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锡南:比较文学、梵语诗学及其它

 置身于宁静 2022-05-18 发布于浙江

\

    尹锡南,男,土家族,1966年12月15日(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生,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历史学硕士(四川大学,2002)、文学博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四川大学,2006年),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985工程“南亚与中国西藏创新研究基地”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印度Sardar Patel University英语及梵语研究生系访问学者(2004—2005年),现在主要研究印度文学、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参加教育部重大项目“冷战后印度的安全战略研究”,还参加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211建设项目“全球化时代的中西诗学比较”和“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文论比较研究”,负责撰写并完成中国与印度文论比较、印度与西方文论比较部分。2004年以“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的课题获得台湾中流与喜马拉雅奖学金项目的资助。2004年,专著《世界文明视野中的泰戈尔》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2005年,获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2006年完成博士论文《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以19世纪以来的英国作家为例》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在该博士论文已经修改完毕,题为《英国文学中的印度》,即将出版。现在正在撰写《印度的中国形象》,计划2007年12月完成,2008年出版。

 

附:尹锡南历年学术成果目录(2002——2007)

专著(包括参与合著)

    1、《世界文明视野中的泰戈尔》,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出版。32万字。
    2、《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参与撰写,约5万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3、《发现泰戈尔:影响世界的东方诗哲》,台湾圆神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5年出版。20万字。
    4、《世界的中国形象:域外的中国形象研究》(周宁主编,本人撰写“印度的中国形象”一章6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论文举例(CSSCI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1、《泰戈尔1924年访华在中国知识界的反响》,载《南亚研究季刊》2001年第4期
    2、《解读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载《东方丛刊》2002年第2期。
    3、《论福斯特<印度之行>中的印度》,载《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第4期。
    4、《吉卜林与印度的心物关联及其印度书写中的“历史缺席”问题》,载《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2期
    5、《奈保尔: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书写》,载《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转载。
    6、《拉什迪:印裔移民作家的诗学观解读》,载《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4期。
    7、《泰戈尔论印度的社会问题》,载(北京)《南亚研究》2004年2期(CSSCI来源期刊)。
    8、《泰戈尔与老子、李白的跨文化对话》,载《跨文化对话》(北京大学)2004年第18辑。
    9、《泰戈尔与奈保尔:诺贝尔文学奖光晕与印度书写》,载《东方丛刊》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8期转载。
    10、《论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远视症”》,载(云南)《思想战线》2005年第1期(CSSCI来源期刊)。
    11、《尼赫鲁论中国文化: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研究系列之一》,载《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1期。
    12、《吉卜林: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载《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4期。
    13、《中印对话:梵语批评、比较诗学及其它》,载(云南)《思想战线》2006年第1期(CSSCI来源期刊)。
    14、“If Chinese and Indian Scholars Come Together, An Interview with Prof. D.S.Mishr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Vol.7), Sichuan University, 2005.
    15、“Heavenly Gurudev And Chinese Bosom Friends”, in Across Himalayan Gap: A Quest for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India, Delhi, 2006.
    16、“Nehru’s Discovery of China”, in Across Himalayan Gap: A Quest for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India, Delhi, 2006.
    17、《梵语诗学视野中的中国少数民族诗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CSSCI来源期刊)。
    18、《新世纪中印学者跨文化对话:印度学者访谈录》,《跨文化对话》第19辑,2006年。
    19、《独立后印度比较文学发展简述》,《南亚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2期
    20、《保罗·斯各特的文化身份探索及其东西方关系反思》,《东方丛刊》,200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转载。
    21、《从吉卜林到福斯特和奈保尔: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另类接力》,载《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1期。
    22、《东方的“炎热与尘土”:杰哈布瓦拉的印度书写》,载《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3期。
    23、《奈保尔印度书写在印度的反响》,载《外国文学评论》(权威核心期刊),2006年第4期。
    25、《<在缅甸的日子>:乔治·奥威尔质疑帝国及其东方主义话语》,《南亚研究季刊》,2007年第2期。
    26、《梵语诗学的现代运用》,《外国文学研究》(武汉)(美国A&HCI收录期刊),2007年第3期。
    27、《诗学》与《舞论》的两组关键词比较,载《东方丛刊》,2007年第2期。
    28、《中国与印度:英国作家笔下的两个“东方”》,《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4期。
    29、《英国作家的中国叙事与印度形象比较》,即刊《四川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

1、“为什么印度应该有悲剧?”
——印度学者D. S. 米什拉访谈录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