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便秘治疗看基层诊所诊疗水平 ‖ 潘胜华

 湖岳山人 2017-08-12

吃喝拉撒睡,每个人每天必须面对的生活事件。笔者从事肛肠科临床,接触最多的是“拉”的问题,即排便问题。别小看排便,搞不好是要命的,不少人蹲在马桶上可就没起来,尤其是老年人。

便秘


现象是十分常见的,也是基层诊所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工作上的原因,笔者常常遇到从基层诊所转来的便秘病人。在这里,笔者举三个有代表性的病例,可以从中了解一下基层诊所的诊疗水平。

病例一

某女,51岁,平素大便2-3天解一次,干燥难出,因大便一周未解去某诊所就诊,接诊大夫开了小树叶一样的药物一小把(患者讲不出药名,估计是番泻叶),嘱其回去用开水泡,当茶饮。患者是上午喝的,饮用一二杯之后,肚子痛,一阵一阵的,有便意,但如厕欲便不出,就这样持续到下午,还是没解出大便,难以忍受,来到笔者诊室时,已接近下班时间。笔者指诊肛门,可触及大团块粪团卡在肛门口,粪质像糍粑一样。腹部透视:见肠管少量积气积液,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紧急处理,尽量揉开粪团,并尽量抠出堵在肛门口的粪便,后行灌肠处理,最终排出大量粪便,腹部不适缓解,嘱其至上级三甲医院做排粪造影检查。三天后,患者将排粪造影报告单拿给笔者看,上面提示:“耻骨直肠肌肥厚,直肠粘膜内套叠,直肠前突。”典型的出口梗阻性便秘。下面出口不通,用刺激性泻药在上面肠道用力通肠,能成吗?

病例二

有一个小伙子,27岁,教师,未婚,平常大便一日一解,水果吃得少,饮水也少,放暑假期间,作息不规律,大便3日未解,有便意,但排不出,多次如厕无果后去某诊所,接诊医生用了两支开塞露打进肛门,如厕仍排不出,患者已感到体力难支,早中饭都还没吃。接诊医生让他到医院灌肠,说诊所没有灌肠设备。于是,患者由两个朋友陪着来到笔者诊室。听其主诉后,笔者肛门指诊有大量颗粒状粪块,嘱其先去吃饭。患者吃完一碗面条后回诊,笔者指诊将颗粒状粪块向肠腔内近端推送,不让粪块都淤堵在肛门口,如在马路交叉口疏导交通堵塞差不多,再嘱患者去厕所解大便。约10分钟后,患者一脸轻松地回到诊室报告:解了好多大便。他有一疑惑不解:为何让他去吃饭?笔者回答到,不吃饭,你哪有劲排便?当然,这只是一句俏皮话,不过,当中有医理:进食能促进肠道蠕动。况且他这一天还没吃饭。

病例三


有一82岁老人,男,大便已10天未解,3天前出现便意,从肛门流出粪水,去某诊所就诊,接诊医生开了蒙脱石散让其服用,连续用了三天,肛门还是不断流粪水,伴有坠胀,来到笔者诊室时还戴着尿不湿,打开尿不湿,已被粪水浸透,肛门口微张,还可见粪水往外流,指诊肛门口大块粪团。很明显,这是大便嵌塞,中医学上称之为“热结旁流”,而不是泄泻。该诊所把它当成泄泻,用止泻药治疗,真乃火上浇油,愈演愈烈。笔者给其灌肠,排出大量粪便,肛门流粪水、坠胀症状随即消除。

以上三例,不足接诊数量的百分之一。简单归纳了一下,基层诊所处理便秘有三招:一是使用低价传统的泻药,多数是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果导片等,有的还让病人长时间服用;二是使用开塞露纳肛;三是两者合用。便秘是多种病因所致的常见症状,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及混合型便秘,治疗方法有饮食、药物及手术等多种,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单说泻药就有很多种,如刺激性泻药、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等,各种泻药有不同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拿刺激性泻药来说,可短时间用于功能性便秘,长时间使用会加重便秘病情,而且还有大肠黑病变的可能。便秘诊疗,大有学问,基层诊所要准备的功课还多着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