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2

 子欲学 2022-05-19 发布于海南

22'5’20【子预·学内经】

【原文】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译文】阳脉有五种,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共计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五脏真精显示败露之相的真脏脉,(真脏脉出现证明胃气已经败坏)出现这种脉,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有胃气之脉。能辨清阳脉,就能知道病变部位;能辨别真脏脉,就可以断定死期。要测知三阳经的虚实,需要诊察在颈部的“人迎穴”,要测知三阴脉的虚实,需要诊察手腕部的“寸口穴”,一般情况下,“人迎穴”与“寸口穴”的脉象是一致的。辨别属阳的胃脉,就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属阴的真脏脉,就能知道病人的死期。临证时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致于疑惑不决。

【注释】1,阳脉:即有胃气之脉,五脏之脉皆有胃气2,五五二十五阳:五时各有五脏之正常脉象。高世栻:“肝脉应春, 心脉应夏,脾脉应长夏,肺脉应秋,肾脉应冬。春时,而肝、心、脾、肺、肾之脉,皆有微弦之胃脉,夏时……皆有微钩之胃脉,长 夏……皆有微缓之胃脉。秋时……皆有微毛之胃脉,冬时…… 皆有微石之胃脉。是五五二十五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