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化白瓷:千秋无绝色,悦目中国白!

 惠训书院 2022-05-19 发布于北京

德化白瓷,源于福建德化。德化是一个千年古县, 也是世界陶瓷之都,也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民窑的典型代表。史书曾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德化白瓷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德化县地处戴云山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品种多样,其中瓷土、铁矿尤著。 气候湿润,土壤良好,树木生长快,密布的森林资源,为德化窑的炉火解决了燃料问题。

水源丰富复杂的自然地理状况,形成了河谷深切、溪涧密布。在动力设备极不发达的古代,河流无疑成了主要的动力来源,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德化窑的规模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保证。

同时德化县位于闽江支流——大樟溪的上游,于是,德化陶瓷工匠开辟了两条运瓷通道。一条是由大樟溪入闽江到福州港,另一条则由永春经桃溪入晋江到泉州港。宋元时代,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为德化窑的对外输送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

古代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这样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就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生产出了白瓷。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宋代德化窑的产品以其品质和数量的优势成为大宗出口商品,瓷器既可销售又可作为航船上的压仓、镇颠物品,所以需求量相当大。

明 何朝宗《白釉渡海观音》

明代中叶,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德化窑瓷土中氧化硅含量较高,在高温作用下,常常呈现出玻璃品相,胎体细密,透光度好。德化窑使用的胎釉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钾含量高,烧造时采用中性气氛,因此克服了白瓷纯净度不够的缺憾,其釉色更纯净,光照之下,尤为明亮。

结合种种特性,明代的工匠们终于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这在当时全国制瓷业中独树一帜。特别是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白釉瓷雕塑像的出现,使德化白瓷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提高了德化白瓷的知名度。《天工开物》故曰:“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

明 何朝宗《观音坐像》

与此同时,明初郑和下西洋的远航贸易,开辟了太平洋至印度洋的航线,对后来东西方贸易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佛教自东汉由印度传入中国之后,伴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又传到了日本;南洋群岛的人民很早就信仰佛教。德化白瓷塑造出很圣洁的白衣观音,充分展示了其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大度气韵。这些塑像运输到国外,引起了佛教国家强烈追捧。德化白瓷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瓷器的标志性品种。

明 何朝宗《观音坐像》

到了清代,青花瓷器代替白釉瓷器逐渐成为德化窑生产的主流,窑址遍布县境各地。千年窑火,薪传不息。新中国成立后,聪慧的德化大师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重振“海上丝绸之路”雄风,陶瓷业再次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72年,德化县第一瓷厂成立攻关小组成功恢复了明代“象牙白”瓷的配方生产。

2006年,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德化白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现批准自2006年12月27日起对德化白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来源:搜狐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