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元明清,冰雪运动这样一路走来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2-05-19 发布于湖北

我国是什么时候和冰雪运动结缘的?在古代中国,人们会进行哪些与冰雪有关的活动或游戏?里面蕴含怎样的文化理念?来来来,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了解古代中国冰雪运动的故事吧!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林继富

我国冰雪运动史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的墩德布拉克河谷东侧坡面巨石洞穴的岩画上留有原始先祖滑雪狩猎的场面。该画面记录的冰雪运动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现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仍然流传着“滑雪长调”,与此相关的还有滑雪狩猎得故事和歌谣。

新疆阿勒泰汗德尕特乡的墩德布拉克河谷彩绘岩画

被认为是最早彩绘人类滑雪形象的岩画 许彬 摄

隋唐时期,雪上活动的文献记录更为清晰,并且主要是冰雪游戏。这一时期对“滑雪板”材质、形制、滑雪技巧有了详细记载。《隋书》记载,大兴安岭“射猎为务,食肉衣皮”的室韦人,就因“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唐朝《通典·边防》记载隋唐时期的“拔悉弥”等族群“以木为马,雪上逐鹿”,这意味着室韦人、拔悉弥人已掌握相当于现在雪橇的滑雪技巧。唐代诗歌中多有借冰雪游戏和冰魂雪生活抒怀的作品,唐代杜荀鹤的《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中的诗句“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描写了猎人雪中打猎的情景。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我国早期冰雪运动与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反映因地制宜、适应自然的先民智慧。

唐宋元明清,冰雪运动这样一路走来

阿勒泰地区仍保留有传统的毛皮滑雪

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来到宋元时期,以雪为主题的多项娱乐活动较为频繁。“腊雪煎茶”“塑雪狮”成为当时人们的冬日乐事。北方冰雪运输史人们口生得手段,在此基础上演化成“雪橇”运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有记载:“信安、沧景之间……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

进入明清时期,冰雪运动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已普遍开展。明代刘若愚《酌中志》记载,“凌床”又称为“拖床”,此时已经发展成宫廷、民间都喜欢的冰上运动。清代康熙年间,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冰上打球诗》记载冰上娱乐活动,其一:“青靴窄窄虎牙缠,豹脊双分两队园,整洁一齐偷着眼,彩团飞下白云间。”其二:“万顷龙池一镜平,旗门回出寂无声,争先坐获如风掠,殿后飞迎似燕轻。”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冰嬉运动达到顶峰。乾隆曾在《新正瀛台小宴御前藩王大臣及漠咱帕尔》中写道“千群尚可冰嬉试”,描述了当时“冰嬉庆典”的气势恢宏与盛大场面,千人竞相速滑,景象十分壮观。

唐宋元明清,冰雪运动这样一路走来

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合绘《冰嬉图》局部

众人簇拥处是皇帝华丽的冰床

故宫博物院官网

故宫博物院收藏两幅《冰嬉图》是宫廷画家根据当时宫廷冰上运动绘制,真实形象记录当年清宫冰上运动和皇帝观看比赛的场景。乾隆帝撰《御制冰嬉赋》,认为“冰嬉为国制所重”,其诗注称“国俗常有冰嬉之典”,于敏中在《日下旧闻考》中记载“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云”,冰嬉成为清代国俗。这种“国俗”活动在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得百姓喜爱,《燕京岁时记》记载:“冰鞋以铁为之,中有单条缚于鞋上,身起则行,不能暂止。技之巧者,如蜻蜓点水,紫燕穿波,殊可观也。”此时的冰靴制作技艺高超,滑冰者在冰上的动作花样翻新,变化多端。

冰嬉作为国俗,源于明朝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据《满洲老档秘录·冰戏》记载,1625年正月,努尔哈赤在太子河岸举办了冰上娱乐庆典活动。活动内容有冰球、冰上射箭、跑冰戏以及各种样式的冰上游戏等。

唐宋元明清,冰雪运动这样一路走来

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合绘《冰嬉图》局部

壮观的转龙射球项目

故宫博物院官网

清朝皇宫和民间百姓均喜欢“冰嬉”,其不仅作为娱乐活动,同时还是重要的军事训练项目。《大清会典》记载,皇上每年挑选“善走冰”的官兵进行训练,并且设立有“技勇冰鞋营”的兵种类型。

(整理 光明网 董大正)

来源: 光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