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大便失禁

 掇医儿科天地 2022-05-19 发布于湖北
大便失禁是指>4岁的儿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排便于不合适的地方,排除器官缺陷或疾病以及便秘。

大便失禁是儿童期的常见问题,见于3%~4%的4岁儿童并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病因

大便失禁通常由便秘 引起,患儿多有行为或身体易感因素。极少发生于无留滞或便秘,但是当此种情况出现时,需考虑其他器官的功能异常(例如,先天性巨结肠乳糜泻)或心理问题。

病理生理

大便滞留和便秘引起直肠和乙状结肠扩张,导致肌肉的反应性和肠壁的神经发生改变。这些改变降低了大便的排除效率再次引起滞留。当大便继续存留在肠腔中,水分被吸收,大便变硬,排便更加困难且会引起疼痛。较软和疏松的粪便从坚硬的粪球周围通过,导致溢出。溢出和排便失控均可导致失禁。

诊断

  • 临床评估

任何可导致便秘(12)从而引起大便失禁的功能异常均需考虑在内。对于大多数常规的包皮病例,彻底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帮助确定任何身体原因。然而,如有其他可疑的发现,可考虑其他检查(例如,腹部X线,少见的直肠壁活检和更少使用的肠壁活动监测)。

诊断参考

  • 1.Koyle MA, Lorenzo AJ: Management of defecation disorders.In Campbell-Walsh Urology, ed.11, edited by Wein A, Kavoussi L, Partin A, Peters C.Philadelphia, Elsevier, 2016, pp.3317–3329.

  • 2.Benninga M: Evaluation of constipation and fecal incontinence.In Pediatric Incontinence,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edited by Franco I, Austin P, Bauer S, von Gontard A, Homsy I.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Ltd., 2015, pp. 121–130.

治疗

  • 1教育和阐明情况(父母和孩子)

  • 2减轻粪块压力

  • 3维持疗法(例如,行为和饮食干预,通便治疗)

  • 4缓慢撤去泻药合并行为和饮食干预。

任何潜在的异常均需处理。如没有特异的病理学改变,症状确实时(1)。初始的治疗包括对父母和孩子与大便失禁病理生理的宣教,祛除对孩子的责备以及带来的不良情绪反应。下一步就是排除粪块。

有许多方法和药物可以解除粪块的崁嵌( 儿童便秘的治疗);具体的选择因儿童的年龄和其他因素而异。聚乙二醇配合电解质类以及刺激性轻泻剂(例如,比沙可啶或旃那叶),或磷酸钠灌肠加上2周的口服药物(例如,比沙可啶片)治疗和栓剂较常使用。

疏导后,需要随访评估排泄是否成功,确定粪块排除病确立一个维持的计划。计划包括鼓励维持规律的排便(通常需要持续的轻泻剂治疗)和行为干预鼓励排空粪便。维持的轻泻剂疗法有多种选择( 儿童便秘的治疗),但聚乙二醇不合并电解质类最常用,通常每天1~2次,17克/天,逐步增高剂量直至起效。有时刺激性泻剂可周末使用促进剩余的粪便排空。

行为策略包括规划好的如厕时间(如餐后让孩子在厕所停留5~10分钟以便形成胃结肠反射)。如果孩子每天在某些时间会有失禁发生,也许在此之前尽快蹲便。小的奖励也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当他们每完成一次如厕(及时没有大便排出)就奖励一张不干胶贴到表格中以增加其对计划的依从性。通常阶梯式的规划是在如厕后给予小的奖励(如不干胶)以及大的奖励给予持续的依从性。奖励的形式可适当改变以保持孩子对计划的兴趣。

在维持阶段,仍需要在有便意前鼓励规律的坐便病排空粪便。此计划可减少粪便治疗的可能并使直肠恢复到其正常的容积。在维持阶段,对家长和儿童施以坐便的宣教对整个疗法的成功也很重要。

规律的随访对继续的指导和支持是非常需要的。排便在训练是一个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长期过程,包括缓慢减少泻药。轻泻剂的使用直至症状解除并继续鼓励如厕习惯的培养。

大便失禁可因应激或过渡期产生反复,所以家庭成员需为此做好准备。成功率受身体和心理因素的影响,1年的治愈率为30%~50%,5年的治愈率为48%~75%。主要的治疗还是家庭宣教,粪块清除和维持,以及继续的支持疗法。

治疗参考文献

  • 1.Loening-Baucke V, Swidsinski A: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nd fecal incontinence.In Pediatric Incontinence,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edited by Franco I, Austin P, Bauer S, von Gontard A, Homsy I.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Ltd., 2015, pp. 163–170.

关键点

  • *行为和生理上有发病诱因的孩子,便秘最常引起大便失禁。

  • *对于大多数常规的包皮病例,彻底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帮助确定任何身体原因。

  • *任何导致便秘的器质性过程都可能导致肠梗阻,因此应予以考虑。

  • *治疗是通过教育,缓解粪便嵌塞,维持适当的粪便,以及通过持续的行为和饮食干预缓慢戒断泻药。

  • *粪便嵌塞可通过多种方案和药物缓解。

  • *行为策略包括结构化如厕时间。

  • *大便失禁可因应激或过渡期产生反复,所以家庭成员需为此做好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