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剧史上有趣的十个故事 | 国剧60讲第二季特别篇 (16-2)

 冰城老D 2022-05-18 发布于黑龙江

不知不觉中,国剧60讲第二季已经做了16期。在过去的的16期中,我们以人物为线索,梳理并讲述了那些剧匠们创作背后的趣闻和秘辛。这一期特别篇,我们精剪了过去16期中的精髓,挑选了国剧史上有趣的十个故事来和大家分享。

1、《闯关东》:朱亚文大闸蟹求“免死”,高满堂不为所动

编剧高满堂去过几次剧组,做剧情讲解和俚语释义,还做了一次剧情上的重大修改。转场到上海以后,李幼斌提意见:为老朱家死了这么多人,老朱家却越过越好,一个人没死,说不过去。

高满堂想想也对。琢磨来琢磨去,他觉得有一个人可以死,那就是朱亚文扮演的朱传武。朱亚文是江苏人,给高满堂捎了一袋大闸蟹,说“能不能不让我死”。他还想参加第二部的拍摄。

高满堂说,“虽然吃了你的大闸蟹,但你必须死。”剧本改过之后,朱传武在抗日战场上壮烈牺牲。因为这个改动,《闯关东》中篇只能另起新的故事了。如果他不死,续集还可以沿着老朱家的故事往下写。

2、《汉武大帝》:除了自虐,陈宝国不知道如何接近变态的汉武帝

陈宝国一人独处斗室,每天有人送盒饭,连放风都没有。他要找到帝王的孤独感。他每天就是看书,看剧本,苦思冥想。他把人物在脑子里过了几十遍,把他的一生用自己的形象在脑子里勾勒出来。他到老年是个什么样子?毛发什么样子?走路什么样子?

闭关期间,天天吃青菜,吃得小脸发绿。滴酒不沾,甚至有几天茶都不喝,嘴里长了口疮。每一个演员都有接近人物的路数,陈宝国用的是自虐的方式。

等他破关而出的时候,他找到了汉武帝的骄傲和孤独。但在别人看来,他的眼睛里全是神经质的光芒。

3、《大明王朝1566》:什么叫伴君如伴虎,听听嘉靖的这一声怪啸

这部剧的剪辑基本上都在陈宝国的意料之内,但也有一处把他惊了一跳。他一张嘴一呲牙,荧屏上响起了一声虎啸。

这简直太准确了。这种异次元的神来之笔,体现了剪辑师刘淼淼高超的想象力。这部戏总体上是现实主义基调,但也有超现实变奏。

嘉靖皇帝身边有一个磬,群臣奏事,他同意了就敲一下磬。问题是,这个磬一敲就亮了。他就问道具师:那时候有电了吗?回答说,没电。没电为什么亮?就亮。许许多多的灵感,造就了这部剧的上佳品质。

4、《琅琊榜》:导演只知爱情不知CP

多年以来,孔笙导演一直想拍一部古装剧,考虑过《隋唐演义》,但隋唐故事泛滥,就作罢了。后来遇到《琅琊榜》的小说,觉得它的情节密度还不错,就启动了。

海宴最初的剧本,十几集就让霓凰郡主离开,后面再没出现。孔笙觉得这个爱情故事还是要有始有终,就让编剧把这个人物又写回来了。出乎他意料的是,播出后很多观众不喜欢林殊和霓凰在一起,而是喜欢梅长苏和靖王的CP。他的第一反应是:世上还有这种事?

《琅琊榜》和演员是相互成就的关系。胡歌是有书迷推荐,他的古装扮相确实好看,试装后就定了下来。让王凯演靖王开始有点犹豫,他在《北平无战事》里的表现令人满意,只是觉得他不够壮,不像将军,但他跟胡歌搭起来很合适,也就用了。

5、孔笙导演客串成瘾

山影时期的孔笙,就喜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了正午阳光,这一点更加极致。《欢乐颂》打了样儿,第二部就交给简川訸导演独挑大梁。《大江大河》打了样儿,第二部就交给黄伟导演自行其是。孔笙转而去研究新产品。

除了打样儿意识,孔笙还有一宗类似希区柯克的盖戳儿意识。就是在自己的作品里客串一个小角色。

他在《生死线》里演过拿枪打廖凡的特务,在《闯关东》里演过贪财的客栈老板,在《战长沙》里演过拿着手榴弹冲锋的老乡,在《琅琊榜》里演过兵部的无名大臣,在《精绝古城》里演过卖大碗茶的,在《欢乐颂》里演过买了早餐的路人甲。

处女座剧组之称,对应的是孔笙的较真儿。而无厘头的客串,对应的是孔笙的童心。水火相济,阴阳化变,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新作诞生。

6、91版《杨家将》片尾曲为何被删?

与评书相比,电视剧的内心戏更多、铺垫细密。导演张绍林说,《杨家将》编剧梁波是戏曲编剧出身,他把观众熟悉的东西进行了简化,用今人的视角推演出新的情节。 

播出时,《杨家将》的歌曲也为电视剧增色不少。吕继宏唱的片头曲《千年悲歌》高亢昂扬,朱桦演唱的片尾曲《今夜的烽火》悲情低沉。

在山西台播完后送到中央台,有人抓住片尾曲里的一句歌词大做文章,说“古往今来,每每是昏君宠佞臣”,这是在影射什么?后来,央视版就把片尾曲拿掉了。

7、《三国演义》最悲段落,一吨纸钱送诸葛

诸葛亮出殡那场戏,导演张绍林用了一吨纸砸纸钱。谷建芬作曲,王健作词,写下了《哭诸葛》。刘欢如泣如诉的歌声,配上漫天飞舞的纸钱,把气氛渲染到极致。

有人评价说,“张绍林对场面的呈现气势恢宏,对人物的塑造情感浓度极高。”

关于这版经典的诸葛亮,张绍林的创作心得是:“我们的剧虽然是古代背景,但我按今人的视角来表现。诸葛亮我就当正能量的模范人物拍,诸葛亮完成不了他的大业,看旗、巡营,那种无奈悲壮,是我们现代人的感觉。跟观众拉近距离很重要。”

8、李雪健演宋江为何用配音

李雪健版宋江,最后是赵述仁配的音。其实,李雪健从来不愿意让人配音,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李雪健和宋江是老乡,拍的时候用家乡话道白,感觉很好。但配音的时候,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拖腔,找不到正确的口型了。其他的专业配音演员,配得又快又准,都等着他。他觉得难为情,就说算了,我不配了。

后来,剧组找了声线相近的赵述仁给宋江配音,观众都是认可的。但李雪健觉得声音和表演有出入,公开表达了不满。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跟自己生气,对结果遗憾。后来,李雪健的思想转过弯来,认可了配音演员的工作,这事就过去了。

《水浒传》动作戏多,马戏也多。李雪健骑马摔过一次,对马特别怵。他提了一个要求:只要他在马上,马一步也不能走。在导演和动作演员的帮助下,这些戏都顺利完成了。

9、甄嬛回宫的镜头要给观众解气

拍的时候,郑晓龙也没觉得《甄嬛传》有多好,在一遍又一遍的播出中,他才有了回味。一开始就觉得好的是剪辑金晔。他的粗剪版是89集,郑晓龙加入后剪成76集。播火以后有人提议,把剪掉的部分放回去,再做一个加长版。郑晓龙拒绝了这个提议。

他说,“剪辑是用镜头讲故事的过程,需要将重复啰嗦的部分去掉,没拍好的地方要懂得藏拙。此外,它也是一个加分的过程。”比如甄嬛回宫这场戏,拍的时候郑晓龙就有意识地加了很多内容,剪的时候又特意放大了这个过程。“因为甄嬛在外面待得太久也太苦了,甄嬛和观众都需要出一口长长的气。

10、《人民的名义》融资难煞李路导演

在2016年,1.2亿是一个不高不低的投资额度。跟动辄两三亿投资的大制作古装剧比,它不高;但与五六千万元的低成本剧比,它又显得高了。

后来,五家民营公司撑起了这部剧的大盘。演员高亚麟一开始就投了2000万,又在最后兜底投资,成为大股东。一向只做电影的安晓芬首次投资了电视剧。

另一位女性投资人李贡也非常坚决。2016年2月10日,《人民的名义》在投资尚未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强行”开机。开机一个月后,李路在片场与投资人陈静柱交谈了十五分钟,签定了最后一份投资协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