰,对兰州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低调为王,却遭猜忌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靖难成功的燕王朱棣,在余烟未尽的紫禁城黄袍加身,成为帝国新一代皇帝,下诏废建文年号,以洪武年号代替。

对这位四哥,朱楧一直表现地小心谨慎、恭敬异常。当年九月初一,朱楧主动从兰州千里迢迢地赶到京师朝觐新皇,在南京一待就是十六天。肃藩是诸王之中离京师最远的,可朱楧却并未落后于人,这份投名状可谓是诚意满满。其后又于永乐三年(1405年)、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三次赴京朝觐。永乐元年、永乐六年,两次遣人进贡战马。

文章图片7

兰州黄河沿岸

明太祖极其重视儿孙的教育问题,是以太祖系诸王在他的管教下,不管人品如何,文化水准都非常不错。朱楧就藩时,明太祖将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宋拓本法帖——《淳化阁帖》赏赐与他。自此之后,这部被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的《淳化阁帖》拓本,成为肃王府的镇府之宝。永乐元年二月,朱楧上疏求取大量书籍,获得明成祖的赞赏。

乙卯,肃王楧奏求书籍、药材。赐书报曰:'所求书籍,今有者悉送去。惟十七史诸书,俟印装续送。昔洪武中兄尝奏求乳香,皇考以分封供给有制不与,贤弟其亮之。’”(《明太宗实录》)

肃藩虽然内迁,且朱楧本人态度恭敬,并作出醉心文学的姿态,可兰县与陕西行都司仅有一河之隔,肃王在西北依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比如永乐六年,别失八里(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境内,为察合台后王都城)、哈密(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向肃王进贡马匹、布料;永乐七年,必力工瓦(即止贡,今西藏墨竹工卡直孔区)国师王仁波切仁钦贝杰(藏传佛教噶举派止贡支系首领,其后被封为阐教王),等向朱楧赠送礼物。

正是这种影响力,引起了明成祖的猜忌与提防,使得肃藩成为第一个遭到明成祖削藩的宗藩。你没看错,第一个被朱棣削藩的,不是当年被他许诺过“共分天下”,与其一同起兵造反的宁王朱权,而是肃王朱楧。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十月,刚朝觐过四哥的朱楧不幸的被告知,肃藩已经内迁无需供养这许多护卫力量,所以甘州左护卫被调出肃藩护卫序列,改为庄浪卫。

文章图片8

明成祖剧照

即便如此,明成祖依然对朱楧不太放心。永乐六年三月,就在朱楧接受来自别失八里、哈密的进贡之后不久,立马有人揭举他的各种不法之事,明成祖借机对他进行敲打。

丙辰,有言肃王楧不法事者。赐敕谕楧曰:'《祖训》:王所居国境内军民人等有侮嫚王者,即擒至京,审其虚明白,然后治罪。今兰州卫卒星得名三人得罪于王,当闻诸朝廷区处,乃听小人朱典之言,輙棰杀之。《春秋》人臣无外交,近别失八里、哈密进马及布,王皆受之。朱典构谗杀人,长史不能辅导规正,悉械送京师。’”(《明太宗实录》)

随即又有人奏称,肃王朱楧听信百户刘成蛊惑,动辄对平源卫将士进行治罪。明成祖虽称这是肃王受身边小人左右而行此恶事,敕令朱楧将刘成等人械送京师,可私下却对身边侍臣言称“今过则皆于王矣,故谗佞德之蠢也”。可见他对朱楧的不待见与不满。

当年五月,叠获诏书训斥的朱楧,主动上疏自陈己过,用词“深见谦恭守法之意,恳恳之词固皆克己”。

文章图片9

《淳化阁帖》拓本

受此打击,朱楧变得愈发小心谨慎。次年在接到必力工瓦国师的赠礼后,吸取上次的教训,及时主动的向四哥做了汇报,这才没引起明成祖的进一步猜忌,不过在所赐诏书中依然对其进行了敲打。

丁巳,赐肃王楧书曰:'得奏必力工瓦国师等馈方物,命长史司受以俟命,已见忠实不欺之美。昔《春秋》致谨外交,所以防微杜渐。今既以相馈,宜姑受之,后来亦宜拒绝,庶免小人谗间,而贤弟永保令名于无穷矣。’”(《明太宗实录》)

大明最穷的亲王

阿越本来以为岷藩是大明最穷的亲王,毕竟起始岁禄仅有六百石,即便经过多次增禄最终也只有一千七百石。可查阅肃藩的资料后发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与肃藩相比,岷藩也可以算是个富豪。

甘州、宁夏、大同等,远处边地,土地贫瘠难以自己。为安定边疆,明太祖创设开中法,让商人运粮到边地,换取盐票,以此获得贩盐的资格,此举充分利用民间力量来建设边疆,为国家节省了大量成本。

文章图片10

贩盐的凭证——盐引

即便如此,边地粮储依然有所不足,难以供应塞王所需,为此明太祖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闰九月特旨削减部分藩王的岁禄,其中新近就藩的代、肃、辽、庆、宁、谷六王,暂给岁禄五百石。

辛卯,户部尚书郁新言:'亲王岁米既有定议,请令有司如数给之。’上曰:'晋、燕、楚、蜀、湘给与如数,代、肃、辽、庆、宁、谷远在边地,民少赋薄,岁且给五百石,齐府千石,嗣秦王幼,应用米有司月进,周府且未给,各府罢给及多寡不齐者,特出一时权制云。’”(《明太祖实录》)

注意,明太祖这一决定为“一时权制”,也就是临时措施,待时机成熟会恢复到亲王一万石的岁禄标准。

打着恢复祖制的明成祖上台后,对部分亲王的岁禄进行了增给。六个岁禄最低的难兄难弟中,庆王朱栴的岁禄直接涨到一万石,谷王朱橞“增岁禄二千石”(《明史·诸王传》),辽王朱植、宁王朱权也给增加了五百石,只有肃王朱楧和代王朱桂原地踏步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出于拉拢宗室的实际需要,又对藩王的岁禄进行了提高。宁王朱权终于拿到了一万石的顶格岁禄,辽王朱植、代王朱桂的岁禄增加到二千石。即便是永乐年间岁禄仅有三百石,在藩王中垫底的唐王朱桱和伊王朱㰘,也获得了一千七百石的增额,涨到二千石。乘着这股东风,朱楧的岁禄也涨了,由五百石变为一千石,与岷王朱楩齐平,依然是藩王中垫底的存在

文章图片11

兰州白塔山

说好了大家伙一起垫底,当个快乐的后进生。可之后岷藩家族竟然抛弃肃藩,进行偷跑。经过正统、天顺、正德年间的三次增给,岷王的岁禄终于达到了一千七百石,虽然依旧低的可怜,可终于突破“倒数冠军”这个称号,进步为藩王之中的“倒数亚军”。至于那个“倒数冠军”自然是此前与岷藩并列的肃藩。

宣德七年(1432年)七月,迫于朝廷削藩的态度。第二代肃王朱赡焰主动上交甘州右护卫,只保留甘州中护卫。我放弃了这么多,总得给点好处吧。于是乎于当年十月,上疏朝廷请求增给岁禄,没想到岁禄没要到,却换来明宣宗的一顿臭骂

癸未,肃王赡焰奏请增禄米。敕肃府长史纪善等官曰:'洪武、永乐中,肃府岁给禄米五百石。肃庄王于《祖训》所载岂不知之?而不言少者,盖以地里辽远,运输难艰,知朝廷斟酌得宜也。我皇考仁宗皇帝即位,推恩亲亲复增米五百石,共一千石,比旧加倍。今王又欲增禄,是不知民力之难也。朕即位以来,一切事悉遵旧规,岂敢纤毫有所改作。尔等职在辅导于王之前,亦尝言及此乎?王之斯言,盖亦尔等之言。尔等之心其审思之。’”(《明宣宗实录》)

在此之后,肃藩不敢再提增给岁禄之事,一直保持着一千石这个亲王岁禄最低者这项桂冠。隆庆五年(1571年),第八代肃王朱缙(火貴),以辅国将军嗣封,只能享受本爵岁禄,肃王的岁禄因此降为八百石,如此低的亲王岁禄也是没谁了。朱棣一系有多不待见朱楧一系,才会在岁禄上如此为难肃藩。

三代单传,肃王府的传承危机

永乐十七年(1419年)十二月二十,肃王朱楧在兰州肃王府薨逝,享年44岁。消息传到北京,明成祖为其辍视朝三日,赐祭,并命有司治丧葬。鉴于其一直以来低调的表现,朝廷给予其“性谨厚,好文学”,“居国能安靖循理”的评价,据此赐予“庄”这个谥号。

文章图片12

兰州黄河铁桥

朱楧的识时务,让肃藩摆脱了来自皇帝、来自朝廷的打压,可继承人问题又掀起波澜,化作笼罩在肃王府头上的阴霭,成为长期危及肃藩生死的头号大事。

朱楧仅有一子一女,永乐十五年(1417年)五月册封其女为崇信郡主,随即下嫁虎贲右卫百户胜之子张端。庶子兼独子朱赡(音shan)焰生于永乐四年(1406年)四月,朱楧去世时年已14岁,完全符合袭爵的标准,可明成祖似乎不知道有这么个侄子,一直拖着不册封。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新即位的明仁宗才下旨册封堂弟朱赡焰为肃王。

朱赡焰的庶长子朱禄埤,生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统七年(1442年)四月,依《皇明祖训》被册封为洵阳王。可此后一直到天顺八年(1464年)十二月朱赡焰薨逝,膝下除了朱禄埤这个独子,再无子嗣降生。好在朱禄埤还算争气,撑到了父王薨逝,于成化四年(1468年)五月由洵阳王晋封肃王,才没让肃藩断了传承。

不知道是不是一脉单传的传统会遗传,朱禄埤膝下同样只有汾川王朱贡錝这么一个庶子。关键朱贡錝还不争气,成化十七年(1481年),因私自囚禁、饿死王府承奉副霍兴,继而文过饰非以求躲过朝廷处罚,事情败露后被停袭、革岁禄之半。直到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在朱禄埤正妃樊氏的恳请下,明宪宗才同意朱贡錝袭封肃王。

文章图片13

兰州城隍庙

朱贡錝对肃藩做出的最大贡献,便是长寿、能生,一直活到了嘉靖十五年(1536年),享年80岁,位列明朝最长寿的藩王之一,袭爵时膝下仅有嫡长子朱真淤一子,壮大成到其去世时共有六子的规模,算是彻底解决了困扰肃藩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唯恐绝嗣而除国的梦魇。

阿越说

明太祖之所以突破唐宋皇子不领军、不出镇的传统,恢复分封制,让诸子领兵出镇各地,是为了让诸王“皆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以起到“屏藩王室”的作用。肃王出镇甘州,则是明太祖经略西北的重要一环。有这样一位手握重兵、精兵的藩王扎根在大明帝国的最西端,进可开拓西域,退可据守河西、屏藩关中。洪武朝时期,朱楧也很好的完成了父皇赋予自己的任务,将明帝国的影响力拓展到了西域及青藏高原。

而建文帝朱允炆与燕王朱棣之间爆发的靖难战争,极大的影响了明帝国的基本国策

建文帝在文臣的影响下,手段激烈的积极推进削藩,打乱了洪武中期以来实施藩王御边的策略。明成祖上台后嘴上喊着要恢复祖制,可为巩固皇权,收拾起兄弟侄子来,明里暗里的手段尽出,谷王、宁王、辽王的内迁,韩王、沈王的改封,标志着明王朝有一个开拓进取型帝国,向稳健保守型帝国转型。此后洪武朝打下的长城以北领土尽数没入蒙古手中,长城成为帝国抵御蒙古人入侵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天子守国门”的“神话”就此崛起

文章图片14

肃王原封地风光——张掖丹霞地貌

再说西北方面,肃王的内迁,使得明王朝在西北的影响力大为下降,最终不仅导致关西七卫尽数丢失,连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等大片本属于山西行都司的辖地,都重新落到蒙古人手中。自明中期起,明朝的势力只能蜷缩在河西走廊中东部的狭窄地带任由蒙古人如入无人之境般的穿越走廊,来往青海与漠南之间。比如16世纪中期,俺答汗为征服早前流亡青海的永谢布部亦卜剌的后裔,多次穿越河西走廊,明军只当没看见。随着蒙古人进入青海,“海寇”一词应运而生,成为威胁明王朝西部的一大新的隐患。

可以说朱允炆、朱棣这对叔侄,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将所有太祖系藩王都视作潜在的敌人,用尽手段进行削藩,完全不顾他爷、他爹开疆拓土的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