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根聊课】费洁《习作:漫画的启示》(五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及评析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2-05-19 发布于山东

【草根聊课】许玲燕《我们奇妙的世界》(三下22课)实录、视频及评析

【草根聊课】张祖庆《我们奇妙的世界》(三下22课)实录、视频及评析

【草根聊课】孙双金《芙蓉楼送辛渐》(四下22课)实录、评析及视频

【草根聊课】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以魏星执教《墨梅》为例

【草根聊课】孙双金《塞下曲》(四下22课)实录、评析及视频

【草根聊课】程少堂《虽有嘉肴》(八下22课)教学实录及赏析

【草根聊课】汲安庆《马说》(八下23课)实录、视频及评析

【草根聊课】李华平《卖炭翁》(八下24课)实录、视频及评析

【草根聊课】刘艳红《方帽子店》(三下26课)课堂实录

【草根聊课】李文《这样想象真有趣》实录、视频及评析


【草根聊课】

费洁《习作:漫画的启示》

(五下第八单元)课堂实录及评析

      写这段文字,首先是评课者吴忠豪老师吸引了我——吴老师是我国知名语文教学专家,他对课堂的评价可谓精准到位,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可谓一针见血,特别是对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非常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费洁老师的这节课,吴老师进行了评析,与这节课的实录,一并发表在《语文建设》上。
      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费洁老师的课堂实录,然后学习一下吴忠豪老师的评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阅读漫画,找到其中的可笑之处,并能通过标题或者简单的提示语读出自己的思考。
      2. 结合漫画,能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谈自己的想法,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教学设计】
      一、板块一 理解题目,知漫画
      1.辨识漫画。
      教师打出两幅图片,请学生辨识哪一幅是漫画,并说出理由: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漫画一般有以下特点——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幽默诙谐的生活或时事,起到讽刺或歌颂的作用。
      教师打出图片,学生齐读:
简单而夸张(手法)
生活或时事(描绘)
讽刺或歌颂(效果)

      二、板块二 观察漫画,获启示
      1.讲解漫画特点,找出“可笑”之处:漫画往往会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又叫启示。就如我们看了一场电影,读了一篇文章,经历了一些事情,也会有一点感受、体会和想法。不过,漫画会先让你觉得好笑,笑过之后,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些道理。我们来看这幅漫画,说说它的可笑之处和带来的启示。
      教师出示漫画: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2.阅读课本上的两幅漫画,找出“可笑”之处和带来的启示。
      第一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幅漫画讽刺的就是这些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所以,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要落实到行动上,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第二幅漫画: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讽刺了那些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为别人着想的人,告诉我们不要自私自利,要遵守公德
      3.阅读漫画,找出“可笑”之处和带来的启示
      教师打出漫画,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写出“启示”,时间:三分钟。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后打出自己的“启示”,学生齐读: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2)以身作则很重要,因为身教的作用往往大于言传。
      (3)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起到榜样的作用。
 
      三、板块三 联系生活,写启示
      1.联系自己谈漫画:这幅漫画让你想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身旁的、书本上读到的、电视中看到的,正面的或者是反面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后打出图片,分享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想跟着她一起去。妻子说:“你快回去,等我回家后杀一头猪,煮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你怎么就当真了呢?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曾子说:“是不能和小孩子闹着玩儿的。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
      2.思考:曾子是孔子非常得意的弟子,他教育孩子,用的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播放一则公益广告视频,大致内容是:小朋友看到妈妈为奶奶洗脚,觉得自己也应该为大人做点事,于是学着妈妈的样子端来热水,暖心地给妈妈洗脚,还给妈妈讲故事。
      3.讨论“启示”的写法。
      思考:是不是把事例写下来就行?
      学生回答,教师打出一篇例文,请三位同学合作朗读:
      生1读:这幅漫画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叫《曾子杀猪》。
      教师点评:这是“引出事例”,三言两语,非常自然。
      生2读:曾子的妻子因为不想让儿子跟着去集市,就随口答应儿子回来杀猪给他吃,孩子信以为真。曾子见妻子回来,就信守诺言,真的把猪杀了,因为他觉得不能欺骗孩子,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欺骗。
      教师点评:这是“简述事例”,与刚才的故事相比,篇幅很短,文字简洁,但突出了关键部分,那就是曾子的做法和他这样做的原因。
      生3读:我觉得曾子非常了不起。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模板,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父母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未来。
      教师点评:这是“点明道理”。这段文字分三层:先引出事例,再简述事例,最后再点明道理。这就叫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来写想法,“事例”是用来写看了漫画后的想法的。
      教师引领:如果后面再写一段,这样引出事例。
      教师打出图片:可是,有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
      思考:后面应该写什么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学生回答:写反面的事例。
      教师评价后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写完后交流,教师评析,略。
 
      四、板块四 梳理顺序,明方法
      1.梳理写作方法。
      学生根据前面的例文整理思路,教师评价、归纳:
      第一部分,先写看到了什么漫画,画的是什么,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好笑;第二部分,写明白了什么道理;第三部分,联系生活中的人或者事,展开来写你的想法,这是很重要的部分。
      2.布置任务:下节课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写好,加上刚才写的想法,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学习心得




      这节课思路非常清晰,指导非常到位,相信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定会学到了写作此类文章的方法,也一定会写出满意的作品。这一点,吴忠豪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细品吴老师的评析,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第一,教无定法。
       一般来讲,教师花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严重挤压了学生动笔写作的时间,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但是对于这次写作训练来看,“漫画的启示”属于学生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文章内容、文章结构,还是表达方式,学生都非常陌生。对于这个“新课题”,学生没有任何写作经验,如果教师不进行系统指导,学生便无从落笔,写作最终将导致“纸上谈兵”,不会取得任何效果。
      第二,教学有法。
      不只是作文教学,所有的课堂都应该在注重预设的前提下关注课堂生成。对于费老师这节课,吴老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板块二,费老师安排了四幅漫画,但如果直接读教材中的漫画,体会内涵,数量减少,时间也就能节约;板块三、板块四,如果直接选择教材中的某一幅漫画来写,那么这次习作就可以完成一大半。
      关于这一点,吴老师也是一分为二来看待的,他认为,费老师这样设计有得有失,得大于失。他认为费老师添加《爸爸打儿子》这幅漫画,安排两次热身小练笔,虽然占用不少时间,但着实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难度,为学生的独立习作搭了一级坚实的台阶。
      2.板块三的两篇学生习作,第二个学生的想法不错,但是没有举出具体的事例。如果教师能发现这个典型的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补充一两个具体事例,那么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将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对吴老师的评析,我非常认同。总起来说一句话,课堂离不开“教无定法,教学有法”。

原文链接




方式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