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官差为何更喜欢押送女囚犯?当中主要有3个好处

 旧时楼台月 2022-05-19 发布于广东

在封建社会,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手握全天下百姓的生杀大权。在先秦时期,酷刑无数,最残酷的五种称为“五刑”,统治者将刑罚看作是震慑百姓的工具。

到了汉朝,政府推崇儒家文化,这些酷刑才被一一废止,但随之而来产生了新的刑罚方式,流放就是其中的一种。统治者认为这种刑罚是自己网开一面的结果,足以彰显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的“慈悲之心”。

但事实并非如此,流放大多是把犯人送到偏远的地带进行苦力劳动。北周时期,政府按照距离皇城的流放地距离把这种刑罚被分成了五等,最近的离皇城有2500里,之后每罪加一等就要加500里,到了隋唐时期流放又被分成了三等。

为什么要按照距离划分?这可不单单是为了把犯人送到远的地方,在流放时每日的行走距离是有要求的,清朝律法当中就有规定,“现日行五十里”。流放地大多是条件艰苦地区,比如说如今东北一带的宁古塔,尚阳堡。

流放不仅对犯人来说是一种惩罚,对押送他们的官吏来说也是如此。虽然他们不用像犯人一样,一路靠步行,但即使坐车骑马也是一种煎熬。尤其是看管的犯人不听话,造反起事,如果犯人在路途中逃走了,那么责任全是这些官吏的。相比于男性犯人来说,这些官吏更喜欢押解女囚,这当中有三点原因。

首先,在古代,男尊女卑是社会的常态,在他们看来女人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庸,当时的很多女性也是这样想的。大多数被流放的女犯人并非自己犯了什么错,而是由于家中男性犯错被牵连的,这些女性大多都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

这些人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要说是流放,就算是散步也走不了几里地,对于她们来说,不要说半路逃跑,就算是走上一天路都费劲,所以押送女犯的话,这些官吏不用担心半路上犯人逃跑自己要担责任。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家中被抄查了,但是他们往往还是会有一些家底的。有时女囚的家中会安排好马车,把她们送过去,这些马车可比自己骑马坐驴车要舒服多了,押送女囚的官吏自然也乐于接受。

其次就是押送女犯人有可能会获得额外收入,在封建社会,女性的贞操被看得非常重要,她的贞洁不仅是他自己的尊严,还是他们整个家族的脸面。这些官吏身材强壮,如果想要对女囚犯们做点什么,这些女囚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加上女囚本身就是罪犯,没有资格要求什么人权,即使被玷污了也很难有地方说理。因此家人们常常会准备好银两来送给这些官吏,让他们善待自己的亲友。

很多人认为这些官吏不一定会有这么缺钱,所以有可能不接受犯人家属的赠予。其实不然,在影视剧作品当中,朝廷命官的生活水平都是非常不错的,觉得他们应该不会为了一点点银两而犯错。

但朝廷命官和押解犯人的小吏可不是一个等级的,官吏两个字,分为官和吏。押送犯人的顶多称为吏,他们为地方朝廷打工,地方朝廷给他们发放银两,这当中被苛扣了多少就很难说了,再加上明清时期官员的俸禄都非常低,就更不要说是他们这种小吏了。

最后,虽然在我们看来押送是一件非常辛苦劳累的事情,但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桩美事,尤其是押送女囚。在地方朝廷这些官吏需要受地方官的压制,手里算不得有多少权力,事事要听地方官的。

但是在押送犯人的过程中,他们手中的权力会变得无限大,可以说这些犯人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的手里,犯人每天要走多少路,要吃什么喝什么,都由他们说了算。

如果是押解男犯人的话,很有可能引起犯人的不满进而引发暴动,而这些女犯人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这可以满足这些官吏的心理,让他们有一种掌握别人命运的感觉。

因此,对于当时的这些官吏来说,押送女犯人不仅可以得到一大笔钱,还能够让整个流放过程更加的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时至今日,这种刑罚已经消失了,一方面是因为现在交通方便,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的生活水平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了尊重人性的重要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