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恍然大悟!快来学别人家妈怎么恰到好处夸孩子!

 文话童心 2022-05-19 发布于北京

起因是这样的,文话童心的阅读争霸赛,参赛的孩子们表现异常亮眼,家长们的讨论也异常热烈,这里就是另一个学习强国没错了。

因为@张敏 晒了和双双同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大家聊起来一个重要话题——怎么能夸到点上的鼓励孩子,听了张老师的见解,大家纷纷表示学习到了重要技能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就直接放张老师的原话:

1

重要技能点一:家长和孩子同做一件事。

“哈哈,同读同写这个,一般来说我的作品都是反面教材。不过话说,大人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儿,对孩子真的特别特别有鼓励。

小时候,我家就有过我们仨一起画同一个主题的画:荷塘。碰巧发了个朋友圈,大家一致说,双的最好,娃爸的其次,我的就嘿嘿嘿了。

娃爸写毛笔字,双看啊看,特别想自己写几个。

之前我们在录小童说新闻时,刚启动的时候,孩子觉得要在固定时间说清楚一个新闻事件,挺有难度,就很容易着急。当时我们都听了一遍收集到的素材,然后妈妈说一遍我想说的,爸爸说一遍他会怎么说,我们的都给小双作参考,爸爸和妈妈说的一般都有些不同的地方。然后小双自己说她想说什么,这样做给了她特别大的帮助,因为有参考,而不是一定要按照什么说,也有示范哪些要说哪些可以自己发挥。慢慢地她就愿意说了。

所以这样一起从各自视角做同一件事情,还真是对我们家挺有帮助的。大家觉得有趣也可以试试。”

2

重要技能点二:孩子写不下去时要跟孩子一起讨论。

我们现在一般来说不讨论了,都是孩子自己写。但是从前面大约第二篇我偶尔批注了一下以后,孩子就每天都主动说你给批注下。我感觉这样的后置反馈挺好的,一方面不限制孩子的思路,另一方面也有正面的反馈和引导。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下会讨论。例如上周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小双读完写了2/3篇,过来跟我说,妈妈我写不下去了,不知道写啥。我当时并没有看她写的内容,只是问了她看的什么书,为啥写不下去了(因为每个故事太短,没啥复杂情节,故事之间也没有联系,确实不好写)。然后我想了想说,不然你讨论一下这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你昨天读的《伊索寓言》有啥区别?我突然想起来,还真是,我也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于是我俩很愉快地听她一点一点总结了一下有什么区别,发现特别有不同,她就高高兴兴跑去写了,写满了一篇还多。

有时候这种开拓思路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见过的文体和写作的内容毕竟还是很有限的。对于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自然不可能写得出来。所以我想提示和讨论重点在于打开思路,而不是到底具体要写什么句子的细节。

3

重要技能点三:重点是要夸而不是挑毛病。

如果孩子觉得没思路,想要妈妈给些建议,就一定要给,千万不要说“你先自己写”什么的。因为这是孩子的一种求助方式,也是范文和示例学习方法。但是如果孩子不想讨论,咱们也一定别追着讨论,尤其是看到有不好的地方,也先忍住,别一上来就说,怎么不好,怎么修改。这个很重要,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4

重要技能点四:要批注,更要引导

有家长问,不会批注,挑不出好的可以肯定的地方怎么办?

“哈哈哈,我其实也常常有跟你们一样的困扰。但是没办法,娃在旁边盯着,总得找些什么出来呀。尤其是画的不多的时候,娃还问,今天这么少吗?不过后来我发现,这时候需要咱们老母亲们开拓思路了。其实并不一定只有好词好句才需要鼓励。反而是可以借这个机会,鼓励一下孩子要训练的目标。

给大家看一个例子:

你看这篇吧,其实对双双来说写的也短,其中也没用什么特别好的词语,也就是“忐忑不安”挺好,再加上“无可奈何”能勉强算。那咱们批注什么呢?

正好三年级开始考虑框架结构了,所以如何起笔如何中间呼应如何结尾,这个可以找找看,然后发现有个设问,赶紧给标上了。

再有三年级非常强调对细节的描写,心理活动、尤其是动作,而不仅仅是对形容词的堆砌,于是也找出几个来标出来。一看不太多,那就加个文字批注表示自己鼓励的是什么方面(不然这个太稀稀落落了,估计娃都可能看不出来为啥划线)

最后的感悟,稍微简单了些,于是不好赞别的了,那就感慨一句读后感有收获就是最好的。

哈哈,反正就是拿着放大镜找,总有能看到的闪光点,顺便还强化了一些写作要点。

画外音

“不断鼓励就对了,而不是挑刺,你怎么写这么短啊,字怎么这么难看啊,怎么这么多错别字啊!”要说的是,画外音说得太对了,我就是她说的这样的!

为了给大家更好地示范,张老师批注了@葡萄叶 家小葡萄的一篇读书笔记。前面是亲妈批注,后面是张老师的,相信这种对比可以给大家更多启发。

最后的最后,再给大家附上一篇三年级小同学双双的笔记,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叹一下,别人家的娃,从来不让我失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