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葬要“恢复”?北大教授为啥不支持火葬?看完这几点,就明白了

 思创空间 2022-05-18 发布于福建

前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古国,也有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在国人的传统思想中,“生死”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有关生死的文化也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正因为如此。

中国殡葬业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正所谓“死者为大”,不管一个人在世时享受怎样的生活,做过怎样的事,在他离开后都要尽可能的风风光光,古代那些权贵人士会提前给自己建好宏伟的陵墓,比如兵马俑、中山陵、西夏王陵等等。

而在现代社会,国内的丧葬文化大多以火葬为主,曾经盛行几百上千年的土葬日渐消失,直到如今土葬终于要恢复,北大教授给出几点理由。

现阶段流行的火葬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土葬确实经过数千年发展逐步形成的文化,甚至已经深深印刻在很多中国人心中。只不过这种千年的殡葬文化却被认为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首先土葬会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虽然现在国内第三产业和轻工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并不意味着农业和土地失去了重要性,他是作为生养国人的基础,也是国家始终重视的一项问题,可现在在很多农村的田地和山地上,那些原本用来种粮的耕地都被改建成了坟头。

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我们每一代都采用土葬的方式,用不了几代,国内的土地就遍地都是坟头了,而占用了这些用于种粮的耕地,也相当于断绝了我们的生存之路。此外土葬的花销也非常大,想要选择土葬这种埋葬方式,还需要买棺木,而且要按照流程举办丧宴,甚至有很多农村地区葬礼要连续办多日,这都造成了大量浪费的情况。

再者是土葬也不利于耕种和土地流转,由于现在耕地大多选择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效率高、收益大,而且方便管理,可这些坟头的存在,导致机械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也让国内土地兼并成了问题,不利于资本流转耕地。

正因为如此,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应在国内全面推广火葬。但和这些学者看法不一样的是,北大教授吴飞认为,相比之下,土葬要比火葬更体面、更符合人性,也更合适。

在主流都在推崇火葬的当下,吴飞教授为何却认为土葬更合适呢?首先在吴飞教授看来,土葬其实并不浪费耕地,而且还更节约土地,虽然说现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的都是火葬,但是在火葬之后还是要将骨灰盒装到棺材里进行二次棺葬,这也相当于坟头仍然存在。

坟地也并没有因为火葬而减少,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地方,火葬之后会把骨灰盒带进墓园,而墓园也会有墓碑存在,这都是几千年难以风化的,他们所占据的土地面积可能更多。

除此外在吴飞教授看来,中国人添坟也颇有讲究,通常来说出了五伏之后就不再上坟,这样坟头也就逐步又演变成了耕地,所以几千年来坟头并没有多少,否则现如今我们也没有这么多耕地可用。再者就是在吴飞教授看来,土葬更符合中国几千年来的丧葬传统,在历史的文化传承中,土葬也是丧葬环节中的关键一步,众所周知,古代礼制中共有四大礼制,分别为加冠、婚嫁治丧和祭祀,这也是中华传统礼仪,若是这种传统礼仪消失了,也相当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流传的过程中失去了重要的一部分,这无异于我们继续传承古文化。

事实上,现在吴飞教授所说的这些也并不是夸大其词,在我们传承历史的过程中,的确有一些东西因为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认知,进而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甚至逐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此外如果用火葬代替土葬,则缺少了人文关怀。我们常说死者为大,要给死者最高的敬重和礼仪,可火葬将人烧成了一把灰宛若处理垃圾一般,缺少了对生命的敬重。

这一抔灰土很难令人想到即便他们在几个小时之前可能还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火葬也不如土葬更合适。

结语

其实不管选择怎样的丧葬方式,终究要符合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也要选择一个更能广泛被人接受的方式,而现在除了土葬火葬以外,还有很多新兴的丧葬方式,比如海葬、树葬、花葬等等,而在时代不断变化中,大家的思想也更加开放各类型的丧葬模式也都更能为大众所接受。

今日话题: 土葬要“恢复”?北大教授为啥不支持火葬?看完这几点,就明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