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街纪事

 wzzx老鹰 2022-05-19 发布于江苏
北大街是无锡近代以来曾经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百年多来,北大街经历了沧桑巨变。

一、北大街的命名

北大街位于北门之外。清光绪七年(1881)的《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北门外街,出控江门,过莲蓉桥,转北塘,至北马头”。控江门即北门,北马头即北码头,也即接官亭弄前的码头。1912年实测地图上,另有秦栈弄口有很短的码头弄。当时还不称北大街、北塘大街,而是统称北门外街。其时,从城中大市桥至控江门,东、西分别名北门上塘街与北门下塘街,也称北门内街,有人误以为北门内街就是北大街,那是错的。过控江门称北门外街。北大街正式命名出现于何时,暂无确切资料。从现有资料记述,一些百年老店早在1860年代就开始在北大街设立。但1881年的县志仍记载为北门外街。侯鸿鉴著于1906年的《锡金乡土地理》第十六课米市一节中,称“邑城市街以北城外之大街至北塘为最胜”“北塘一带市街三里”,在这里,已将北城外大街(北门外街)与北塘街区分开来,北大街之名实已出现。到了1908年,无锡县的原22乡改为17市、乡,城区部分设无锡市,下设31镇,其中就有北塘东、北塘西两个镇。北大街在行政区划建置上属于北塘东镇。在1912年的无锡县实测地图上,只有北塘东街与北塘西街。或许由于北大街太短,而在比例尺太小的地图上没有标出。1925年江浙军阀在锡发生战斗,史料已明确有军队想攻打北大街、顾桥的记载。至1929年,在筹备设无锡市的过程中,市区街巷里弄门牌调查,北大街门牌号90号,并有北塘东街183号、北塘西街182号以及北塘沿河等。
 
二、北大街繁华的演变

北大街长仅一百二三十米,短短一条街为什么这样繁华?首先是因它所处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南有北城门与北吊桥,北有建于隋朝的莲蓉桥。这里是城内外进出北塘的必由之路。二是从清同治起,无锡商业中心逐渐从传统中心南塘转向近代中心北塘,由北塘的整体繁荣带来的。三是附近河流众多,水运发达,桃枣沿河、长安桥、麻饼沿河、芋头沿河等地停泊大量有许多的班船。这些班船通向邻县与农村,辐射广泛。表明这里的市场是开放型的,不局限在城区。城内的商店就无这优势。四是1906年火车站建成后,相对其他城区,北塘、北大街离得更近。北大街成为重要的连结点,水路与铁路相衔接,交通更加便捷,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五是北大街附近的布行弄、坛头弄、小邾弄、笆斗弄、游弄及桃枣沿河、麻饼沿河、芋头沿河等都是商业繁荣之地,北大街成为中心,起到了互相推动作用。其时,北塘、三里桥一带米市繁盛,大量人流在北大街流动,客商云集。依托这些有利条件,成就了北大街的兴盛繁华。

明朝弘治年间,莲蓉桥堍有布料买卖,并设有很多航船码头。布商将江阴东乡周庄生产的土布收购后运到此地交易,坐商再将布匹收购销往长江以北等地。至清康熙年间,无锡已成为布码头,“大桥下”两侧的布行弄、江阴巷是布码头集中地。明代,莲蓉桥已出现米市。但在明代至清代中叶,商业经济的发展还只是起步,远不及南门外发达。太平天国后的同治年间,米市在通汇桥树巷恢复,继而延伸至北塘。同治四年后,北大街、北塘大街、江阴巷一带,开有布庄、钱庄、中药房、米行、堆栈等,有的是在这里复业,有的是新开设的。如时和绸布店,同丰、大吉春、老大年等参药房等。北塘商市规模迅速超过太平天国之前。同治、光绪年间的商市发展,就无锡而言,北塘的崛起从而造成商业中心自南塘等地向城中与北塘转移、集中,就北塘而言,后祁街等地向北塘大街、三里桥、北大街一带转移、集中,并随后向四周扩展、开发,以扩大经营范围。无锡向有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之称。而这四种“码头”主要在北塘地区。1906年,侯鸿鉴所著的《锡金乡土地理》记载北大街、北塘,“市廛罗列,商务最盛。北塘一带市街三里,人烟稠密,商船咸泊于塘岸,往来米艘皆麇集于此。南城之市街则自黄泥土夅至跨塘桥,极南而至清明桥,约三里,商店亦多,而米市较北塘 仅得三分之一。”另外,北门造船业也超过了南门,有的则干脆从南门迁至北门。清末民初,苏州、杭州已有较大丝织作坊,出品种类繁多,货源供应倍增,北大街绸布店生意鼎盛。辛亥革命后,南北塘差距更大。近代北塘的发展有时代的因素,有人文的因素,也有地理的因素。

1937年11月25日,日军侵占无锡,将北大街、北塘大街烧毁,一片瓦砾。北大街原只有3米宽,是青砖铺设的步行街,连人力车通行对面交叉都困难,1938年,居民开始复建,拓宽至8米,弹石路面。江阴祝塘永平乡王仲卿毕业于南菁书院,任永平乡乡长,在南石桥开设王畅茂米行,1938年农历七月初八日晚,他写信给长子王桐荪道:“余近日屡次至锡,为经商不得不去,锡市甚热闹,以前工运路冷落,轮停通汇桥,堍沃处以前冷落,今反热闹。北大街、塘上、江阴巷均已重起新屋,筑成马路,老北门改为控江门,直向北大街,气概轩昂,市面如昔之工运路。余始终未进城,因要行礼,非所愿也。”这信反映了当时北大街的情况。

抗战胜利后,北大街的商市继续繁荣,并衔接至城内中山路。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这对北塘大街以米业为主的商市有影响,但北大街仍是市内主要商业街。经过对私改造后,至1958年,北大街有商店51家,其中国营5家、公私合营18家,手工业合作社19家,个体7家。1958年至1962年,北塘十几家布庄、百货店并入时和,从徐嘉和到小邾弄的十三开间都属时和,店名为时和百货商店,后又分开。1973年,北大街的片石路改铺柏油路面。1988年4月调查,共有商业店家、机构30家,其中商业15家,商业批发7家,饮食服务7家,其它1家。当时的北大街,有交电采购供应站、化工站、糖烟公司等国营商业站和公司,过去的“布庄街”被称为“公司街”。商店则有时和绸布呢绒店、五金电料商店、炊事机具电器公司、装璜五金专业商店、大吉春参药房、卫生设备商店、第四副食品商店等。与北大街相近的胜利门有第一百货商店、聚丰园菜馆等。解放西路有服装市场等。在这里形成商业区或称商业圈。

图片
航拍胜利门、北大街地区,1984年,顾祚维摄
 
图片
经改造后的北大街,1997年,顾祚维摄
 
1980年代后期,北大街拓宽至24米,原有60多家商店、200多户居民被拆迁一部分。昔日繁荣稍逊。1992年,拆除北塘大街西街及北塘沿河,自此开始冷落,也影响到北大街。北塘大街的冷落又与古运河不再通航,成为死水,无商业船只往来有关。1993年新建莲蓉桥。2002年,北大街再度拓宽至40米,北面的小邾弄等也被拆除,商家店面再度减少。2014年并入中山路。从现有状况看,北大街及北塘大街等已只是一条交通过道而已。

图片

时和绸布呢绒商店,1979年

图片
1989年,顾祚维摄
 
图片
第一百货商店在北大街的五金电料门市部,1959年
 
三、记忆中北大街的人与事
图片

对于一条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老北塘人写北大街的较多。1928年出生的胡寿康曾在时和绸布庄做过店员,他详细地写出了北大街从解放前至解放后的每一家店面。我是1951年解放后出生的,只有50年代后的印象可记。
我出生于南尖,属北大街街道办事处。北大街是我常走过的一条街。过北吊桥往北,过芋头沿河,东面第一家店是大华照相馆。1982年我无房结婚,就与妻子旅游结婚,回家后就到大华拍了张合影照以纪念。照相馆的周应海师傅是我南尖家邻居,也是该馆的大师傅,照片拍得相当好。黑白的,放大,装在镜框里,一挂就是几十年,回看照片是多么地清纯。大华照相馆后在北大街拓宽过程中关闭。近听说周师傅夫妻俩都还在,已80出头了吧,有一子一女。过大华旁边是笆斗弄,过笆斗弄是徐嘉和副食品商店,后改为第四副食品商店。我的同学王天裕从农场回锡后,1980年至1981年在此店当营业员,我在店里看到了他,他后来调到糖烟酒公司做统计员。过几家门面是时和绸布庄,著名的百年老店,当年首创电梯,曾自设广播电台,有广告,插入评弹、说书、戏曲等节目。小邾弄在北大街东面的中段,东通麻饼沿河。过小邾弄是家洗染店。店隔壁是寄旧信托门市部,我同组知青朱泰宝的父亲在该店工作。他家住解放桥,朱本人初中在一中,高中在四中,离家近。功课很好。下乡未多久即上阜宁师训班,当农村老师,后投靠在湖北襄樊的哥哥,我们回城后一直不知他的讯息,不料在2021年得知他已溺亡的消息,大惊。旧货店隔壁先后是市糖烟酒公司、五金交电商店,其中哪一家似是原日新绸布庄,已记不得了。日新的门正对布行弄。80年代初的第一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会员张凤鸣曾是日新店员,解放后参加市工商联。一次在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他说,做地方志工作的人都是坐冷板凳的,是黑头发进去白头发出来的人。40年过去,听过他讲此话的人,大概唯剩下我了。我的小舅倪松涛在糖烟酒公司当科长,他是离休干部,从无锡解放就在公司里工作,惜于十多年前的医疗事故中去世。80年代,商业局修志时,从糖烟酒公司抽调宋小春、杨林到局里修志。后两人都考入广播电视台。宋小春是民国著名报人宋痴萍、宋叔琴的后人,有遗风气质。我曾到糖烟酒公司的办公楼上去过。

北大街西面,第一家是美华楼,特色点心是小笼包,一两粮票4只一角六分,三鲜馄饨。穿过美华楼可通游弄。隔壁是肉店、帽店。旁即是坛头弄。弄口是新三珍肉店、大来南北货店。再往前是纺织品研究所(后搬至健康路),研究所经营着店面生意。与我插队同一大队的学姐过某回城后就在这上班,我看到过她在布匹柜台上为客人丈量尺寸,剪裁布匹。再旁边是北塘炊事机械商店,南尖街上的老同学金明南回城后在此工作,后因有能力当上经理。我路过北大街时,总要去看他,但改制时他却不愿再干,回家照顾有病的妻子。再过去是著名的大吉春药房,同学沈均泰插队下乡在阜宁县三灶公社,回城后先是做厂医,后在大吉春做坐堂医生,又到春申路上的锡卫药店坐堂,他继承父亲的中医,擅长于内科、妇科等,平日用毛笔书写处方、医案,积累颇深厚。大吉春过去有北塘新华书店。前身是1938年华承千(国钧)等人创办的大公书局,1956年公私合营改为新华书店。八九十年代,大约城中的古旧书店搬迁,这里曾一度是古旧书店,我多次到这里来淘旧书。后来所谓旧书再也不“旧”,也没什么好书,这店也就没什么生意而冷落下来。新华书店隔壁是茶叶店。过布行弄口,有一家元和南北货店。我常拎了瓶子从布行弄到这家店打酱油,打烧菜的黄酒。店面很大,货物多,高高的柜台,有台阶可上。与营业员讲,打一角八分一斤的酱油,因为还有二角一分的。咱家穷,算好了用钱。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解放军29军军长胡炳云设军部在竹场巷银行,第二天,解放军整装出发即由北大街入城,经胜利门至城内。记得1958年“大跃进”,街上常常有敲锣打鼓的游行队伍,庆祝放“卫星”,从城里至北吊桥,有时过北大街,直至吴桥。胜利门的第一百货公司曾是无锡最大的百货商店,去店里,必走北大街。我上初一时,大哥特地陪我到一百为我买了枝新钢笔,这是我第一次用钢笔。北大街派出所曾设在竹场巷原银行内。1969年1月5日晚上,我到派出所迁户口去农村插队,铁门已关,同行的老师喊开门,一位女民警值班,为我办手续,对我说,下乡应该高兴点的,怎么哭丧着脸,我没有做声,她哪里知道,我是被两位高一的“学长”拳打脚踢揍了一顿以后被迫迁户口的。“文革”中作过孽的人也未见有多少人忏悔、道歉。如今往事已成飞烟,历史早已翻过了多页。
 
四、北大街街道的前景

1934年,北塘东与北塘西两镇合并为北塘镇。1948年,北塘镇与北闸镇合并为信义镇。1949年5月无锡解放,设立以派出所为单位的行政管辖区域,其中有北大街派出所,至1953年撤销。1955年全市设立街道办事处,其中有北塘街道。1962年,城市人民公社撤销,北塘区增设北大街街道办事处。1992年,顾桥街道并入北大街街道,北塘街道办事处并入吴桥街道。2004年,吴桥街道又并入北大街街道。至2014年,北大街并入与春申路江阴巷段、青石路等一起并入中山路。至2015年,北塘区并入新设的梁溪区。至2021年,在经历了北塘数个街道办事处合并后,北大街街道仍予以保留。但在远景规划中,梁溪区面积比其他区小,就梁溪区本身而言,其他街道各有优势,可以说是群雄并峙。北大街与北塘大街地区经拆迁改造后,从外表看可谓“新貌”,但实际上并无多大实力,与其他街道相比,无科技项目,无商业中心街区,无旅游等产业,无更多地块可利用,无发展后劲,甚至连北大街的街名都已经在2014年并入了中山路。当年经济实力最强的地方,已沦为最薄弱的地方。以前还有欧风一条街,现在也不算什么。北大街街道实在拿不出什么好牌可以打,有可能在不久的区划进一步调整中,成为任人宰割的弱羊,而被合并掉,如若此,原有兴旺发达的老北塘,将会连最后的一块招牌都没有了。

看到北大街、北塘大街今日之衰落,许多老北塘人都为之叹惜,希望能恢复北塘的繁荣。甚至有人喊出“还我北塘”“还我北大街”的呼声!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即到底是要原汁原味的商业老街还是要现代交通设施?到底是要历史建筑还是要万丈高楼?如果这样选择的话,还很难做出平衡,那么,把保护北塘大街、北大街与保护大运河历史文化带相联系,就会得出肯定的回答:保护繁华的商业老街与历史建筑更重要。因为作为工商文化、运河文化、建筑文化的商业老街来讲,拆掉就没有了,而交通设施、房地产大楼可以另辟途径。孙炳卿等北塘老同志撰写出版了《无锡老字号》《无锡桥街巷》等一套书,详述了北大街时和绸布庄等老店的经营理念与实践,这些都是无锡工商文化的精粹。只要对比一下南、北塘就知道,南塘原本从南门拆迁到跨塘桥,想继续拆迁至清名桥,被吴良镛等建筑大师认为是败笔而阻挡,此前的北塘就是这样才被拆迁掉的。从前搞拆迁之人只着眼于房地产价值,说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不懂得失去的文化是不可复原的,其价值、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新旧不能简单类比,有时候新的就是不如旧的。如今,无锡只能打清名桥“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一张牌,而原本还可以打“北塘蓉湖庄,百年工商地”的好牌被白白地丢失了。南塘未继续拆,步行道保留,交通另辟,不是照样挺好!从历史到现状,北大街的兴起与衰落都是由众多原因造成的,一环套一环。总结历史,可以得知,地理环境,特别是无锡运河水环境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与水环境融为一体的北大街等商业街也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在保护运河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提出微更新、有机融合,都是从保护、传承、利用的角度出发,这样做,也许可以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那么现在的北大街、北塘是否能重振雄风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需要有大手笔。“恢复”并不是完全回到原来,而是利用原来人文底蕴与古运河、蓉湖的基础,再次进行整合创新。这需要有好的规划设计师来筹划,既要有宏观的,又要有精细的,既要有翻篇的,又要有微更新的;要有好的建筑师来实施;要有大的投入。而这些仅靠北大街街道甚或梁溪区都力不从心,需要依靠市的力量,需要市、区、街道联动,即使今后有实力强的街道并入北大街街道,保留北大街街道之名,这一地块亦需要这样做。北塘还是需要从水的文章做起、做活,把周边环境作大范围的统盘考虑,从整体上谋篇布局。而最重要的还是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真是拆时容易建时难!

来源:无锡史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